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自主支持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
——来自812名第一代大学生的证据

2022-04-12陈艳艳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业人格效能

陈艳艳,刘 红

(合肥学院 教育学院,合肥 230601)

1 问题的提出

第一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概念,指的是父母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大学生[1]。我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扩大了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加,特别是第一代大学生的占比不断提升。数据表明,第一代大学生占比已经在70%以上[2],是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一数量庞大的学生亚群体,学界认为,“第一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新兴高教研究议题[3]。第一代大学生获得了更多高等教育机会,但其大学学习体验、活动参与、能力发展等各方面还有所不足[4]。受限于各方面因素,第一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面对各种诱惑时,实现学业抗逆的内驱力不足,学习投入水平较差是该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其学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在这一背景下,第一代大学生家庭教育期待和其实际学业表现存在突出矛盾,加强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5]

近年来,学界开始尝试从“优势视角”探讨家庭在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具体影响,指出父母自主支持(parental autonomy support)是促成子女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父母自主支持的特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会对其提出具体要求,与此同时,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二是父母能够站在子女的角度考虑问题,具有同理心;三是父母给予子女自主权,支持子女的想法和主动性;四是父母减少控制行为,减轻子女的压力。[6]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重要他人自主支持有利于满足个体心理需求,从而对其心理或者人格产生积极影响。[7]在家庭这一特殊场域,通过提升父母自主支持水平,可以构建父母和子女之间良好关系,优化子女情绪体验,激发子女内在积极情感,从而提升其自我评价水平以及个体对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内化水平,从而影响其他学习结果变量。

学界对第一代大学生群体的研究聚焦于他们的大学学习体验、教育机会获得和深造就业等方面[8],而较少立足于“家庭经验”探讨他们的大学学习经历和学习结果。此外,虽然父母自主支持对个体学业发展的促进作用[5][8]得以证实,但以第一代大学生为样本的调查鲜有出现。因此,依托于积极心理理论—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对父母自主支持和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投入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展开探究,归纳了前者对后者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路径,并进一步论证了在两者关系中,坚毅人格和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效应。通过对父母自主支持作用的研究,旨在改善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效能,提升其学业竞争力,为家校合作以及高等学校帮扶措施的制定提供实证。

2 分析框架及研究假设

2.1 父母自主支持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学界研究重点也发生变化。父母自主支持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方向,学者们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父母自主支持和学生个体发展之间的相关性[9]。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将父母自主支持界定为父母以培养子女自主能力为导向的一种家庭教养模式,其维度具体包括:父母尊重子女的选择和决定、合理地解释外部规则和要求以及认同子女的情感体验[10]。父母给与子女自主支持是良性亲子关系的重要标志,被视为个体学业发展的保护性因素[10]。对大学生而言,学习投入和学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是评价其学业表现的维度之一。学习投入是学生投入到有效教学活动中时间和精力的总和。研究表明,学生在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感知学习带来的充实感越强,就越可能从中受益[11]。

父母自主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影响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究其原因可知:一是第一代大学生与其所在的家庭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结,离乡求学并未割断他们与家庭的情感纽带[7];二是在新冠疫情防控的时代背景下,居家隔离线上学习使得第一代大学生的父母有机会参与到子女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安排。由于缺少大学学习的直接经验,第一代大学生父母无法在子女学习环节发挥功能,但为辅助子女获得更高水平的学业成就,父母会采取激励或者鼓励的方式来实现预期目标[12]。因此,有必要对父母自主支持与第一代大学生大学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深层次了解父母自主支持和大学生学习投入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究前者对后者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路径,为家校合作共育成长提供实证依据。

2.2 坚毅品质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坚毅人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资本,是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人格特质。坚毅人格反映了个体为追求某一目标而付出努力的精神强度,其涵盖了个体追求长期目标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的积极性热情。拥有优秀人格的个体在认知以及行为等方面表现更加。优秀人格在对个体认知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作用于个体成长和发展。研究显示,坚毅人格是影响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学业成就的重要前因变量,并且能够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13][14]。第一代大学生在与逆境抗争中形成的坚毅人格、心理韧性等积极心理资本是促成该群体发展的关键品质[15],激励他们在教育机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定程度上通过高等教育实现了社会流动。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对支持环境的感知有利于提升其积极情绪体验、自我评价和胜任感,从而增强行为、情感和认知的卷入度。学业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感知,是针对自己是否可以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任务所进行的推测和判断[16]。在家庭环境中,当父母给与子女自主权时,子女感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认同和支持,从而有利于提高对自身的评价、增强胜任感,更加愿意接受并投入到富有挑战的任务中去。对个体而言,父母自主支持会提升其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会进一步增加其学习投入,因此,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16]。

根据上文论述可知,第一代大学生人格特质,可以对其学习态度及行为进行有效预测[8]。换言之,个体在追求长远目标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项任务,勇于接受挑战、克服困难,就能够收获胜任感和成就感,从而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假设如下:

H1: 父母自主支持显著正向影响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投入。

H2: 父母自主支持通过第一大学生的坚毅人格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

H3: 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自主支持和学习投入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H4: 第一代大学生的坚毅人格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自主支持和学习投入的关系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安徽、江苏、河北五所地方一本本科院校发放问卷1 3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04份,有效回收率为81.78%。在有效样本中,共有812名第一代大学生,占比为73.55%,学生平均年龄为19.73岁(SD = 0.79)。被试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学生样本基本信息(n=812)

3.2 测量工具

3.2.1 父母自主支持量表

选择Mageau等编制的“父母自主支持问卷”中的感知父母自主支持项目(共12个项目),包括父母为子女提供适当的选择、给出有意义的理由、理解子女的观点三个维度[10]。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删减载荷小的项目(< 0.3),最终保留10个项目。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可以提取一个相关联的因子即父母自主支持。提供适当的选择维度下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90;给出有意义的理由维度下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80;理解子女的观点维度下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71。量表一致性总系数为0.88,在0.7以上,按照结构效度检验标准,通过效度检验,满足要求。

3.2.2 坚毅人格量表

在坚毅人格测量方面,选择Duckworth和Kelly编制的坚毅人格量表,共两个维度和12个题项,包括不懈努力和持久热情[17]。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将部分载荷过小的题项删除,最终得到共计10个题项的量表。不懈努力和持久热情,两个维度下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是0.89和0.78,该量表Cronbach’s α总系数为0.86。

3.2.3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在学业自我效能感测量方面,选择梁宇颂、周宗奎开发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共计22个题项[18]。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将部分载荷过小的题项删除,最终得到共计20个题项的量表。量表Cronbach’s α总系数为0.95。

3.2.4 学习投入量表

在学习投入测量方面,选择Reeve和Tseng开发的学习投入量表,该量表共计三个维度,分别是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共计17个题项[19]。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将部分载荷过小的题项删除,最终得到共计14个题项的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可以提取一个因子,即学习投入。行为投入维度下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情感投入维度下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认知投入维度下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该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5。

3.3 数据处理

选择SPSS 26.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和基本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通过Mplus 8.0进行假设检验。

4 研究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在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匿名测试、保密、部分条目反向计分等的基础上,通过Harman单因素因子分析对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4.2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根据表2内容可知,父母自主支持均值为4.08,基于此可以判断,大部分第一代大学生均得到父母自主支持;坚毅人格的均值为3.18,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值为3.15,基于此可以判断,第一代大学生学习坚韧性和自信程度大概在中等水平;学习投入的均值为3.84,基于此可以判断,问卷调查对象学习投入为中等偏上水平。

表2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与相关矩阵(n=812)

4.3 验证性分析

通过 Bootstrap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表示中介效应显著,若包含0则表示中介效应不显著。检验结果显示,假设模型整体拟合良好,拟合指数如下:χ2= 1.87,df = 1(p=0.17,>0.05),RMSEA = 0.03[90% CI:0.00,0.114],CFI = 0.999,TLI = 0.995,SRMR=0.006。如图1所示,父母自主支持对学习投入产生正向直接影响(β= 0.60, p <.01),假设H1得到验证,即控制中介变量坚毅人格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后,父母自主支持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增加0.60个标准差。图1显示,父母自主支持不能通过坚毅人格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因此坚毅人格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假设H2无法得以验证。

图1 模型的路径系数图

由表3可知,父母自主支持模型中的两条中介路径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坚毅人格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自主支持和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58(p<0.05),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8.22%,因此,假设H3得以验证;坚毅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自主支持和学习投入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47(p<0.05),间接效应占比为6.67%,基于此可以判断,假设H4经过检验成立;根据表3可知,父母自主支持→学习投入的直接效应值为0.60(p<0.05),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85.11%。

表3 模型各路径系数的 Bootstrap 结果

整体而言,父母自主支持对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投入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在间接影响方面,坚毅人格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间变量发挥作用, 但父母自主支持对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直接影响力度更大。该模型包括两条中介路径:第1条中介路径是学业自我效能感路径;第2条中介路径是坚毅人格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路径。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 论

5.1.1 父母自主支持与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

父母自主支持会直接作用于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投入,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12]。当家庭环境能够满足个体自主需求,则会有效激发其内部动机,进而增强其参与任务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个体更加专注于任务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学习投入水平[12]。该结果也验证了此类结论,自主支持式的养育方式是能够增加学业成功的内在动力[20]。第一代大学生家长倾向于采纳子女的观点、认同子女的感受以及鼓励自主性;与此同时,他们尽力避免以命令、控制和强迫式的方式对待子女。这种养育方式满足了第一代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需要。由于经常获得来自父母的正面反馈和鼓励,第一代大学生能够把“知识改变命运”的教育价值观内化于心[22],进而提升学习动机和投入水平。此外,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应急远程教学为父母参与子女的学业进程提供了条件,亲子互动显著增加,家庭支持更加显著[21]。

5.1.2 坚毅人格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父母自主支持对学习投入产生间接作用,符合现有研究结论[22],即父母自主支持水平越高,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业自信心和胜任感越强,在学习活动中也愈加专注和投入。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家长如果能够站在子女的角度充分考虑子女的问题或需求,秉承民主的教养风格,创造积极进取且包容和谐的家庭氛围,就容易使子女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产生正面的自我评价,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也会强化。不仅如此,自我效能感会促进学生更多地调用高阶认知策略,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

在父母自主支持和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中,坚毅人格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产生间接预测效应。一方面,当子女感受到强烈的父母自主支持时,更容易对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而进行自发行为,即自主需求的满足增强了个体的内部动机(兴趣),进而激发了更多的探索行为;另一方面,父母自主支持促进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感知父母自主支持有助于学生撤销消极情绪,提升大学学习适应能力[33],增强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心理力量。父母自主支持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理能量补给站,源源不断地为子女实现家庭教育期望传递积极能量,丰富了子女的心理资源库。同时,高水平的父母自主支持能够强化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激发孝心[23],从而促进子女对家庭教育期望进行深层次的内化。此外,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坚毅人格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并且坚毅人格能够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13]。

5.2 教育启示

为持续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尤其是父母积极教养方式的作用,需要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家庭和学校联动机制,通过政策帮扶和心理关怀双管齐下地推进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5.2.1 发挥高等学校的主导作用,搭建家校联动新平台促进家校共育新理念

家校联动是针对第一代大学生群体的外部帮扶措施,凸出高等学校在促进第一代大学生与家庭联系中的主导作用。首先,建立起完善的帮扶机制以落实对第一代大学生的非经济支持(如课后补习、选课指导、个性化咨询等),从而提升第一代大学生的融入感。为保障帮扶的高效性,高等学校可建立面向第一代大学生的管理机制,并安排辅导员或专任教师开展定向帮扶,建立针对性的帮扶机制。定期下访了解学生的诉求,以便弥补其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积累方面的不足。其次,通过搭建家校联动平台加强家校双方互动合作以健全引导和教育第一代大学生的机制。通过建立高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加强家校联动,深入了解第一代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状况。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合理给予引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此外,引导和鼓励第一代大学生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角色,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联动,有效提升第一代大学生教育水平。

5.2.2 加强亲子互动,鼓励大学生孝心回馈父母、责任回报家庭

激发第一代大学生的“孝心”和“家庭责任感”,增强他们的感恩回馈意识,是建立学生个体内部激励机以及制促进大学适应的重要环节。首先,重视第一代大学生亲子关系和亲子互动,鼓励践行孝心回馈父母、责任回报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逆境中培养塑造的坚忍不拔、懂事感恩和责任感是他们在激烈的教育机会竞争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由此,高等院校要推动“亲情反哺”教育,强化其家庭责任感和感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内生动力。鼓励学生把内在的“懂事”转化为外在的关心和理解,并落实在生活的细节处如经常通过短息或电话与父母沟通,关心父母的生活或身体健康状况,形成主动“反哺”亲情的积极习惯。

研究立足于自我决定理论,从家庭环境中的重要他人如何影响第一代大学生的大学学业表现的视角出发,探讨父母自主支持是如何通过激发学生坚毅人格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并对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投入产生影响。一方面补充和完善了相关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从实践上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环境中保护性因素的作用提供实证。高等学校在回应第一代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的文化性和社会性的需求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还需要主动发掘学生家庭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促进其持续发挥作用。通过增加第一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如乐观、韧性、自立和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顺利适应高等教育环境并最终获得学业成功。

然而,研究也存在局限:首先,实证分析没有将人口统计学变量纳入考察范围,无法判断性别、专业等变量的调节作用;其次,对院校环境因素的考虑不足。高等院校在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等学校在帮助第一代大学生弥补其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积累不足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后续将从学校和家庭相辅相成的关系角度,增加考察教师支持和院校支持对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

猜你喜欢

学业人格效能
艰苦的学业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