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支撑体系的构建

2022-04-13廖上源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支撑体系的构建,认为从对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高校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的研究来看,其支撑体系还不尽完善,系统化不足,需要依照系统论思想构建一个集真实教学环境、可执行的规范和标准、科学的课程体系、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双轨运行的实践教师队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有效机制以及科学的评价为一体的支撑体系,以营造真环境,杜绝实践环节学生成“看客”等现象,保障学生真学、真做及获得真本领。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实践教学 教学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3-0089-05

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高校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进行研究,发现从教学实践层面来看,在以能力为中心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下,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依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的建设、改革与实施等环节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是否构建了实践教学的支撑体系。该体系与房屋建筑一样,其围檩、桁架、立柱等通过钢筋混凝土组成支撑体系,保障混凝土楼板浇灌等房屋建筑环节安全顺利实施。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凸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践教学“围檩、桁架、立柱”组成的支撑体系出现了问题,导致实践教学“楼板浇灌”等环节存在瑕疵。这主要表现在:

(一)实践教学的“软件”支撑不够

1.思想认识方面存在误区

实践教学在本科高校中受重视程度不够,不少高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偏颇认识。实践教学作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尽管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至关重要,但是各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往往落后于其他体系的建设。譬如,在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上未能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及时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及办法。

2.实践教学规则设定不够规范、配套不甚科学

部分高校对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对象、要求、形式的差异化缺乏深入研究,对各专业的共性和个性理解不够充分;没有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实际条件制订规范文件,盲目借鉴“他山之石”制订规则及规范;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不够、调整不力,使得实践教学管理水平较低,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3.实践课程、学分设置不够合理

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处于转型和机构调整过程中,由于尚未形成较完整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传统研究型大学的课程体系仍是这些高校的主流课程体系。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缺乏对应用内涵的挖掘和探索,其课程体系虽然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针对课程设置、学分分配的实践教学标准不明确,规则混乱。如课程体系设置偏向理实一体化,那对不同课程的实验、实训、实习的具体标准将趋于同质化;任课教师在实际授课中随意调整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同一课程不同任课教师的施教标准将不一,实践教学项目将流于形式,这些问题将导致部分学生课中充当“看客”、课后“放羊”。

另外,专业课程排课模式还沿袭传统的研究型大学排课模式,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混排,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课时分配放任各任课教师自行调整,往往出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内容衔接不及时等现象,授课往往偏向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被缩减或被晾在一边。周而复始,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初衷无法实现,学生的应用能力无法适应真实岗位的标准要求。

4.实践教学评价失真

实践考核评价机制相对陈旧,很多转型的地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评价时还是套用理论教学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方式大多套用老牌本科高校,且以理论为主。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评价是薄弱环节,其实践教学评价难以量化,项目与项目之间权重不好界定,也没有科学的标准可遵循。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出勤及实习报告等材料的完整性而界定,这样的评价方法忽略了对学生真本领的检验,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评价反馈机制存在失能现象,其过程性评价把控不到位,期末评价周期过长,反馈信息过时,学生常常因得不到及时的信息反馈而错过了改进良机。总体而言,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现有的评价功能仅服务于成绩登记,其评价的督导职能以及錯误修正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实现。

(二)实践教学“硬件”建设与管理不到位

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受资源约束的问题,其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不达标、不规范等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因受资源约束,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问题上无法针对具体专业特点开展建设,而是采取“以点带面”的以学科大类开展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措施,试图让所建设的实践教学条件能实现各专业通用,以节约教学资源,这种建设思维整体制约着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1.实验实训场所设置及设备配置不科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来看,其开展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应“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加快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该定位反映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场所建设要突出实践、强调专业技能及动手能力,更强调真实岗位、真实环境。实验实训的教授方式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训反复锤炼,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然而,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验实训场所建设过程中,对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不够透彻,“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思路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不够。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建设及升级实验室时组织相关教师对其他高校开展调研,寻找“他山之石”,盲目借鉴其他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思路,对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应该是什么样的场景,没有清晰的概念。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缺乏专业人员把控,全校的实验室建设方案统筹规划不到位。长期以来,各二级学院的实验室建设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二级学院之间重复建设、新购已被企业行业淘汰的“过气”设备、设备之间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最终导致所建设的实验场所与专业行业标准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不相符,既浪费资源又不足以支撑实践教学。此外,个别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验场所建设中仅考虑课堂实验实训教学所需,而忽略了课后开放实操演练,其课后的实验室开放指导工作不尽如人意。

2.实践教学管理运转不畅

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验实训管理模式过于僵化,不利于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平台建设,缺乏统一流程、统一管理以及管理支撑平台,其实践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受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的学习進修及晋升机会不多,部分教师所管理的实验场所甚至与其专业不对口,设备使用、保养及维护不到位,管理效率低下,导致实验室利用率低。

(三)实践教学主体方面的问题

实践教学主体通常包括实践教师队伍以及学生。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所凸显的问题与实践教学主体存在较大关系,其实践教学主体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1.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不到位

笔者经大量查询中国知网等平台关于“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相关的文章,以及到区内外高校考察交流,发现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实际弱于理论教学队伍建设,实践教学队伍受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队伍不稳定。例如:实践教师队伍中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工勤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之间分工不明、协作不畅,对实践教学影响较大。尤其是新升本高校受资源约束,在软硬件资源投入均不足的背景下,为了保证教学正常开展,个别应用型本科高校倾向于大班授课、理实一体教学,在黑板上做实验、开展实训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个别教师主观上存在责任心不强、备课不充分、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2.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浪费严重

大学生进入高校,自由支配时间较中学时代大幅增多,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规划自由支配时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虽然在学生社团等机构的活动中分配了部分自由时间,但是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主动性不强,学生到实验室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仅依靠课堂中的实践机会,难以按期完成课程学习要求。对此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改变大学生严进宽出的现状,全面梳理大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提出真学、真做、真本领的质量要求。

以上问题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实践教学支撑能力有着较大关系。一个科学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应该涵盖真实教学环境、可执行的规范和标准、科学的课程体系、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双轨运行的实践教师队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有效机制以及科学的评价等内容。缺失其中的任何一条,其实践教学运行必定存在弊端,不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更不符合真实岗位的实际需要,违背国家教育分类的设置初衷。如何消除这种弊端?办法就是“问诊”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必要时将现行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进行解构,根据系统化理论重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将真实环境、行业标准引入课程体系,通过管理带动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及时评价以反辅实践教学过程。

二、搭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支撑体系的途径

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支撑体系。

(一)实践教学决策支撑

1.平衡理论与实践教学

在教学体系建设上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思想,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坚信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完善应用型教育体系的同时进行科学规划,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需求为导向,严格执行实践教学支撑体系,紧紧围绕“做人有品格、就业有本领、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有序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支撑体系的有效运行将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激发学生的后续发展潜力具有重要作用。

2.制订可执行的规则及标准

应用型本科高校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所制订的各项教学规则及标准,必须重点考虑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规范是基础、制度是保障、质量是目标”的工作思路,科学建立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规范,并根据规范细化学校实践工作内容、明确管理的基本要求,从而建立日常实践教学的管理过程和运营流程化规则。学校利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规范实践教学计划、实践过程、实践考核、实践总结等环节的行为,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

3.科学设置实践教学项目及学分

为了有效保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求学本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设置实践教学项目及学分的问题上要重新审视和完善课程大纲,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要紧密结合。大纲需强化应用技能的培养,把实验、实训、实习的大纲作为教学大纲的重点。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将工作过程系统化作为主轴,明确每个环节要掌握的技能。根据企业一线真实岗位需求列明要求掌握的项目,明确实验、实训、实习项目量,同时制订学生通过实践获取学分的标准。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均依据标准执行。对学生实验、实训、实习项目进行量化,依照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实操。具体做法如下:学生课中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要领,课后到实验实训室、校企合作真实岗位、校外实习基地等场所开展实操训练,从而掌握应用技能,达到实践学分获取标准则获得相应实践学分;授课教师需要进行课中、课后双重辅导。

(二)实践教学条件支撑

1.配置科学的实践教学场所及设备资源

在经费上,建议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实践教学经费分配结构进行调整,即在保障正常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课后实操演练经费投入。例如,实验指导教师课堂及课后进行辅导可给予“双轨”补助,增加学生课后实验实训耗材采购计划。经费上给予充分的支撑保障,学校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尽可能地按专业培养需求、专业标准、实验实训项目对实践教学经费进行细化,一项目一经费,专款专用,发挥经费反督教学作用。在项目安排上,应用型本科高校需充分利用引企入校政策,将真实企业项目融入教学中,或派学生到企业一线,让学生在真实岗位、真实环境中开展实践训练,摒弃以参观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可安排学生与企业辅导教师结对子形成“师徒”关系,学生付出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劳动”,收获真本领及工作经验,企业依托学生的参与活动行为,赢得更多商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校企“合而不作”的问题。此外,高校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在课后可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模仿一线真实岗位设置真实环境,实验实训场所运营模式模仿商场模式,规定营业时间,学生可根据课后教学任务安排,通过实践开放平台自由免费“购买商品”,获取实践操作机位。

2.打造不同层面的管理运营团队

应用型本科高校需依托“管理促发展,管理出成绩”的理念,在团队管理运营上结合应用培养特点,搭建服务综合实践管理支撑平台,通过平台详细制订不同层面的团队工作责任制度。在人员分工问题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可采取实验室分层管理运营机制,加快建设一支由专业教师重组的专兼职实验队伍。基础实验室的实验队伍以专职实验管理教师为主,专业实验室的实验队伍以各二级学院专职的实践教师为主(或者理论课教师兼职),科研实验室的实验队伍以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为主。应用型本科高校根据实验室功能分类而打造的管理运营团队模式,既能较好地促进实验室与本科专业之间的融合,又能有效地吸引教师和学生利用实验室等实践场所,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实操的机会。在实践教学设备维护上,实验实训设备由专职实验室管理教师全权负责管理维护,同时组建对口专业的学生队伍维护对口实验室,提高学生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能力,增强学生的设备保护意识。

(三)“教”与“学”运营支撑

1.打造双轨运行的实践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活动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实践教师队伍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更好地支撑学生的“学”,在实践教师团队建设上需构建课堂和课后两支不同的实践教师辅导团队,根据课堂与课后的授课特点,设置不同团队的运行制度与职责。运行于课堂的实践教师队伍为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课堂教学与辅导服务;运行于课后的实践教师队伍为学生课后自主实操服务,其运作模式可按商场模式运营,即实践教师充当“商场售货员”,负责学生课余时间的实践操作指导任务。在实验实训室,不同的实践教师对应多个不同的实验项目,实践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要结合项目对应的真实岗位流程开展辅导,教师所辅导的项目包含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后实操项目、学生自带项目和科研项目等,弥补课堂中的实践教学因班级人数多、实操机会少、课时少、设备不足而造成训练不足的短板。实践教师团队在校外企业中则是由企业骨干员工组成,其所辅导学生从事的项目主要围绕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辅导学生参与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从而保证发挥实践教学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支撑作用。

2.科学引导学生自主参加实践教学活动

笔者研究国家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部分高校的排课情况,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周学时上普遍采取全天12小节制,由学校安排必须参加的课堂学习时间平均每天约为5小节,排课占比约为40%,如果将周末纳入排课,则排课比例更低。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特点以及实践教学的特性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可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是充足的,倘若实践教师队伍与实验实训设备均能全天候运转,那么实践教学的安排就不受教学场所及实验设备的牵制。因此,笔者建议应用型本科高校重新规划学生学时安排,课堂授课可倾向于理论教学及实验实训的演示,将学生剩余的60%自由支配时间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利用学生自由支配时间中的部分时间安排实践操练、创新创业教育、社团兴趣培养、科学研究等环节,重點满足专业实践,保障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实践学分获取标准,完成课程规定的实验实训及课程外因兴趣而进行的实验实训、为科学研究而进行的实践、为创新创业而进行的创新研究等。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

3.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评价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改革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的同时需遵循“以人为本、能力为重”“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改革现有考试方式,将在线课程、虚拟仿真、综合实验、课程竞赛有机融为一体,构建一个线上线下互动、虚拟现实结合、学校企业协同的课程教学考核新模式。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以学生“学会”和“掌握”为目标,强调学中做、做中学,进而达到知行合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考试改革以项目为依托,公布若干类综合性实验项目(分类实验项目可以较好地实现分级教学的目的),每类项目又有多个分项目,学生根据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完成项目。学生通过课堂听课、课堂实践选取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验时间和实验工位,按时到达指定实验实训场所,现场选取实验实训类型,并随机抽取实验实训项目。实验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所需的设备、元器件和实验实训环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实训项目,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现场验收,并给出成绩评定。学生若对成绩满意,自行确认成绩,达到获取学分标准的学生将获得相应学分。倘若学生对所操作的实验实训不满意或希望深入研究,可以再次预约时间在前一次实验实训基础上继续开展实践,直到学生对实践或研究结果满意为止。通过改革,让学生的学习从“以考试为目的”向“以掌握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文剖析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凸显的系列问题,提出重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的构思,强调重构后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需涵盖真实的教学环境、可执行的规范和标准、科学的课程体系、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双轨运行的实践教师队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有效机制以及科学的评价七个环节。相信重构后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在各功能模块的相互作用下,各实践教学环节在运营中得到不断改进,实践育人环节得到足够重视,实践教学思路日渐清晰,从而有效实现“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焦永刚,王海花,王咏梅.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

[2]仇玉斌,甄海胜,谭相柱.高校专职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8).

[3]赵丽艳,杨玉民.“移动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5).

[4]张彦波,刘晓博,张欣羽,等.互联网+环境下本科生创新实践驱动机制及教学模式转换探索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5).

[5]邢红霞.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场所建设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7).

[6]韩文佳,杨桂花,陈嘉川,等.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9).

[7]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8]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

[9]佟绍成,于自强,李昕.构建工科院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3).

[10]王永利,史国栋,龚方红.浅谈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

[11]鲁亿方,蓝金辉.近10年国内外大学实验教学发展状况探讨:基于国内外十几所大学的文献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12]李明弟,鹿晓阳,孟令君,等.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5).

[13]黄明奎,曾艳.对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14]李琰,刘学元,刘越.关于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2(5).

[15]王卫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考与建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

作者简介:廖上源(1981— ),广西防城港人,高级实验师,南宁学院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管理。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