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真语文”的好课课谱》序

2022-04-12杨再隋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童真儿童语文

杨再隋

一种教学风格,赋予新的人文内涵,演绎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景象,物化为呈系列的分类课谱,鸣奏出美妙的课堂协奏曲。这就是特级教师季科平的新著——《“童真语文”的好课课谱》给我的第一印象。

该书由“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拓展课程阅读”“同课异构阅读”五部分组成,几乎涵盖了我国近些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的新成果。从内容到策略,从目标到过程,从单篇到整本,全景式地铺展了语文教学的课程蓝图。更为可贵的是,季科平的恩师、著名语文大家周一贯先生的精心点评,使本书不仅绽放出语文课堂之花,而且结下了语文教学思想之果。

“童真语文”的实践探索,对我国基础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古到今,社会上普遍存在轻视儿童的现象,所谓“童言鸟语,百无禁忌”,把童言混同鸟语,视儿童为何物!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目中无人,心中无儿童的现象比比皆是。站在课堂中央,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的是教师,课堂上讲话最多的还是教师。即使课堂上有点小幽默,也不过是教师调侃学生以搏一笑而已。至于在教学中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者,更不少见……这些都有悖于“童真语文”的儿童观。

何谓童真?我认为,童真就是儿童的本体、本色、本性、本真。他们天真无邪,天性纯真,天赋潜质。有学者论及:“儿童的生命是主动的,向善的,向真的,向美的。”其中,“真”是前提。唯其是真,才可能向善,否则便是“伪善”;为其有真,才可能有美,否则便是畸形的“美”。周一贯先生也在本书中对“童真语文”做了界定。他说:“‘童真语文’应该是真的儿童在求真老师的引领下,快乐地拥抱真善美的语文。”周先生的界定,内涵丰富,意蕴深邃,独到而精辟。我十分赞同,并略加引申:“童真语文”是儿童语文,也是教学活动中的语文。“童真语文”教学是在真实的语境中,在富有童心、爱心的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快乐地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是学生探求真知,获得美感,陶冶情操的自主实践活动。

诠释“童真语文”,必先认识儿童。中外不少学者对此有许多发人深思的见解。卢梭在西方最早发现了儿童。他认为儿童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儿童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一生倡导“儿童中心主义”。他认为儿童犹如太阳,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围绕太阳旋转。闻名遐迩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小小的探索者”,是“上帝的密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毕加索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涂画、歌唱、跳跃蕴含着一种迷人的秩序,儿童会用一粒石子、一块小砖头或者一段小树枝在墙壁、路面、沙滩上绘出自己心中的独白、梦想、欢乐或忧伤。我国明代学者袁宏道也有高论。他说:“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较之前述,还有更为惊世骇俗的说法。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在一首名为《彩虹》的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之父,我希望在我一生里每天都怀着天然的虔敬。”蒙台梭利也赞同“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说法。这些虽然是对尊重儿童、信任儿童的一种诗意的表达,但却使我们认识到:“儿童成长的过程是生命进化历史的浓缩……这本身就会使成人对儿童的生命和儿童的精神世界产生一种敬畏和赞美。”(参阅和引用自刘晓东著《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好奇、好问、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他们乐于“发现”,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在本书呈现的课堂实录中,无论是“现代文阅读”或是“古诗文阅读”,贯串其间、渗透其中的重要思想和关键策略,就是“发现”。让儿童在发现中感知事物的形象,在发现中窥探现象背后遮蔽着的真相,在发现中了解事物之间隐藏着的关系和联系,从而尝试去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以季科平执教二年级下册《雷雨》为例。季老师先让学生静下来,用心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从音频里学生听到了打雷下雨的声音,喜形于色,脱口而出:轰隆隆,噼里啪啦,哗啦啦,哗哗哗……这些象声词在不经意间都由学生说出来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对儿童倾听能力的训练。先认真听,再仔细看“雷雨”两字,通过观察字形结构,发现构字之奥秘,从而揭示了课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感知不充分,因语言唤起的形象没有在学生头脑中立起来,更没有活起来,致使表象单薄,想象枯竭,联想断裂。由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缺乏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撑,使思维只能徘徊于浅滩,而无法进行高阶思维。季科平老师积多年语文教学之经验,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雷雨的声、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在此基础上,促动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请看季老师在链接视频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解读语言现象去发现自然现象的变化。特摘录课堂实录片段如下:

师:这节课,我们先走进“雷雨时”这幅图画,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画出带“雨”的句子。

(生默读并画出相关句子,然后交流出示。)

师:请你连着读一读画出的三个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生:雨越下越大。

生:雨越下越大之后,雨渐渐地停了。

……

“发现”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认知心理过程,其中有分析,有比较,还有情感的伴随。对儿童而言,乐于发现、善于发现是儿童十分重要的心理品质,也应是“童真语文”的特色。当然,“童真语文”不仅关注儿童生命活动的生成状态,还关注儿童生命发展的生长状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除了发现性学习,还有质疑性学习、思辨性学习,以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维活动的水平。

“童真语文”的内涵十分丰富,为正在进行的实践探索留下了创新的空间。由于儿童的天性各不相同,后天的环境差异很大,对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不好把握,以致难以形成“童真语文”的教学模式。但本书几十个不同的课例中渗透着的“童真語文”的儿童观、教学观、策略观,给我们描绘了“童真语文”实践探索的近景和远景。我想,践行“童真语文”,首先要深刻认识“童真语文”的思想精髓,要像季科平老师那样爱孩子,爱语文,初心不忘,童心永驻,积极进取,永不懈怠,把探索践行“童真语文”作为毕生的追求。还要像已故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那样“教了一辈子书,最后把自己也教成了孩子”。于老师心中的“孩子”是有大情怀、大智慧、真性情的孩子。这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重境界。

不久前接到季科平老师电话,嘱我为她的新著写“序”。还透露书稿已发出版社,就等“序”了。言辞恳切,难弗美意。浏览全书,情不自禁,匆匆提笔,言不尽意。移步窗前,仰望蓝天,白云悠悠;俯视窗下,几株玉兰树上,小鸟啁啾,顾影自我,老气横秋。忽然一个念头冒出来:如果我也是一个孩子,该多好啊!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童真儿童语文
华丽追梦者
萌趣圣诞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回归童真季
童心童乐童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