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创实验班“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2-04-12何天虹李晓志

纺织服装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效实验班研讨

何天虹, 许 君, 何 崟, 李晓志

(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7)

自教育部实施“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来,许多高校相继设立了精英教育实验班,我校(天津工业大学)各专业也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依托纺织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自2011年开始,探索实施了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依据学生综合成绩年级排名和学生意愿,设置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联创实验班。本文根据联创实验班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就业方向,结合“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特点,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基本情况

“服装人体工效学”是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人类工效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纺织化学”“工程力学”等基础课程和“服装导论”“服装材料学”“服装纸样结构”等专业课程为先修课程。该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与其他多门课程具有紧密联系,其内容涉及人体测量学、解剖学、人类学、生物力学、环境卫生学、服装材料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1]。这种交叉学科的特点使得“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与其他课程差异显著。

二、“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的特点

1.与相关课程的融合度高

“服装人体工效学”的授课对象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课程开设在第6学期,以数门先修课程为基础。比如,在“服装热湿舒适性”“服装压力舒适性”等章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纺织化学”“工程力学”“服装材料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在“服装结构设计的工效学”章节中,要求学生充分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相关课程,并能依据服装功效学的核心设计理念将其与人体结构特征、服装款式结构、服装面料性能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因此,前期任何一门课程某些内容的缺失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的深入学习。这充分体现了交叉学科的特点,既有独立的理论知识,又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教学内容多、学时少

“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共计30学时。该课程知识面广,内容庞杂(包括人体测量学、人体结构特征、着装气候、服装舒适性、服装压、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放松量、日常服装及功能服装功效性能分析等[2-3]),每一部分内容又涉及众多知识点。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一直存在授课时间紧、课程任务重的现实问题。如何将众多的知识点依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宗旨讲解透彻,并让学生高质量地达到课程目标要求,无论对任课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学生课程参与度较低

由于“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融会贯通的综合学习能力。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前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课程新内容时就会感觉吃力,跟不上节奏。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听课并记笔记。虽然也有课堂讨论环节,但是由于课程内容安排紧凑,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花费太多时间与学生互动。因此,如何充分结合该课程交叉学科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上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随着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推进,强调加大各门课程实践环节比例,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恰恰与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不谋而合。服装人体工效学强调以人为中心、以服装为媒介、以环境为条件,研究人在某种条件下穿着什么服装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和体现服装的高效能,使服装最大限度地适合人体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真正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创实验班“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联创实验班招收的学生排名均在年级前25,并且学生全部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联创实验班规模为20人左右,定位为精品小班授课。通过统计近年联创实验班学生毕业去向及招生意愿,其中60%以上的学生选择毕业后进入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鉴于此,该课程在课程类型、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均做了相应调整和改革(图1)。

图1 联创实验班“服装人体功效学”课程教学改革体系

1.开设双语课程

双语教学的开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二是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学生英语水平是决定双语课程能否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专业词汇多且庞杂,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学习难度和强度较大。普通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而联创实验班学生已全部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且自主学习能力强,自我要求高。此外,该课程的负责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拥有博士学位,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在联创实验班开设专业双语课程,可以提高学生通过灵活运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和学术交流的能力,拓宽知识面,增强国际竞争力。

2.突出前沿知识

“服装人体功效学”课程的英文教学内容精选于相关英文书籍,如Jan Dul等编著的ErgomomicsforBeginners,J. Fan等编著的ClothingAppearanceandFit,Roshan Shishoo编著的TextilesinSport,Mitsuo Matsudaira等编著的ClothingScienceandTechnology。由于这些英文书籍中包含的内容各有局限性,因此同时选择国际上最新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辅助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后提炼出适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研讨的主题内容,同时将相关核心专业词汇进行归类整理,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使用文献检索方法。而“服装人体工效学”是一个较新的学科内容,有些课程内容涉及当前交叉学科的最新工效学研究成果,所以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查阅最新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采用研讨式授课方式

联创实验班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积极性高,求知欲强,并且为小班授课,具备研讨式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研讨课打破传统的讨论模式,比如以往的课堂讨论基本由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个人观点阐述。这种传统的讨论模式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该课程的讨论采用循环安排学生作为研讨课主持人的形式,预先1周发放讨论主题,主持人根据讨论主题在开课前1~2天将自己提炼出的3个思考问题提前发给教师和其他同学。在每次的研讨课中,教师首先对该次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然后主持人开始进行研讨主题阐述,要求主持人针对研讨主题依次提出3个问题,并首先对问题进行个人观点陈述,然后,其他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最后主持人对该次课堂的研讨内容进行总结(研讨课流程如图2所示)。这种研讨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更高,从以“听”为主转向以“说”为主。这里的“说”不是对主题的重述,也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而是要针对研讨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把控整节研讨课的节奏。每次研讨课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当天讨论内容并提交一份讨论报告。这种授课模式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2 研讨课流程

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促使在线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疫情缓解后授课方式回归线下。但是后疫情时代的动态变化使得教师和学生随时准备进行线上教学,这就使得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成为主要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线上教学不是简单地将线下内容复制到线上教育平台,教师应该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线上教学内容,真正发挥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教学效果。在联创实验班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经典理论知识以线下课堂讲授为主,对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采用线上教学模式。比如,通过在线动态演示功能展示人体测量仪器和使用方法、着装状态下特殊环境特点、服装应具备的特殊功能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人体工效学的核心设计理念,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并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高效利用线上资源进行教学实时监测。比如,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设置课前预习、课堂在线签到、课堂随机点名、实时讨论、课后练习、阶段性测试等环节。通过这些在线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及时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质量,并定时安排课后在线辅导和答疑。这种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

5.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考核方式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4]。课堂紧密围绕教学大纲,将人体测量、服装隔热性能、功能服装研究与开发这三部分内容辅以实验、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比如:合理分组,安排学生进行三维人体数据的采集和人体结构分析;针对春、夏季不同面料,分组进行服装保温隔热性能测试及综合分析与设计;分组进行运动服装、特体服装、功能服装的工效性能分析及服装设计;分组带领学生去残疾人协会、养老院等机构进行特殊人群体型结构特征调研,以及搜集行动不便人群对无障碍服装的实际需求,为无障碍服装工效性能设计奠定良好基础;分组带领学生去滑雪服生产企业了解滑雪服的面料选用依据、款式设计原理、服装制作细节,为滑雪服工效性能设计及分析进行前期准备;分组带领学生去钢铁集团进行阻燃隔热功能服装的现实穿着场景、阻燃指标要求及舒适性能现状等相关社会调研活动,为阻燃功能防护服装的综合设计奠定全面基础。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从书本知识中走出来,面对社会,将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提升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实际能力。

四、结语

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紧密结合联创实验班学生特点,实行差异化教学,合理把握高校素质教育和拔尖教育的平衡关系,对联创实验班的“服装人体工效学”课程进行多方位改革,迎合当前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特点,根据国际国内最新发展动态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综合设计能力,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工效实验班研讨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复杂系统人因与工效学分会成立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行知实验班
隧道衬砌缺陷处理工艺带模注浆与工后注浆综合工效浅析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2019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学术会议通知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浅谈煤炭企业工效挂勾考核办法的深化与完善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