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服装产业转型下的教学创新

2022-04-12姜鑫玉刘镇铭李芷筠潘侯羽

纺织服装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纺织一带服装

姜鑫玉, 刘镇铭, 李芷筠, 潘侯羽

(东华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一带一路”标志着以中国“走出去”为鲜明特征的全球化新阶段的到来[1]。党的“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在后疫情时代,纺织服装产业受到人口红利下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压力加大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增加等因素制约,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与提升发展的新路径,加快跨国布局[2-4]。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发展曾面临负面影响上升、项目停摆等重重挑战[5-6]。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而言,决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挑战科学转型。本文以教学创新为着眼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疫情后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策略展开讨论。

一、“一带一路”与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带一路”标志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走出去”阶段的到来。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我国企业投资达到511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 3.1万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额约占我国同期对外贸易总额的26%[7]。“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升了沿线国家相关企业的对外业务贸易,“走出去”步伐加快。而疫情的冲击对纺织服装产业造成影响,2020年我国纺织业营业收入22 778.4亿元,同比减少6.7%。

1.新冠肺炎疫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国际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致使产业由效率追求转变为兼顾安全需求[8]。疫情冲击具体表现在: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疫情冲击造成的经济衰退影响了“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2020年全球GDP下降了4.4个百分点,沿线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2)“一带一路”部分项目受冲击导致进程拖慢或停工,相关工作人员轮换中断,项目进程不稳定。

(3)沿线国家抗风险能力降低,项目不稳定因素增加。

2.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纺织服装产业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与发展空间,“一带一路”衔接我国及东盟10国、中东欧16国、西亚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以及7个独联体国家,是疫情结束后纺织服装产业新发展下的窗口。受疫情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1)成本优势开始弱化。随着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红利逐渐削弱,我国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呈上升态势,纺织服装产业原本的成本优势开始弱化。

(2)研发创新、设计与品牌建设环节短期无法突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服装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原创设计水平同国外品牌仍有差距,品牌形象建立迟缓,此情况同样存在于沿线国家。

(3)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相对薄弱,疫情造成较大影响,对产业供应链以及企业的投资战略造成影响。

(4)纺织服装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全球领先水平差距较大,研发强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中处于中下游水平。

综上,疫情之后纺织服装产业向国际化、品牌化、原创化、个性化转型迫在眉睫。应持续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原则,积极开放、合作、交流,共同面对困难。在此基础上应寻求新技术、新设计、新模式等方面的转型。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人才培养创新策略为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思路。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纺织服装企业要积极推动纺织教育事业发展,为纺织服装领域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使企业价值链向高附加值行业攀升。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中提到,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材料科技占据前沿位置,应利用好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这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加强科研项目投入,促进合作产品开发,构造校企融合、产业融合、军民融合等深化协同合作的纺织服装产业新业态。

本文从教育的角度入手,对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进行讨论,以期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产业输送创新型人才。

二、地域文化与体验经济下的教学模式

将地域文化融入纺织服装产品设计、推动产品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融入地域文化,创新服装设计,可使产业拓宽高端化、定制化、多样化的经营道路。同时,新兴体验经济的崛起也为“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为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新赛道。通过设计类课程教学,向学生传授有关地域文化提取再设计的理论与方法,采用设计实践与设计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学生理解。

1.地域文化提取再设计教学

地域文化提取再设计可应用于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以服装设计教学为例,根据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9]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学习难易程度,从设计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针对“一带一路”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地域文化的采集以沿线国家民族文化为主。下文以佩斯利纹的提取与再设计为例,简要阐述教学基本过程。

中国、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六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出口国,均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孟加拉国为例,传统的孟加拉手工纺织以优质棉花以及高超的纺织技艺闻名于世,其纺织纹样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多以几何图形、动物植物为描绘对象[11]。孟加拉国的代表纹样为源于古巴比伦的佩斯利纹,其纹路如同松果、花卉,从植物纹路演化而来。佩斯利纹结构繁复,装饰性强,且具有民族内涵,因此成为国际服装设计的宠儿,如2020年春夏米兰服装周展示了佩斯利纹系列设计。

以佩斯利纹为设计对象的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调研采风、元素提取、设计制作,如图1所示。在教学前期,教师向学生介绍佩斯利纹所处地域的民族文化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分析。在后疫情时代防疫压力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可运用多媒体平台进行网络调研,以参观线上VR展览、观看纪录片、查阅文献等方式开展调研。积累足够文化背景与设计素材后,进入设计元素提取阶段。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调研结果进行提炼,学生绘制自己的佩斯利纹范式,随即进入设计实践阶段。在设计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减少教学干预,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设计流程的最后开展服装设计展、走秀等活动,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展示,给予学生成就感。在实践中,教师穿插讲解设计方法论等理论知识,以实践验证理论,加深学生理解。

图1 教学流程简图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下的纺织文化是服装设计的巨大宝库。以我国为例,56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纺织纹样。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纹样进行提取、再设计,符合当下市场对纺织服装产品的审美要求,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针对地域文化提取再设计的教学可激发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何为鲁迅先生所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体验经济与体验设计教学

当今时代的市场需求,已从针对大众化市场的标准化产品转向针对“目标消费群体”的小规模、小批量产品[12]。顺应时代潮流,体验经济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与思维认同,从而获得用户注意力,为商品开拓消费市场。体验经济被视作服务经济的延伸,是继农业、工业、服务业后的第四代经济模式,对应人们的需求等级从物质需求过渡到精神需求[13]。

体验设计是工业设计领域中助力体验经济的有力工具。通过体验设计课程的教学,有效培养学生设计素养。通过课程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体验设计的理解,结合“一带一路”地域文化提取再设计让更多人体会到文化的魅力,从而引导消费观念,促进沿线国家纺织服装产业创新转型。我国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开展的文化遗产创新体验设计教学实践[14],以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为坐标,以整体、动态、发展的眼光配合市场需求,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传统现代等相结合的教学,最终学生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设计作品。

为达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体验设计课程应以纺织服装产业为研究对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纺织服装产品用户体验设计,重心放在文化体验上。“一带一路”文化体验可满足消费者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动手参与纺织服装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也可给予消费者满足感。成功的体验设计可为纺织服装产品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同时可深化沿线国家产业间合作,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递与交流。

三、多元驱动主体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域文化提取、精炼,并依托体验经济、服务设计拓宽产品经营范围与维度。该策略的成功执行依托于各方驱动力下的合作共赢,创新驱动主体包括企业、高校、设计师、消费者,如图2所示。不同于传统校企合作的二元关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力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多元联系:高校、研究院等机构提供学术基础和理论依据,指导创新,并从企业经营数据与设计师经验中促进理论的升级;设计师作为创意的主要输出者,整合企业资源与研究平台理论基础,将提炼过的地域文化以更合理的方式融入产品设计,并同时进行服务与体验的创新设计;企业作为创新转型主体与执行中心,可为高校与设计师提供相关资源,并与高校共建校企合作平台,联合培养实用型人才;消费者以反馈者身份作为转型升级驱动力的一环,作为消费主体将产品的市场效益、体验服务的满意度反馈给企业与设计师,不断优化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在驱动主体相互作用下形成产品创新设计流程的闭环,以创新驱动力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相较二元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多驱动主体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可给予学生更多维度的体验,完整参与项目设计流程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图2 创新驱动主体

对地域文化提取与再设计是转型策略的基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鼓励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在此背景下,“国潮”概念在市场上获得了消费者青睐,民族文化融入设计的案例不计其数。千里江山缂丝礼服是其中的优秀案例,该设计取材于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ublic art coordination center,PACC)研发项目,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资深服装设计师合作,设计制作了系列高级定制服饰。以高校为驱动主体,联合品牌方、设计师、非遗传承人,以自主研发、协同研发两种模式进行项目研发,PACC工作营特邀国内外导师承担教学工作,采用高校学术导师和传承人技术导师的“双师制”教学[15]。PACC模式的成功可以从侧面验证多驱动主体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效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主体中,企业是核心发力点,带动研究机构、设计师、消费者等主体之间的创新循环,有利于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结语

疫情结束之后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服装产业既面临挑也蕴含机遇,如何在疫情与复杂国际形势的冲击下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加强沿线国家间的合作是转型重心所在。本文在分析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在国际合作、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重点从教育维度进行阐述,通过地域文化提取再设计教学模式、多维校企合作方法,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地域文化提取与体验经济的应用为重点,产业创新转型过程中利用好文化驱动力,积极推进设计创新、经营创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服装产业应把握后疫情时代的战略与机遇,寻求纺织服装产业更深层、更实际的调整,确保沿线国家间项目平稳进展,提升产业活力,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

猜你喜欢

纺织一带服装
澳洋纺织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