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没有同理心,我该怎么办?

2022-04-12韩海英

心理与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同理阶段衣服

韩海英

我家儿子今年9岁了,最近收到了老师给我的反馈,说孩子在学校对于集体的事情不关心,总是很被动,从来不会主动帮集体做事情,对于周围同学的事情也漠不关心。上周有个座位在他前面的同学流鼻血了,班里很多孩子都帮着照顾这个孩子,有拿纸巾的、打扫卫生的、打热水的,就我家孩子什么也没做,还说他想做的同学们都做完了。现在想想在家好像也这样,有一次我做饭的时候不小心切到了手,留了好多血,叫他帮忙,也只是给我递了个纸巾就继续玩自己的玩具去了,没有看出他像其他的小朋友那样担心自己的妈妈。我家孩子是不是没有同理心,我怎么办呢?

浩浩妈

同理心(Empathy),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产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同理心缺乏的孩子會表现为嘲笑别人,也可能会攻击欺负别的小朋友,还可能不会引起任何的反应,或反应得非常淡漠,没办法用语言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理心是儿童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尽早培养起同理心,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而养育过程当中,如果方式不得当,会让孩子的同理心畸形发展,不但不会帮助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反而会使孩子遭遇到更多的困难。

幼儿同理心发育的表现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同理心定义为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也就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他能够体会到别人的情绪想法,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能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也就是说,同理心是人际沟通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心理学研究中,学者将同理心大致分为认知上的同理和情感上的同理。

从认知的层面来讲,同理心是成长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认知风格和习惯,是从他人的角度来想象、感受、理解和预测别人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比如看见小朋友哭了,孩子会一边拍着小朋友的背,一边询问你怎么了,心里会想他可能想妈妈了,我想妈妈的时候也会这样哭。而这个过程就反映了孩子从行为上展现出了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同时也有相应的想法;并且反应是敏锐的,而不是刻意的。

从情绪、情感的角度上来讲,孩子能够对别人的情绪产生共鸣,并且做出积极的反应,看到别人的状态或者是困境,能够感同身受,能够切身体验到别人的情感。

比如看到别的小朋友开心地跳舞,孩子也被这种情绪所感染,而不自觉地加入到小朋友们的舞蹈当中;看到别的小朋友摔倒了,哭泣,孩子也似乎感受到了对方的痛,帮助小朋友站起来。

心理学家霍夫曼提出了幼儿阶段同理心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他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会不断提高,情绪体验也会逐渐丰富起来,同理心的水平也会不断发展。

第一个阶段是普遍性的同理心阶段,也是孩子在出生之后的第一年。

此时婴儿不能区分别人的情绪状态和自己情绪状态的体验,比如别的婴儿哭了,他也会哇哇大哭;看到妈妈的笑容,他也会跟着笑;如果妈妈做出哭的表情,他也会做出相应的表情。

儿童同理心发育不好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上述的反应,表现为孩子对别人情绪、情感反应迟钝,接受程度不高,看到并做出相应的表情可能会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第二个阶段是自我中心性的同理心。此阶段的幼儿会试图对他人忧伤的情感做出帮助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只是孩子为了减轻自己的不安和痛苦,而采取的帮助往往也是不适当的。

在这个阶段里面的孩子同理心发展不好的话,他们看到别的小朋友忧伤哭泣,他们的反应是立即跑开或无动于衷,甚至可能产生相反的攻击性的行为。

第三个阶段,对他人情感的同理心。发生在出生之后的第三年,这个阶段,孩子能够区分出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开始能够意识到别人的情绪、情感和自己情绪情感的不同,对于别人的需要,以及别人对事物不同的理解,他也能够相对地去思考和接受。

除了从别人的表情上进行辨别,他也能够从他人说话的语气当中进行体验,从而做出相应的同理行为。这个阶段同理心发育不好的孩子无法听出别人不同的相对细微一些的语气或含义,也没办法用语言表达支持。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理心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情感上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能够和孩子产生更多的共鸣,这样更加有利于孩子同理心的发展。

比如,对孩子的表达的认可,对孩子的要求适当地满足,经常和孩子互动玩耍;在孩子玩玩具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困难而急躁不安的时候,家长不是指责他,而是适当地提供帮助,并且鼓励孩子努力,多想些办法。

民主一些的家庭养育方式会促进孩子主动性的发展,让孩子在一些小事上自己做选择,比如早上想穿哪件衣服。可能外面天气很冷,孩子却想穿特别薄的衣服,不想穿厚衣服;可以先给孩子讲讲实际情况,外面很冷,我们需要穿厚一点的衣服,否则会很难受、很痛苦;那么如果孩子执意坚持的话,我们就可以给孩子穿不太厚的衣服,带着孩子切身体验到了外面的寒冷之后,他会主动要求穿上厚的衣服。

这样不但让孩子体验到更多的感受,同时也让孩子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孩子的主动性也会培养起来。同时他的切身体验也会表现在和其他小朋友互动当中的一些情感反应上。

如果不是这样,家长执意坚持让孩子穿上厚的衣服。这样就会让孩子失去了体验真实感受的机会。也会让孩子产生更多和父母的对抗情绪,比如明明外面很冷,他就说不冷,明明他需要穿上厚的衣服,他宁可把厚的衣服扔掉。

以上一些内容供您参考,祝好!

猜你喜欢

同理阶段衣服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同理心:“走心”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老来更明同理心
避免同理心耗竭
早起的衣服有舞跳
小衣服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放生衣服
强取人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