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体能教学观的高职体育课程创新探索

2022-04-13张伟雄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基于职业体能教学观,论述高职体育课程创新的价值与原则,提出设计清晰、可操作的目标定位及合理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创新中融入职业体能教学观念,建立以职业体能训练为主的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分阶段实施职业体能课程教学,创新职业体能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高职体育课程创新路径。

【关键词】职业体能教学 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3-0165-04

21世纪核心的发展资源是人,人对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人的身体素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旨在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核心人才的前沿阵地,高职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更要培养学生拥有与未来岗位相适应的职业体能。体育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专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体能教学的主要载体。在职业体能教学目标的要求下,传统的高职体育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使教学目标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本文从职业体能教学的内涵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在职业体能教学观下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并提出一些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措施,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创新与探索提供理论支撑。

一、职业体能教学的内涵

(一)职业体能的定义

“体能”即“体适能”,主要指身体各部位或各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包括速度、反应、耐力、肌力、平衡性、柔软性、协调性和敏捷性等方面的能力。而“职业体能”是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是经过特定的工作能力分析后所需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包括重复性操作能力、背肌承载静态力的能力、其他肌肉群能达到维持工作姿势要求的能力以及人体对工作环境的忍耐程度等。

(二)职业体能教学的内涵

职业体能教学是职业院校对学生体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职业病预防及身体康复所实施的一种教学活动,通常是依托体育课程实施,即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展兼具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体能训练活动。高职院校的学生未来主要从事技术性和劳动性工作,这些工作负荷大,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岗位,对体能更是有着几近苛刻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技术知识,更需要培养他们的职业体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生活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职业幸福感。

二、基于职业体能教学观高职体育课程创新的价值

(一)满足新时代职业体能教学的需要

如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仅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他们能够适应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等。高职院校原有的体育课程体系中,普遍缺乏与未来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职业体能教学设计。课程大多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而设计,并且设置为选修课程,没有根据专业性质设计相应的职业体能培养目标。另外,传统的体育课程普遍将职业体能训练定义为学生专业课程之外的体育锻炼活动,没有齐步开展职业体能课程与专业课程,这不符合职业体能教学视角下将职业体能训练有机融入体育课程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传统体育课程体系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发展的要求,在发展学生职业体能的时代需求下,应进行必要的体育课程改革,设置职业针对性较强的體育项目,落实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体能齐头发展的目标。

(二)促进特色体育课程的建设

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创新的重要方向包括结合本校或者本地区开设特色体育课程。在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还要注重职业教育,保证学生身体素质获得提高的同时,职业体能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适应良好。此外,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依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设民族体育特色课程,不仅有利于当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终身学习理念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高职学生普遍使用甚至过度使用电脑、智能手机、游戏机等电子产品,其视力、体能素质、生活方式均受到严重影响,而体育课程可以增加高职学生的运动量,使他们减少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运动习惯。在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内容,是素质教育纵向深入发展,是高职院校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而提出的课程改革方向,其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学习理念,为学生适应日后工作做准备,也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体魄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人。

三、基于职业体能教学观高职体育课程创新原则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课程的设计需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展开。高职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常规开设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类型有基础体育课、选项体育课、选修体育课三种。通常基础体育课每一名学生都要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普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选项体育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选择,目的是使学生在某一运动项目上获得更多的发展;选修体育课则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理论水平和体育实践能力,为其终身体育学习打牢基础。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要求,开足基础体育课程,同时创新性地在选项体育课、选修体育课中融入职业体能的内容,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与基础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形成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体能,进而能在未来更好地实现工作与生活衔接。

(二)职业岗位需求的原则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摇篮,因此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中,要始终本着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相契合的原则和理念,将职业体能教学有机地渗透到体育课程体系中,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满足未来岗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多从事技术型工作,需要进行大量实际的操作。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中,要遵循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除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职业体能理论知识,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职业体能教学理念的提出,既能培养学生具备与未来职业相适应的体能,也能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学习的理念。

四、基于职业体能教学观高职体育课程创新路径

(一)设计清晰、可操作的目标定位及合理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将来要面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而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不同的职业体能。在职业体能教学观的指导下,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量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找准不同专业所需的职业体能,有清晰、可操作的目标定位,以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为职业体能教学服务的目标。具体的职业体能课程目标定位如表1所示。

基于职业体能教学观高职体育课程的建构需要清晰的课程目标定位,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是发展学生体育素质和实施职业体能教学的主要载体,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对基础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考量能否帮助学生达到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素质要求。通常,体育课程内容设计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基本的体育项目,可以设置一些通识的体育项目,如田径、球类、体操类、游泳等,以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五大素质,夯实学生的基础体育能力。二是职业体能和特殊体能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多从事技术性和劳动性工作,这些工作负荷大,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尤其是一些特殊性工作,对人的体能要求更高。如就读航海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主要是相对固定和狭窄的船舱,工作地点以水上为主,工作内容以肢体劳动和耐力性居多,这就要求该专业学生具备相应的狭窄空间适应能力、水上生存和救护能力,以及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如未来从事救生员等救援工作的学生,要求其具备较强的背部肌肉活动能力、肌肉静态强度和肌肉机械重复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开设基础增肌课程、职业体能课程、职业病预防及康复课程。三是体育保健内容,包括对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职业保健等,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减少职业带给人体的伤害和影响,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体能问题应对技能。

(二)在课程创新中融入职业体能教学观念

要以职业体能教学作为导向进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创新,教育管理者须积极转变体育教学观念,站在时代的前沿了解最新的职业教育动态,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层思想上要紧跟时代潮流,清晰认识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并结合人才培育目标,将体育教学目标定位从单一的目标转向与未来工作需求相结合的多元化目标,把封闭式教学模式转为开放式教学模式,更好地迎合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其次,体育教师作为教学实施的主体,其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师要深刻认识自身的教育责任,努力挖掘现有的体育教育资源优势,树立一种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符合社会需求发展的新型职业体能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切实渗透与职业体能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构建一种“专业+职业”同步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清晰了解职业体能的意义,并树立正确的职业体能发展意识,进而自觉、自主地参与职业体能学习。

(三)建立以职业体能训练为主的特色体育课程体系

特色体育教学体系的建立应与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相匹配,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体现院校的教学优势、教育特色等。例如,笔者所在的北海职业学院是一所立足北部湾经济区、依托区域优势产业、深受海洋文化的熏陶的高等职业学校,以海洋特色创品牌,以校企融合育人为办学特色,因此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较多地倾向与海洋相关的课程,如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物流管理(港口物流)、轮机工程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海洋食品)、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等。为了彰显海洋品牌专业的优势,同时为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这些工作岗位要求的身体素质,学校比较注重体育课程的设置和设计,尤其着力建立以职业体能训练为主的特色体育教学体系。如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的学生,未来可能从事港口机电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操作、保养维修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工作空间比较狭窄,需要久坐、久站,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产生眼部劳累、肌肉酸痛、下肢肿胀、腰肌劳损,甚至精神压抑等问题。对此,教师在体育课中除了进行基础体能训练,还针对性地开展俯卧撑、跳绳、引体向上、有氧操、举哑铃等课程教学,以此增强学生核心肌肉力量以及肢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相应岗位和工种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四)分阶段实施职业体能课程教学

以职业体能教学为主导的体育课程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学过程,为了确保各个教学任务更好地开展,需要将课程教学分阶段开展。第一阶段,注重学生对体育和职业体能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学生掌握充足的体育基本知识、职业疾病防御知识是开展体育实践教学的基础。第二阶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其中“俱乐部式”和“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教学模式等都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教学方式。第三阶段,采取体育强化班和体育竞赛的方式,主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公平竞争、顽强拼搏、不服输的体育精神。

(五)创新职业体能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传统高职体育教学重训练结果轻训练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职业体能教学观,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创新职业体能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体育课程的创新,如采取“过程+标准+考试”的评价方法,“过程”即根据具体教学过程的考查给予评价。“标准”指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年龄、性别等因素,参考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标准,制订上课班级学生的考核标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最大的特点在于“标准”,院校应根据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不同专业特点,制订不同专业体育课程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使不同专业的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考试”指根据“标准”给予职业体能学习的成绩。评价模式科学合理,既能使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获得充分的保障,也能有效推动职业体能教学长效开展。

基于职业体能教学观,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应将职业体能训练有机融入体育教学中,通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身心素质和工种岗位需求相匹配。高职院校作为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相关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而且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叶玲,靳强,于丽.职业体能发展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体系的构建[J].青少年体育,2020(3).

[2]费晓艳,王仕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学生职业体能提升影响实验研究:以航海专业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7(1).

[3]章颖,王磊.基于职业体能教学的海南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21).

[4]叶继强,郭广辉,鲁葵蓉.基于职业体能教学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2018(12).

[5]廖志凡,赖宇科.基于职业体能教学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5).

[6]赵星.从职业体能视角谈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纳税,2017(35).

[7]叶继强,郭广辉,鲁葵蓉.基于职业体能教学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2018(12).

[8]孙景妍.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体能[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1).

[9]孔義平,王芳.高职体育教学中体适能概念的引入与实践运用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18).

作者简介:张伟雄(1979— ),广西北海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与管理等。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高职院校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