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真学的辅助策略

2022-04-12徐丽萍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真学童真评价

徐丽萍

“童真语文”的工具观“信息技术+”,突出的是信息技术与“童真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今天,笔者尝试借“童真语文”工具之“教学助手”,来谈谈如何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此来优化课堂真学。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反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和效果。传统的课堂因为多种限制,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往往很难做到全面、即时、完整的搜集,也很难对既定教学方案马上进行修正。而以“教学助手”软件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因其在操作、互动等方面的优势,能较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实现课堂反馈的积极快速、精准有效,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真实地发生。

一、辅助课前导学,为课堂真学做好铺垫

课前导学如何服务于“童真课堂”?其实,课前导学中的微课属于知识点的教学,在新课之前能给学生预习以帮助,能充分关注到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其次,课前导学还有更强大的功能,可以让学生提交课文朗读的录音或视频,做好预习单等。这样,便于教师在课前随时随地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已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以往在上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往往通过课前谈话、提问等形式来完成,比较费时,还无法掌握每一位学生的预习情况。如今,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迅速、精准地把握学生真学的起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老师们集体备课时就已针对预习中几个较难的知识点分工制作了微视频,如《“召集”“胆怯”“上大夫”等字词的读音》《史记的介绍》《“上大夫”“上卿”等官名的了解》等。上课前一天,教师通过课前导学把这几个微视频发送到“人人通空间”,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同时观看这几个视频。第二天上课,教师在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学生课文朗读得非常流利。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尤其对该文故事情节的理解能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学完课文,学生能条理清晰地讲述《将相和》的故事。这堂课因为有充分的课前导学,师生情绪互相感染,学生课堂真学的效果很好。

二、辅助课堂互动,为课堂真学营造氛围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这样才能让教师获得全面的信息,从而优化课堂真学。然而,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以后,发言的学生总是寥寥无几,即使有学生发言,也往往是几个优秀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光听不说,甚至连听都懒得听了。被动发言时也是吞吞吐吐、词不达意、条理不清,甚至站立不语。这与我们“童真语文”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如六年级下册《藏戏》上课伊始,教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利用软件中的“遮字”工具,将一些藏戏面具的图片(如深红色象征国王,代表威严;浅红色象征大臣;黄色象征活佛,代表吉祥;蓝色代表正义、勇敢……)进行部分遮蔽,让学生猜。回答问题也不是让学生直接举手回答,而是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进行抢答,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正是这种答案的未知性和竞争的刺激性,使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他们积极投入到了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在教学“藏戏”特点的时候,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藏戏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正当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教师使用了软件中的“随机挑人”功能,那不确定的紧张程度让每个学生都专注地思考着,积极地参与着。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随机的学习经历,笔者突然发现,学生课堂的专注度提高了,主动性也变得更强了。这不就是信息技术带给学生、带给课堂的改变吗?

三、辅助交互呈现,为课堂真学提供动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而在交互功能相对不足的传统课堂上,学生更多被教师的课前设计强牵硬拉,不能体现学生真实学习的过程,无法把控反馈的生成。而利用“教学助手”工具来助学的“童真课堂”能改变这个局面。

笔者执教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___》时,在学习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之后,指导学生展开“游踪”的梳理。在这个过程中,我巧妙地运用“教学助手”互動课堂的拍照上传功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游了“美丽乡村——棠棣”后,我呈现导游图,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说说各自印象深刻的景点名称。接着引导学生选印象最深的三个景点做一个简单的规划,按顺序写到作业纸上。最后学着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方法,用移步换景的句子作为自己习作的开头。可才检查不过三个学生,我就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很好地交代游览的全过程,而直接跳过一些路径,出现“断崖式”游览。此时,我及时使用互动课堂拍照推送功能,将典型问题的错误样本推送到屏幕上,并请学生一起来讨论修改句子。

学生动笔修改,经此一点拨,大家都发现,驱车来到棠棣村口的停车场,踏上小桥,绕过文化长廊,拾级而上,才进到文化礼堂。从文化礼堂到风波亭,需要介绍“从文化礼堂一侧沿小径蜿蜒而上,步入美丽乡道,黑路白线,两边花木茂盛,还没欣赏完风景,就见到了一个水库,便到了风波亭”。而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时,接下来的几处移步换景,再没有学生出现过类似错误。

在巡视过程中,只要一出现佳句妙语,我就立刻拍照上传,全体学生总能第一时间欣赏到同伴的作品。当完成所有移步换景句子的时候,屏幕中的学生作品几乎不用做大的修改。在即时学习、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掌握了梳理游踪的方法,以最有效的速度完成了习作。

运用“教学助手”软件的拍照上传功能能及时将学生的练习内容上传到屏幕上,并及时进行讲解,真正体现了学生真学的过程,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当然,“教学助力”除了拍照上传功能,还有视频拍摄、随堂直播、互动答题、弹幕评论、板书推送等功能,都可以帮助我们的课堂真实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课堂真学提供了动能。

四、辅助多元评价,为课堂真学搭建平台

多元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深度学习。传统的评价侧重于学习结果,而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多元评价是基于学生表现和过程的,用于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关注的重点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童真语文”的课堂评价不仅仅停留在课内,停留在结果,更体现在课外,体现在学生在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上。

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平板进行智能检测。客观题以选择和决断的数字题为主,这样的题目,系统以柱状图反馈,马上就能判断出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老师也能知晓哪些学生还没有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个别未掌握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至于主观题,根据学生的提交速度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抽查式的全班交流。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数据自然沉淀,生成可视、可分析、可评价的学生成长档案。在这个班级圈里,伙伴互评,小组评价有根有据,水到渠成。同时,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教师可利用“课后作业”“一起悦读”“活动广场”等功能或平台,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多元评价,让学生学得更加兴趣盎然。

“童真语文”工具观“信息技术+”告诉我们,运用适合的信息技术工具,实现以学定教,能够进一步优化课堂真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学,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来调整教学的走向,让课堂呈现学生真实学习的过程。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课堂中,教师也应以他们的学习过程为重要的纽带和依据。但学生思维是一个动态的存在,有高潮,也有低谷,有困惑,也有激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来把控学习,以学生的觉知来引领“童真语文”课堂,是谓“真学”。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真学童真评价
华丽追梦者
萌趣圣诞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建构“真学”课堂要注意的几点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让学:“真学”课堂的本质追寻
回归童真季
童心童乐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