APP下载

德育视域下班主任提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途径

2022-04-13谢振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中职

谢振

青少年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如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选用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学困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中职学生心理防线脆弱,极易受到外界情绪的影响。从相关研究发现,苏州地区中职学生存在一些突出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在不同时间阶段也呈现不同的特点。而目前中职德育教育中心理健康辅导仍然浮在表象,其话语表达和理论阐释的力量无法深入到中学生的灵魂深处和生命活动之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尝试在中职德育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分别从健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整合心理调适方法、做好班校联动四个方面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中职是青少年学生的重要阶段,也是中职学生从学校踏入社会的起步,是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态度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其人格形成、品德塑造的重要阶段,更是对其在中小学期间形成错误“三观”进行纠偏的黄金时期。从人的发展来看,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能力的认识有失偏颇,过于偏重“智”的培养,而忽视了“德”的塑造,过度的以成绩的优劣对学生进行评价,轻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不少中学生在进入中职后,德行缺陷增大,心理问题频发。

1.现状和问题

根据贾凤芹等人依据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于2010年对苏州市3所中等职业学校三个年级(一年级268人,二年级75人,三年级83人)合计465名同学(有效426份,男131人,女生295人)进行的关于苏州中职学生强迫症状、偏执、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心理不平衡等10个方面心理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本市中职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中职教育的发展和对学生质量的重视不无关系,各校优化的教学资源配置,各富特色的专业办学,合理的师资结构,稳定的就業比例给了学生良好和谐的学习和就业环境,将即将萌芽的学生心理问题消弭在最初状态。当然问题也同样存在,数据显示中职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出现在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情绪不稳定等三方面。

从外显的表现来看,情绪上一是容易出现较为频繁的悲观和颓废,情绪较为低落,缺少明确的努力目标,更有甚者会出现食欲不振和厌食现象。二是焦虑、烦躁,尤其出现在考前或面对学习生活中出现如登台、面试、犯错等问题时,表现为紧张、慌乱、冲动,比较强烈的还会有暴躁、大哭,甚至有自我伤害行为。在行为上表现出不能有效地自我行为管理,甚至在课堂都难以自控,无法安静,各种小动作不断,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此外厌学也是常有的行为问题,特别是进入职业学校之后,由于自身较弱的学习基础和有别于中小学的专业学科体系,不少学生厌学情绪越发严重,不愿意来学校或者以各种理由逃避上学。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则多发为人际关系的紧张。面对陌生的学习环境,有的职业生还需要应对全新的住校生活,由于对家庭、父母的过渡依赖,独立生活能力的缺乏,不少学生在心理上对集体生活缺乏适应性,苦于并疲惫于该如何融入集体生活。所以在校园中难以稳定和谐地与同学和教师相处,导致与同学以及师生关系紧张。

在年级分布上,一、三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二年级学生,且差异显著,也就是说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三年级学生。进一步分析可知,一年级学生主要是对已经到来的中职学习和新的学校是否能适应的担忧。这种担忧一来自于对自身孱弱的学习基础可能对将来学习产生的影响,即由自我效能感带来的困扰,二是来自于对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等不确定性带来的忧虑,三来自于社会、家长、初中同学对职业学校和学生的歧视带来的自卑感。而三年级学生的问题则更多的是对未来就业、人生目标、地位等诸多问题的迷茫,无法决策和无所适从,以及对从学生向社会人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在性别差异上,男生要较之女生更容易出现偏执。这是由于学生在生理方面与性格方面的差异,以及男生更容易被寄予更高期望值,自身也心存远大目标等原因,在遇到看不惯、想不通、不如意的事情时钻牛角尖的可能性更高,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同时也更容易出现挫败感,往往表现出在遇到同样挫折时更加的脆弱。

2.途径研究

既然学生心理问题始终存在,而且呈现出一定的发生特点。作为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也最了解学生,同时也是学生最忌惮的人,确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适,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笔者将尝试从中职生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出发,从德育视角研究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期更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属于班主任的思政教育,实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的目标。

笔者深知,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和学生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矫正的主要方式,是基于心理学研究,并通过教育学进行的一项多学科协同整合,多途径共同实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提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其实施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一是健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大整体,年级是小群体,班级是小个体。一来年级、班级情况不尽相同,二来学生个体情况千差万别。而班主任始终是班级学生心理调适的担大任者,也是重要的执行者。但如果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清晰的目标、明确的内容、健全的机制、可行的计划,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执行就会大打折扣。为此,班主任要群策群力,首先要制定合理、恰当的教育内容。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的相关要求,结合年级、专业和班级实际,形成富有特色的关于学生心理教育的校本教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借鉴、观察、调查、访谈、测量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并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班主任常规管理内容,同时对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使之持续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类似于教学评价式的由自评、师评和学生互评等三位一体的评价组合对学生行为和心理问题进行评价,丰富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评价机制。

二是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师担当着塑造时代新人的重任。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职德育教育的内容,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调适者,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心理健康程度对能否担当此重任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指路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掌舵手,首先应该德才兼备、品行端正、心理阳光,其次应该兼具扎实心理学理论与丰富实践经验,如此再辅以必要的专兼职的心理健康辅导,加之对班主任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训,帮助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和调适上夯实基础,积累技能,促使其快速成长。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卫者。教师在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能运用自身所学,进行自我释压,保持阳光心态,在心理健康上也要做到率先垂范。

三是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中职生猎奇、好动、易变,爱憎分明。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适得其法,契合学生的契合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否则,只能是班主任的“独角戏”。而教学中惯用的灌输、说教、激励等方式,其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反给学生留下虚头巴脑,毫无作用之感。因此,诸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多样化心理健康咨询,成立心理健康社团,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展览等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活动,先吸引学生的眼和耳,再拉近学生心和脑。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通过“一对一”沟通,让学生满满地对班主任放下芥蒂,敞开心扉,打开心锁,解开心结。要帮助学生确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学优生或争强好胜的学生,不要为小事而過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四是做好家校联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托,是学生第一所学校。父母不当言行、情绪,有失偏颇的三观,不良的家庭环境,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定位不准的认识,偏离正常轨道的期望,都会给学生无形的心理压力,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走向。班主任要学会利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机会与途径,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的辅导,以期给学生营造利于其个人成长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呼吁家长多与学生进行友好和谐的沟通,在学生心理健康维护上形成家校联动的合力,共同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在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中职学生健康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结果来看,一是形成绝大多数学校都制定了预防性与补救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能力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干预制度,用制度推动和保障中职校心理健康防护工作的开展。二是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学生心理健康维护。从笔者走访的情况来看,各校一般都由负责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牵头,建立相应的心理辅导室,挂靠在学工或团委之下,同时将班主任吸纳为主要工作成员,以点带面,弥补专业师资的不足。心理辅导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落实、组织、培训和师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维护。三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给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干预提供依据。四是形成心理健康防护合力。学校不定期邀请心理健康专家给师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同时针对身处青春期、就业期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专业辅导,化解学生心理郁结,让学生健康平稳渡过心理动荡期。同时学校也经常给家长和学生发放心理健康维护小册子,宣讲心理健康维护知识,让家长重视并积极加入到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队伍中来。

多变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些身心尚未成熟的稚嫩个体,肩负多少期盼、厚望和寄托,也承担诱惑、压力的冲击,稍有不慎,就会给其身心健康留下阴影。中职班主任作为中职生的守护者,在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和调适上责无旁贷。而面对职校生形形色色且又成多发态势的心理问题,笔者和许多职教工作中一样,愈发的感到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