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突然跟不上学习,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2022-04-12王怿

心理与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西手表电话

王怿

小西妈妈最近很烦心,读初中的女儿表现越来越差,上课无法听懂老师讲的课,不愿意去学校,严重偏科,个别考试班上排倒数几名。和父母关系降到冰点,和妈妈说脏话,特别叛逆,大声吼叫,甚至说“你们为什么要生我,活着没有意思”。

这次期末考试,小西因为不会做,后面的大题几乎都没有做,回到家和妈妈大发脾气,在电话里说了很多家长看不懂、查了网络词语才知道的低俗语言。妈妈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找到我,希望借助心理老师的专业能力,让小西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

小西并不是主动想来咨询,因此第一次咨询中小西存在很大阻抗,父母希望老师能说服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只想应付父母。基于此,我向她详细介绍了保密原则,表示老师长期和学生打交道,心态思想都很年轻,在咨询过程中努力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在小西的叙述过程中,她多次流露出自己没有价值,在家里得不到认可的低落情绪。我想继续了解更多细节,她又打住了,表示不知道怎么表达。她只是为成绩不好而苦恼,但是要不要去追赶,具体怎么做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学习好的意义在哪里,只强调这是父母要求的。在讲述过程中,我觉得小西并不是特别专心,眼睛时不时瞟向胳膊下面的智能电话手表,看看有没有人给她发信息。她告诉我,并不会主动在群里发消息,只是看别人怎么说。

从和家长沟通的信息来看,小西已经出现了非常抵触学习的躯体表现:一到考试就呕吐,回到家总为使用电话手表和家长吵架,无法安排好时间,情绪波动特别大。只要限制玩手表时间,就会大吵大闹,不睡觉。

经过和父母、孩子两方几次的反复沟通确认,可以对小西当前的心理状态做出判断:一方面,小西受到来自父亲的压力比较大,导致自我价值感严重缺失。父母给的教育思路很简单粗暴,固执地认为只有小西学习好表现好,才能好好工作继而赚钱生活,否则就没有意义。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熏陶,觉得自己就像“工具人”,用“不好”去对抗父母的严苛要求。另一方面,小西的母亲是全职妈妈,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孩子和家庭,完全失去了自我,整个人也没有什么活力,很焦虑,亲子关系非常紧张;小西在妈妈这里得不到任何榜样和引领的力量,看不到新时代女性人生的模样,进而觉得学习没有什么用,以后还是要当家庭妇女。

因此当前的咨询任务就集中在改善小西的认知偏差和解决内在愤怒、无助等负面情绪上。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这个孩子的学习问题,很多却是情绪问题,准确地说就是不能准确识别情绪,更不知道如何与情绪相处。当情绪无法流动、卡顿在那里,智力的部分自然会被压抑,只有解决好了情绪才有助于智力的解放。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处在长身体和情绪波动的高峰期,家长这时还用12岁以前的教育方式,孩子用于学习上的专注就会被分解掉一部分,用来对抗家长。

小西的爸爸是一家企业的领导,对孩子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同事之间也会经常比一比自家孩子,每到这时小西爸爸就会特别焦虑,再加上长期和妈妈孩子两地分居,只能通过电话催促孩子努力。小西很害怕接听爸爸电话,到后来反感抗拒,表现出各种不耐烦,又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最后只好说“我这么没用你们放弃我吧”。

其实小西的问题反映出这个家庭系统出了问题,为人父母要学会做孩子情感的容器。而现实却是小西父母根本接不住孩子的情绪,当他们在外人面前说起孩子时没有丝毫骄傲,他们觉得小西的行为并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该做的并给他们丢了面子,这些不耐受的情绪最后就抛给了孩子。而孩子根本没有办法承受成年人的高焦虑,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是个工具人,只有表现好了才能获得父母的喜欢。

学习是一件需要内心安静的事,如果内在情绪起伏很大,是没有办法投入到学习中的。而且长期如此,小西也没体会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价值感,所以才喜欢加入明星的粉丝群,在那里面找到一些存在感。

对于小西的叛逆行为我表示了理解,告诉她老师也是从这个阶段走過来的。也给她提供了一些建议:“首先我们要明白,只有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虽然父母的确有很多没有做到理解你的地方,但不要用父母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因为父母的局限不自知就自暴自弃。毕竟父母的出发点是希望你上进努力。只不过因为他们不擅长这一块导致对待你的方式不合理,我会好好和他们沟通的。其次,网友很多你并不了解,无法判断屏幕背后的人对你是否心存善意,不要过多透露自己的私人信息,而且饭圈文化有很多你这个年龄无法判断的,容易受误导,不能判断时一定要来问问老师。最后你选择激惹妈妈,回避爸爸并不能很好帮助你解决父母不懂你的问题,可以试一下温和有效的方式,比如试着写一封信,或者找个环境好点的地方坐下来聊一聊。”小西意识到自身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表示听从老师建议,回家和妈妈商量使用电话手表的时间,不再大喊大叫,有话好好说。

付丽娟老师曾说过“父母如果很在意孩子的分数成绩,必然是亲子关系有缺陷。”意思就是因为亲子关系有问题,父母才会把绝大多数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上。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同,如果你逼他怎样,或者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希望他更积极些,会适得其反,他就更不竞争不学习了。所以要先让孩子调整好内心,成为一个有心理力量的人,他才会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带着快乐和认可去看待孩子,带着爱去呵护孩子,仅仅是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让他拥有“我值得”的确信,是家长给予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猜你喜欢

小西手表电话
谁偷走了手表?
意外的面试电话
手表
麦唛的手表
好朋友
是我抢了你的体重,你抢了我的智商吗
嘻嘻猴手表
是我抢了你的体重,你抢了我的智商吗
电话求助 等
春天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