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真语文”:给学生“减负“的一剂良方

2022-04-12俞东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童真教材语文

俞东江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季科平老师倡导并践行的“童真语文”,在我看来,就是给学生学习语文“减负”的一剂良方。检验“童真语文”教学效果的标尺之一就是学生学习语文能保持“童真”的状态。“负重”学习语文,学生的“童真”一定会提早泯灭。给学生学习语文“减负”,持续陪伴学生的“童真”,是“童真语文”的梦想与追求。

一、减去学生的课堂顾虑,留住“童真”

什么是“童真”?《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解释为“儿童的天真稚气”。什么是“天真”?《词典》解释为“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什么是“稚气”?《词典》解释为“孩子气”。由此可见,童真是儿童的天性,童真是美好的,童真也是易逝的。小学语文的学习,不是让儿童过早地成熟起来,而是缓缓地留住他们的童真,这就需要减去学生学习语文的种种顾虑。

大胆举手。低年级学生是很喜欢举手的,到中高年级,举手的学生慢慢少下去了,连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愿意举手了。什么原因?童真一点一点丧失了。“童真语文”课堂举手的学生很少,都不敢举手,那还叫“童真语文”吗? 所以,季科平老师提出,教师不能独揽话语权,要让学生拥有话语权。课堂中学生可以随时亮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不用忌讳这个想法的对错与否;可以大胆地与同伴展开辩论,不用忌讳老师心中的答案;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困惑,不用忌讳周围同学会怎么看……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季老师还创新了举手的手势,如回答的手势、让答的手势、补充的手势、提问的手势、争辩的手势。通过学生不同的举手手势,了解学生发言的意向,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名发言。

大胆出错。学生在课堂中当众出错,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哄堂大笑,自己面子上也过不去,还会担心老师说自己“笨”,这也是学生不敢举手的重要原因。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出错、不断纠错的过程。“童真语文”课堂怎么可以没有出错呢?所以,季老师提出,让学生拥有出错权,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当学生在课堂中出错时,教师要给予微笑与鼓励,可以轻轻地提醒他,悄悄地帮助他,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助他纠错,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成功的喜悦。教师还要经常感谢出错的同学,因为出错也是教学的资源。只有当学生觉得出错是正常的,谁都不会笑话他时,他的脸上才会常常漾起童真的笑容。

大胆提问。好问本该是儿童的天性,可是到了课堂上,许多学生明明不懂不会,明明发现了错误,明明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可能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童真语文”怎能忽视学生的提问呢?所以,季科平老师又提出,让学生拥有提问权,千万不要害怕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许很简单,也许很无聊,也许很好笑,但教师都要予以尊重与回应;鼓励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盲从老师,老师也有讲错说偏的时候,同样可以质疑,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语文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提问,如给提出的问题分类,挑出有价值的问题,探究有深度的问题等。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质疑,勇于提问,这应该是“童真课堂”的理想之境。

二、减去无关的学习内容,留住“语用”

“童真语文”说到底离不开语文,语文就得学“语”习“文”(即“语用”),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色,也是“童真语文”的根。没有这个根就没有“童真语文”的生命力。因此,减去跟语文无关的学习内容、超标的语文内容,以及不切实际的拓展内容,从分量上给学生学习语文“减负”,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学“语”习“文”,这是“童真语文”的职责所在。

瞄准教材。教材是学“语”习“文”的范本,准确地锁定每一课“教什么”也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能力。统编本教材“双线组元”,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存。从横向看,三年级起,每个单元的起始页都写明了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整个单元的学习围绕语言要素展开,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习作等内容是落实语文要素的一个整体。每个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环环相扣,便于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习得。从纵向看,统编本教材规划的语言要素,眷顾了语言核心素养,观照了《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各年级、各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明了。语言要素的编排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瞄准好了教材,才能准确地将“语用”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瞄准实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文字的实践(即“语用”)以听、说、读、写(含书写)为主。教材中罗列的语文要素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去运用与掌握,即便是教材中的“人文”,其实也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去理解与感悟。“童真语文”始终牢记“语文本色”,课堂中充分发挥好教材的作用,尽力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用语言文字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既引导学生理解并积累语言,又引导学生领会其表达形式,尽量摈弃与语文无关的内容与操作,减轻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让学生学到真正的语文。

瞄准思维。“童真”,并不意味着“幼稚、简单、浅薄”。即便是低年级的语文课,也需要有思维的加入。思维,就是开动脑筋。学生在课堂中开动脑筋,那是主动学习的表现;主动学习也会促进思维层次的提升。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需要思维;发现语言的规律,需要思维;用文字记录生活,需要思维;用语言抒发情感,需要思维……思维不是负担,恰恰相反,爱动脑筋的学生更容易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童真语文”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同时,设法唤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洞大开,让学生变得聪明起来。聪明的学生也有孩子气,也有童真,他们的朗读、发言、习作更有灵气、才气。

三、減去繁杂的教学流程,留住“真学”

繁杂的教学流程,彰显的往往是教师对课堂的“主宰”。这样的课堂,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角”,少量优等生担任“配角”,中等生跑个“龙套”,不举手不发言的学生就只能充当“群众演员”了。学生在课内没有“真学”,就学不到语文知识,得不到语文实践。季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提出了课堂“四学模式”(本文重点探讨独学、对学、群学),意在减去那些繁杂的教学流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真学”。

重视独学。独学是指学生独立的、自主的体验式学习。这一环节中,围绕什么进行独学,指向要明确;独学的内容不能太多,一两个即可;独学的时间要充裕,不走过场。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是在朗读,在默读,在画线,在写批注,在翻字典,在思考,课堂可能是安安静静的。教师不能总是站在讲台前,要轻轻地走到学生中去,观察他们的独学状态,了解他们的独学成效;必要時,教师还可轻声地对个别学生进行点拨指导。独学是“真学”的初始阶段,没有充分的独学,学生在后面的对学、群学阶段,就难以参与交流。

不忘对学。对学是指学生同桌之间、同伴之间的合作式学习。对学的目的是相互分享独学时的收获,求教独学时的疑惑,发挥同伴之间的互助作用。对学的主要方式是动口交流(包括说悄悄话),对于那些不善表达、少言寡语的学生可能会不适应。但这是“真学”的重要一环,教师要为对学营造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生命场”,同伴之间无论优劣,无论男女,无论高矮,都可形成紧密的学习“共同体”。对学时,教师依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弱势学生,教师要多激励,多援助,多跟他们说“成为最好的自己”。

展开群学。群学是指师生(学生群体)之间的提升式学习。群学是课堂中常见的学习方式,这个“群”仍然是以学生为主。群学的目的,一是分享交流,涉及面更大,可能会有补充,可能会迸发新的观点,也可能会存在异议;二是解决疑惑,独学与对学中未解决或解决不全面的疑惑,可以在群学时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和完善;三是总结提升,既要“求真”,也允许“存异”,教师要巧妙地做出有针对性的、提升式的引导,杜绝学习出现平面推移的现象。展开群学时,教师不能只注意到“站着说”的学生,还要注意那些“坐着听”的学生,是在侧耳倾听还是心不在焉。学会倾听是“真学”的良好习惯,倾听不光是要听清楚、听完整、听明白他人的话语,还要对倾听的内容进行评价、补充、完善。

四、减去沉重的书面作业,留住“阅读”

书面作业,跟“减负”有着直接的关联,是“童真语文”不能回避的话题。书面作业也牵扯到其他学科,“童真语文”要做好表率与示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近年来,“童真语文”在季科平老师的引领下,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坚持开展“共读”活动。尽量减少或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将“共读”列为每天必“做”的一项非书面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书面作业负担。

同伴共读。共读就是在约定的时间内,相关人员共同阅读同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共同分享。读哪些书?“童真语文”工作室成员以统编本教材各册的“快乐读书吧”为蓝本,研制了共读书目。同伴共读相对自由,不必做阅读摘录,不必做阅读导图,不必写读后感等,分享交流也不必很正式,语文课前五分钟简单交流一下即可,同伴之间私下交流也可以。如果这一学期的书目较多,或遇到“大部头”的书,如四大名著,没读完也没关系,寒暑假或下学期可接着读,对于阅读有困难的学生也不必全部都读。对于“读”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向他们推荐其他书目,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小学学段)》中提到的书籍。

师生共读。我们会把“快乐读书吧”里“你读过了吗”中推荐的书作为师生共读的书,如《西游记》大家比较熟悉,看过同名电视剧,大家就挑选《西游记》作为该学期师生共读的书,其他名著进行同伴共读。师生共读的书,教师要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猜读,指向未知的内容;速读,建立整体的印象;跳读,树立人物的形象;回读,聚焦任务的驱动。“童真语文”工作室成员还制作了“共读微课”,如张红红老师制作的《西游记》古典名著微课,何军燕老师制作的《骑鹅旅行记》外国名著微课,钱飞飞老师制作的《小英雄雨来》成长小说微课等,通过微课指导、帮助学生来阅读整本书。中途或读完以后,教师要抽出一节或两节语文课进行阅读分享,交流阅读心得。

家校共读。一学年中,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阅读一本书。共读的书目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精选了六本书:一年级绘本《我是独特的,我就是我!》、二年级绘本《失落的一角》、三年级《夏洛的网》、四年级《窗边的小豆豆》、五年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六年级《我要做好孩子》。通过这六本书的阅读,为学生的六年留下最美的“共读”印迹。家校共读与同伴共读、师生共读最大的不同,就是家长参与共读。家长其实是孩子阅读最亲密的伙伴、指导者,能起到最好的示范作用。家校共读分享课邀请热心阅读的家长一同参加,地点可以是学校礼堂、阅览室,还可以是当地的“城市书房”。分享课上,家长也要一同回忆阅读内容,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共读幸福,为孩子播下“做最好的自己”的种子。

“减负”的涉及面很广,学校、家庭、整个社会都要为学生“减负”而努力。“童真语文”渴望“减负”,愿意成为“减负”的先行者,为“减负”寻找良方。当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玩耍、劳动、阅读,有足够的时间奔跑在阳光下时,大部分学生的眼睛都保护得好好的,几乎没有戴眼镜的,满眼望去,那才是一群充满童真的孩子!

“童真语文”并不神秘,但热爱“童真语文”的教师,要有童真的心态、童真的意识、童真的理想,为此,才会孜孜不倦地善待童真、呵护童真、培育童真。“童真语文”还没有到达终点,她离终点还很遥远;“童真语文”依然挺着腰杆,带着微笑,从容前行……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秋瑾小学赵家坂校区)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童真教材语文
教材精读
华丽追梦者
萌趣圣诞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回归童真季
童心童乐童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