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舞蹈课程的探究

2022-04-13王洁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舞蹈课程思政元素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论述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舞蹈课程的必要性,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舞蹈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广西民间舞蹈铜鼓舞教学为例,提出通过舞蹈专业知识与思政资源相互融合、舞蹈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线上舞蹈资源与线下思政实践相互融合等策略,实现思政元素在高职舞蹈课程中的成功渗透。

【关键词】思政元素 高职院校 舞蹈课程

銅鼓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3-0075-04

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形成学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逐渐成形之际,呈现多样化的价值取向,这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蹈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当前大思政的背景下,科学设计舞蹈课程,将思政元素渗透于舞蹈教学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广西民间铜鼓舞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构建全新的舞蹈教学模式,以更好地达成职业教育育人的最终目标。

一、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舞蹈课程的必要性

无论是出于学科本身的完善和发展,还是顺应学生成长乃至社会发展的需求,均决定了将思政元素渗透到高职舞蹈课程中存在明显的必要性。

(一)学科完善的需求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舞蹈课程教学仍遵循传统模式,过于强调舞蹈知识及舞蹈技能的培养,忽略端正学生情感态度、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等要点。对此,高职舞蹈课程应当均衡舞蹈知识技能与品德情操之间的培养力度。另外,舞蹈课程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应当与各个学科相互渗透、同向而行,共同提高高职学生道德情操和德行素养。

(二)学生成长的需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要具备的要素不能局限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在人格个性培养、道德品行塑造等方面提出要求。高职舞蹈课程作为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课程之一,应当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形成良好道德修养,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对高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工作从建构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出发,让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环保意识、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舞蹈作为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之一,应当积极考虑国家和社会需求,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二、高职舞蹈课程思政的不足之处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陈旧的教学方式,且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式学习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时存在一些误区,严重影响了舞蹈课程思政的效果。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传统的舞蹈课程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师认为“专业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教育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舞蹈课程思政的开展。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舞蹈知识的传授及舞蹈技能的训练,思政教育部分则停留在教学计划中,未真正落在实际教学中。

(二)教学能力欠缺

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透彻,未具备相关的教学能力,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有力执行思政教育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边缘化思政教育目标,设置比重不合理;二是未能做到思政元素有效渗透、融入,而是在专业课程中突兀地就“爱国”“三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话题做空泛而机械的宣讲,或毫无征兆地切换到思政教学,二者之间缺乏过渡,使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内容呈现“两张皮”状态,无法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

(三)教学内容过于雷同

部分教师为了方便,共用同一个教学案例,或者反复使用类似案例,使思政元素即使融入专业课程,但学生反复接受雷同内容的“轰炸”,容易产生倦怠、轻慢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四)教学结果缺乏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虽已将思政元素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但由于起步早晚不同,在教学评价方面未能形成统一的、公认的评价标准,甚至未将思政素质纳入专业课程的考核范围,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地反思、总结教学,课程思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舞蹈课程的策略

铜鼓舞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舞种之一,广泛流传于我国南方及西南地区的壮族、瑶族、苗族、彝族、水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属于一种族群性的集体舞蹈,以击打铜鼓而舞为共同特征。铜鼓舞特有的艺术性和情节性为思政元素的渗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以舞蹈拟物叙事的形式作为渗透媒介能更妥善而顺畅地开展思政教育。同时,以舞蹈作为思政元素渗透媒介,还能有效解决过于形式化或过于突兀的问题,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作用。

(一)舞蹈专业知识与思政资源相互融合

不同民族的铜鼓舞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且每种舞姿都包含着一定的内容。在铜鼓舞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重点教学舞蹈动作、姿态等内容,还要深入了解舞姿、动作背后蕴藏的不同民族习俗、民族文化及民族历史,挖掘舞蹈隐含的民族文化,再结合思政教育要求,引导学生了解民族过往遭受的艰辛与压迫,同时将新时代的社会制度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等内容作为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发挥专业课程的独有优势,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资源之间相互渗透。

例如,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流行着一种瑶语名为“勤泽格拉”的铜鼓舞,汉语意为“打老猴舞蹈”,是一种丧葬时跳的祭祀性舞蹈,舞蹈步伐属于屈膝走步类。历史上瑶族群众由于受到封建统治者及周边民族的压迫和歧视,多居于幽谷深山,其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饮水困难、耕地稀少,瑶族先民不得不采取刀耕火种和狩猎并行的生活方式。特定的生活环境及劳作方式,使瑶族先民长期以来形成了含胸曲背、吸足摔背、攀登行走的动作姿态,自然而然地反映在本民族的铜鼓舞姿中。笔者从这些具体动作入手,剖析其形成原因,并辅以历史资料,对比现今广西瑶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现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进步、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成就,瑶族同胞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引导学生在古今对比中,体会瑶族先民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党对广西民族地区的关怀政策,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建设祖国、服务家乡的责任感,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又如,水族的铜鼓舞,主要依靠“蹬”“偏”“转”“移”四种基本动作表现舞蹈动态,再结合不同的队形变化,用以表达不同的叙事内容。在教学中,笔者抓住这几种舞蹈动作的含义,作为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点。如“大字蹬”动作用以表现作战场景中的“布阵”情节;“大字偏”动作表现战斗场景中的“巡视”;“转”的动作,排围圈队形时,舞者面向圈心表示面对同胞,面向圈外表示抵御外敌入侵;通过“蹬”与“转”的配合,表现水族先民抵御外敌、保卫家园、保护同胞的英雄壮举;“移”的动作,以二人交叉直线移动配合的方式,表达征战时的驰骋、追击等场面。通过讲解铜鼓舞动作语汇所表达的征战内涵,引入我国近现代史中抵御外辱、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尤其列举广西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如金田起义、镇南关大捷、百色起义等,再结合对当前世界局势的讲解,为学生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旋律,言明“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唯有强大的军队、牢固的国防,才能保证中国强国梦的真正实现。将这些思政元素渗透到舞蹈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厘清富国与强军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白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从而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国防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舞蹈传统文化与思政元素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我国的宝贵文化财富和国家软实力,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之一。自古以来,文化与传说紧密相关,铜鼓舞文化同样蕴藏在丰富的民间传说之中,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朴素而高尚的思想情感,构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教师应当积极寻找其中的思政教育渗透点,将舞蹈传统文化与思政元素充分融合,以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例如,在壮族铜鼓舞文化中,内容大致可分为“与自然抗争”“社会斗争”及“道德伦理及信仰”三类主题,笔者广泛收集相关舞蹈,选取其中恰当的知识点,将其与计划渗透的思政元素相结合,引导学生赏析。如在学习“与自然抗争”主题的铜鼓舞时,主要介绍《铜鼓战水鬼》《铜鼓护水源》《赶山鞭》《布罗陀造铜鼓》等情节,再现壮族人家在铜鼓的护佑下建设家园,祈求人畜平安、风调雨顺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壮族先民所历经的艰难困苦,以及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企盼,并以此为缩影,进一步引申到整个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坚强不屈、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以及人们对国泰民安的不懈追求。有针对性地把思政元素融入舞蹈传统文化的赏析中,有利于学生从对传统舞蹈情节的了解过渡到对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及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内容的学习。

在学习“社会斗争”这一主题的铜鼓舞时,笔者介绍《红铜鼓》《邕江铜鼓峡》《瓦岗夫人守山寨》等情节,讲述铜鼓如同英勇无畏的侠士,帮助贫苦百姓奋起反抗土司、官绅及封建君主的压迫和剥削的故事,并拓展到广西历史上涌现的诸多英雄人物事迹,如明代抗倭英雄瓦氏夫人、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刘永福、广西农民运动先驱韦拔群等,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人民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史,体会热爱自由、不畏强权、英勇不屈等优秀品质在中国文化血脉中的传承不息。

在学习“道德伦理及信仰”主题的铜鼓舞时,笔者让学生观摩学习《铜鼓吓雷王》《公铜鼓》。这些作品反映了壮族人民逐渐走向文明开化,愿意接受汉文化的伦理观念洗礼,在信仰上也逐渐趋于稳定的事实。通过讲解剖析这些内容,帮助学生体会铜鼓舞对劳动的讴歌、对丰收的企盼、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礼仪道德的推崇,领悟先辈朴素而强烈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吻合的,与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之间是存在传承关系的,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并且世代相传,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均有积极影响。将原本相对抽象的思政教学内容融入轻松有趣、具体生动的神话传说故事中,以及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铜鼓舞表演之中,每当学生观摩、练习相关的舞蹈动作时,更容易回忆起其蕴含的深刻寓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线上舞蹈资源与线下思政实践相互融合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当深化改革创新,注重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形成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的思政教学体系,使课堂形式更多样化,能够紧跟时事和政策,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阶段的高职学生基本上是2000年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他们对网络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在日常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这一特点,积极利用线上资源,将其与线下思政实践高度融合,推动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同步开展,充分渗透思政元素。

在铜鼓舞教学中,课前笔者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熟悉网络的优势,主动搜索广西各民族铜鼓舞的相关资料,如收集铜鼓的常见纹饰,太阳纹、云雷纹、翔鹭纹、羽人纹、青蛙纹、十二生肖纹等,了解其纹样特点及其寓意,从中了解民族文化艺术史;查阅网络视频、文献记录等资料,了解瑶族“猴鼓舞”的队形特征,以及村寨中技艺精湛的“鼓王”通过选拔和传授技艺来寻找继承人,将鼓艺代代相传等内容。学生收集网络资料的过程,实际上是展开线上学习的过程。经过大量查阅铜鼓舞的资料,他们扎实掌握了舞蹈相关的铜鼓历史背景、技术动作、节奏鼓点、队形队列、发展起源等内容,这为他们展开专业学习以及实施课程思政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线下,笔者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铜鼓博物馆,到南丹等地进行民间采风、与民间铜鼓艺人交流,以及组织举办校园或社团铜鼓舞主题的文化艺术节,将学习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上或班级群中,供全体师生观摩研究、交流讨论。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挖掘和研究,学生不断提高对铜鼓舞的认识,了解其历史文化价值,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同时,无论哪个民族的铜鼓舞,均体现出团结一心、不离不弃、勇敢勤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融入这些精神元素,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

线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获取渠道多、类型豐富、即时交流性强等优势,能将思政元素的渗透从短暂的课堂延伸开去,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始终,并结合各种形式的线下实践活动,从更广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思政学习渠道,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

综上所述,高职舞蹈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不是彼此割裂、毫无关联的状态,课程思政也不是专业课程中流于形式的教学负担,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协作关系。教师应当积极发掘二者的融合点,利用专业知识讲解、传统资源学习等时机,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资源相融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课程之中,引导学生提高专业认知、提升道德水平,自觉形成与国家同理想共命运的高尚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舞蹈课程更富有活力和思想深度,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李骏,党波涛.公共艺术课程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创新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8(1).

[2]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

[3]陈显勋,王思民.水族民间舞蹈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4]梁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初探:以广西田林平山木柄瑶铜鼓舞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7(3).

[5]万千.论壮族铜鼓舞的文化蕴涵与传承路径[J].科教文汇,2015(9).

注:本文系2021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高职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以壮族铜鼓舞为例”(编号:2021YZKCSB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洁(1989— ),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舞蹈课程思政元素高职院校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必要性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改革渗透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学生实用性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