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应对 “养育倦怠”
2022-04-12王莉
王莉
养育倦怠,指的是由于父母角色和长期的养育压力而导致的负性症状,具体包括与父母角色相关的极度疲倦感、与子女的情感疏远,并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一个好父母。
当父母长期缺乏处理养育所带来的压力的能力和支持时,就有可能产生养育倦怠。随着我国二娃、三娃生育政策的相继放开,将来有很多家庭将从独生子女时代进入多孩时代。当一个家里同时养育多个孩子,孩子们上蹿下跳搞得鸡飞狗跳时,家长的养育倦怠会出现得更加频繁和严重,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甚至影响自身情绪及健康。所以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家长如何应对“养育倦怠”。
首先,我们要坦然承认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为人父母者,都有可能出现养育倦怠,只是不同的人出现倦怠的时机、时长、频次、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就像工作中会遇到“职业倦怠”、运动员会遇到“高原反应”等,父母出现养育倦怠也很正常。
有些父母的养育倦怠出现得早,在孩子的婴儿期里,初为人父母的新鲜感过了,在日复一日24小时围着孩子转的高压下,他们出现了倦怠;有些父母的养育倦怠出现得晚一些,可能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产生分离焦虑时无法应对,感到巨大的无助感和自我怀疑,于是产生了养育倦怠;有些父母可能等到孩子上学了或者青春期了,当孩子遇到学业困难或者与孩子沟通不畅时,产生了养育倦怠……
因此,你不必恐慌,养育倦怠不是只有你一个人遇到过,只不过有些人的程度不深、频次不高,连自己都没有觉察就稀里糊涂过去了;还有些人觉察了之后进行了积极调整,也顺利渡过了难关;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出现养育倦怠的频率过高,程度过深,甚至出现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但大多数经过科学的干预也能幸运地越过了这个坎……这些情况都是有可能的,你大可放宽心,不必焦虑、愧疚。
当你在心理上真正接纳了“养育倦怠”的事实,允许自己不必时刻处于“战斗状态”,不必时刻斗志昂扬时,你整个人放松下来,反而有利于积极寻找倦怠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在心理上接纳“养育倦怠”之后,精神状态放轻松了,但父母们还是得面对养育孩子这样一个并不轻松的现实任务。这时候就要学会放手、分工、合作,在家庭内部寻求合作者。父母雙方一起来面对育儿难题,能够有效缓解、减轻养育倦怠。
由男女结合组成的家庭是一个结构,父母双方要努力让这个结构多一些平衡。孩子是两个人的,所以养育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任务,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试着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交给配偶,结果也许并不会如你想象的那么糟。尝试和配偶沟通、协作,共同承担责任。如果父亲母亲能达成共识、合理分工、愉快协作,这个家庭的结构就趋于正常,家庭秩序也有望正常。
让孩子有机会与配偶单独相处,你也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下、缓冲一下、转移一下,这几个“一下”可以让你带娃的疲劳得到缓解,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并且和孩子之间保持一个适度的距离,产生养育倦怠的频次就会降低,程度也会减轻。
有一部分养育倦怠源于亲子矛盾,而亲子矛盾的根源就是“孩子达不到父母的高要求”。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且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想以“我为你好”的名义控制孩子,为孩子规划人生。当孩子对这种控制产生反感、进行反抗时,亲子冲突就会加剧,父母就更加觉得无力、无奈,于是,养育倦怠如潮水般袭来;另一部分养育倦怠者出现倦怠的原因是因为家长太苛求完美,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严重养育倦怠的父母,很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心中有着“我必须成为完美父母”的执念;他要求自己无所不能,完全胜任家长一职,否则自己就是失败者。
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满分父母吗?不,不存在。可能这样的完美主义者自己的童年经历就有些许不幸,他们的父母就是苛求者,不仅要求自己完美,还要求孩子也完美。于是,孩子就在他们的不断苛求和失望中对自己越发怀疑和严苛。如此恶性循环,终于在自己为人父母时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于是出现养育倦怠。
当觉察到自己属于苛求完美者时,父母要做出改变,既改变对自己的高要求,也改变对孩子的高要求。当你放下对完美的追求、对“万能”的执念,可能你的状态会更好,你的潜力反而得到更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