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政治文献异化翻译策略研究

2022-04-12陈奕彤余灵芝钟铭恩

成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文化自信

陈奕彤 余灵芝 钟铭恩

摘 要:文化自信背景下,通过政治文献的异化翻译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探讨其中数字词、音译词、熟语及中国特色用语四大板块的英译特点。研究发现,译者进行翻译时充分考虑了其中的文化因素,灵活采取异化翻译策略进行直译和音译,时而辅以释译或注释,以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风格与特点,进而彰显文化自信。

关键词:异化翻译 文化自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对此,译者在政治文献中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是为保留一定中国特色、展示中国文化所做的努力和尝试。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同理简称前两卷为第一卷、第二卷)为例,探讨译者在数字词、音译词、熟语及中国特色用语中具体如何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从而彰显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以及为兼顾读者接受度而相应采用的直译、意译、音译方法有何考究。

2 理论背景

1995年,韦努蒂在其著作《译者的隐身——翻译史论》(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中提出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概念。韦努蒂表示,包括语言、文化、意识形态与法律等因素在内,译者归化后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原文的本意不够清楚,为读者所误解,同时相对降低了译者的身份与地位。归化顺应受众的主流价值观,而异化挑战读者的主流价值观(Venuti,1995)。异化翻译是不透明的,它不强调通顺,倾向于在译文中融入异质性话语(ibid)。韦努蒂还认为,基本国情对源文本的基本背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要对受众的接受能力及其社会背景的特殊要求多加以考虑。为了减少甚至摆脱英语主流文化的影响,他大力提倡采用异化翻译方法来维护源文本的地位,向读者呈现最忠实于原文的译作。

3 异化翻译策略的具体应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在目前中国政治文献中具有非常高的代表性。第三卷全面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并在其论述中大量引用,既使治国方略得以丰富,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官方英译本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VolumeIII自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时灵活采用异化策略,在适当语境下进行直译、音译或意译,时而加以释译或注释方便外国读者理解其文化内涵。本文将第三卷中采用异化翻译的外宣话语归为数字词,音译词,熟语以及中国特色用语共四类,具体分述如下。

3.1 数字词

第三卷中,译者进行异化翻译的数字词主要分为两种:文化负载词和数字缩略语。

数字词中的文化负载词反映了我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古汉语中常用虚数“三”“九”“百”等表示数量之多。第三卷中出现这类数字时,考虑到读者接受度,译者一般采用归化翻译。但也有一些采用了异化翻译:

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译文:Should I have 200 years to spare, I will surely swim for 3,000 li (1,500km).

句中的“二百”和“三千”均照数直译。由于“里”是中国特有的计量单位,译者换算成了“1,500 km”在其后加之括号标记,让读者理解起来更加清晰。具有原语民族特点的数字,只要照原数直译不会造成偏差和误解,应尽量实译,以谨慎对待语言的个性,同时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滕梅,2003)。

數字缩略语是政治文献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卷中出现此类数字缩略语时常加之引号,在其英译本中则常采用大写或加引号的方式,作为异化的标志提醒译文读者该词组属于中国特色政治术语,如“‘一国两制’方针”译为“the principle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译为“the Two Centenary Goals”。这类数字缩略语精炼简洁,但英语读者却会因为缺少相关的背景知识而难以理解,因此常常还需提供注释。但像“一国两制”这类缩略语,由于越来越为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接受,“one country,two systems”这个说法和译法已经成为了定式,因此在翻译时不必多加注释,但仍要加上引号表示强调(荣思怡、陈甜,2018)。

数字缩略语的异化翻译不是简单的字对字。任何翻译都包含一个归化过程,即由源语的可理解性向目的语可理解性的转变过程(Venuti,1995)。“五位一体”经历的翻译过程即是如此:从归化“seek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progress(第一卷)”,到异化“Five-point Strategy(第二卷)”,再到改善“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第三卷)”。由于“五位一体”在第一卷出版时还是个时政新词,尚未在国际政治话语体系中立足,译者采用了归化策略说明其具体内涵,有助于其在国际上传播和推广。第二卷中译者尝试异化,将原本具体指代的“五位”精炼成“Five-point”,并在论述结尾处附以必要的注释。第三卷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增加“Integrated”一词,更加强调了“一体”的概念,又将“point”“Strategy”换成“sphere”“Plan”,更加严谨和规范。

相比而言,“三严三实”在第一卷中未经归化过程便直译为“Three Stricts and Three Earnests”,外国读者在不清楚“Stricts”和“Earnests”具体所指的情况下往往读不顺畅,这样的异化翻译是有反效果的。因此,在后续的两卷翻译中,译者进一步明确了“严”和“实”的内涵,即“严”“Guidelines for Ethical Behavior”,“实”“Basic Rules of Conduct”,相比第一卷更加贴切到位。

在政治性数字缩略语的异化翻译中,读者的接受度尤为重要,译文还需经时间推敲,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2 音译词

音译是一种以原语言读音为依据的翻译方法(周润秋,2018),其以最大程度输出汉语拼音及其发音,属于典型的异化翻译。第三卷中出现的许多历史人物,诗词标题等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采用音译法能更好地保留其中蕴含的中国特色。

例1: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

译文:Ancient Chinese mythologies,such as Pangu creating the world,Nüwa patching up the sky,Fuxi drawing the eight diagrams,Shennong testing herbs,Kuafu chasing the sun,Jingwei filling up the sea,and Yugong removing mountains.

句中每个神话人物的名字均采用了异化音译的方法,由于这些神话较为典型,译者并未在此处加以注释,默认读者对这些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若读者不清楚其中个别故事并不影响整体句意的理解,并且译者这个处理方法本身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读者主动地去了解中国神话故事。

例2: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

译文:world-renowned thinkers such as Lao Zi,Confucius,Zhuang Zi,Mencius,Mo Zi,Sun Zi and Han Fei Zi.

本卷中出现的大量人名都采用了音译的方法,如例2,并在相应的论述后面加之注释,好让读者能够了解这些人物的基本背景。

在书名的翻译中,译者则常采用直译+音译的方法。由于第三卷常直接引用某一诗句或名人名言,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者常加以注释表明句子出处,而在这类注释中便带有书名或诗词标题的音译。如“吴兢《贞观政要·政体》”译为“Wu Jing: Governance of the Zhenguan Period (Zhen Guan Zheng Yao)”,先直译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书的主题及文化内涵,后面加以括号音译又能保留原书名的信息和独具的中国特色。

3.3 熟语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与警句、歇后语、俗语与惯用语五类。熟语大部分都是简单的文字组合,较为通俗易懂,因此被视为生活中的道理及客观规律的一大载体(郭恋东,2020)。

例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译文:The land bathes in the spring sunshine, and the wind sends the aromas of grass and flowers.

异化翻译后的文本与原文的意象一一对应,直接体现了中国治理污染问题的决心,以及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愿景。读者在阅读翻译文本时不会受到源文本背景的约束,同时又得以体会到源文本的文化特色,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本身(郭恋东,2020)。

例2: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译文:As a Chinese saying goes, it is better to see one than to hear a hundred times.

在俗语的翻译中,“俗话说”“常言道”“古人云”这类表达常作为异化翻译的标记,方便读者了解译文渊源。“As a Chinese saying goes”,提示读者后面的句子可能会有一定的文化含义或具有某种特殊结构,为中文熟语的直译做铺垫(万华,2014)。

例3:其作始也簡,其将必也必巨。

译文:A promising cause may seem simple at the beginning,yet proves great on completion.

例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The rulers’virtue is like wind, and commoners’virtue like grass,which always bend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wind.

这两处的文言文翻译前均没有用典型的熟语符号作标记,而是使用直译的方式,译文与原文高度对应。例3中“simple at the beginning”“great on completion”直译,还原了前后形成的鲜明对比;例4中“风”“草”直译为“wind”“grass”,是原文意象的原词重现。译者在这里采用异化翻译高度传达了习总书记加强党的自我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严治党的思想。

熟语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常见的存在形式,异化翻译就是借此过程通过保留程度较高的话语向外来读者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通过高度还原的异化翻译,汉字精炼的特点得以本真地体现。

3.4 中国特色用语

外宣翻译中,尽可能维持“中国特色”是政治文献异化翻译的准则之一。文化自信背景下,结合中国国情,运用异化策略直译中国特色用语可让读者直接客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

例1: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

译文:taken firm action to “take out tigers”, “swat flies”, and “hunt down foxes”

部分政治术语经过生动形象的手段,在中国民众中有较高的普及度。如“老虎”“苍蝇”等市政热词比喻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老虎、苍蝇一起打”“猎狐行动”等用动物作象征,体现政府势必将反腐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同样的象征还有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60年代出的“黑猫白猫论”,其翻译为外媒熟知——“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直译为“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the cat is black or white, as long as it catches mice”。

例2: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

译文:It will not be achieved by simply beating drums and gongs

“敲锣打鼓”中的“锣”“鼓”指的是中国民间传统器乐。“敲锣打鼓”意为“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隐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同时,中国传统古典乐器的出现也使内容增色,从深处展现了我们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自豪感。

例3:手榴弹炸跳蚤

译文:kill flees with a hand-grenade

“手榴弹炸跳蚤”是中国陕西农民方言,意思是指未能对症下药,而是盲目寻求解决方法。在第三卷中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希望能有针对性地精准扶贫,而非下猛药却不到位。此处采用直译的方法,与中国最突出的农业挂钩,更具中国特色。

以上例子皆采用了对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用语的直译手法,尽量保持中国语言的原汁原味。这种直译方法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实际国情,有利于引导国外读者深入挖掘该类型用语的内涵,同时也便于当下中国树立更具影响力的对外话语体系。

4 异化翻译中的汉语声调

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无不展现独特的中国特色。汉语声调虽是非汉语母语者学习的难点,但同时也是其最令人着迷的地方之一。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相互交融渗透,语言体系中不乏例子:日本词汇“すし(寿司)”在英语中音译为“sushi”,法语中的“résumé(简历)”亦在英语里保留了法语发音和自身的特殊音符。英语是一种十分开放的语言,这些英语的外来词通过异化翻译向世界展现了新鲜的异国文化。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汉语的声调愈发引起学界关注。英国著名翻译学家Jeremy Munday在其著作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4th ed.)中讲到严复老先生及其“三美”原则时,特意加上了声调,即“Yán Fù”“xìn”“dᔓyǎ”。因此,若能在未来的政治文献异化翻译中向诸如标题、书名或其他已为世界所熟知的文化词汇注入汉语声调的元素,发展出更具中国独特特色兼具参考意义的声调协同翻译框架体系,将有助于向世界传达中国元素,促进中西文化共鉴,改善汉语和英语的不平等地位。

5 结语

在跨文化传播中,如何外译源语中的特色文化,实现文化交流,是译者需要不断探索的一大课题。文化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在政治文献中适时使用异化翻译,让中国文化重拾自信,对促进中国文化语境在世界话语体系中建构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和重要的时代意义。为克服因语言文化差异出现的理解障碍,译者需同时了解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在翻译实践中努力实现不同文化的转换,努力构建融通中外的概念术语,以彰显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历史精髓。

参考文献:

[1] 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5.

[2] Xi J P.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 Volume I/II/III[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14/2017/2020.

[3] 郭戀东.跨语言及跨文化视角下的《风声》英译本研究[J]. 小说评论,2020(04):75-83.

[4] 荣思怡,陈甜. 窥探《十九大报告》中引号的使用与引号中内容的翻译[J]. 山西青年,2018(22):117-118.

[5] 滕梅. 英汉数词的翻译方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2):96-99.

[6] 万华.语义透明与汉语熟语的直译趋近[J]. 上海翻译,2014(01):15-19.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17/2020.

[8] 周润秋.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之文化空缺与翻译补偿研究[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8(04):86-90.

作者简介:

陈奕彤:(2000.8—),女,汉族,广东潮州人,本科学历,广东金融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秘鲁各界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五种民文版出版发行
英国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法国作家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亮相法兰克福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