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张与众不同的小报

2022-04-12张钱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报童真汉字

张钱江

【案例描述】

在教学完了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后,我布置了制作学习小报的任务。周一语文课,我将学生制作的小报一张一张投射在大屏幕上,请他们欣赏点评。一些女学生的作品,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品,构图、内容、标头、插图,甚至字体字号都经过精心设计,可圈可点。突然,教室里发出一阵哄笑……

我低头一看投影台,这张小报的确有些“与众不同”:是用16K纸做的,没打边框,白底无修饰,上面画了几个大怪物……我翻到这张小报的背面,“作者:M同学”。

学生还在议论纷纷,我快速浏览了这张小报的全部内容后,忽地眼前一亮,心中有了主意。

师:这张小报跟大部分同学的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是否有值得学习之处。

学生渐渐静下来。

生:我发现他的小报中做的是“牛”这个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

师:这张小报跟绝大部分同学做的都很不一样,其他同学都是大范围笼统地介绍,他却是选取了一个特别小的点,用“牛”字的历史演变来说明我们汉字的历史悠久。

生:那几个怪物的形状好像是“牛”这个字。

生:那些怪物是外国人,外国人没有我们这样的方块汉字,他们都是字母文字,这是对比的方法。

师:是的,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只有中国拥有这样美观的方块文字。

生:他用“牛”这个字做小报,是不是想说中国汉字真牛?

师:我觉得你的这个说法特别好!是啊,我们课本中用的是“日”“月”“车”“马”这四个字,我也觉得用这个“牛”字更好,真是一语双关啊!

生:分别找出应该很不容易。

师:是的。刚才我们看到的汉字小报有许多是很相似的,比如摘录一些谐音歇后语,抄上一些有趣的字谜,以及一些汉字小故事,等等,但他却能将小报的主题落实在一个小小的“牛”字上,这个想法真是大胆而新颖。那么,有没有可以进步的地方?

生:纸张要大一些,色彩的运用也不好,大部分是暗蓝色。

生:要画边框,画一些装饰花纹。

生:缺个主题,我觉得可以写“中国汉字,牛!”。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只是摘摘抄抄,或是模仿他人,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记住了,想法比做法更重要!如果再改进一下,这张小报会更好。我想,这张小报应该奖励他两颗星!

学生们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同时既羡慕又佩服地望向M同学。

【课后反思】

语文是“文以载道”的,我们可以在每一篇课文中看到“道”。以此类推,我们更可以在每一堂语文课中进行“道”的渗透。而我们“童真语文”的“道”是要去发现儿童,呵护儿童,成长儿童。围绕这张与众不同的小报,我进行了“顺水推舟”式的课堂处理。事后回想,却得了些许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童真理念的启示。

一、渗透,应“顺”在语文内容上

通过自制小报巩固学习成果,引发学生对中国汉字的文化自信,是我的初衷。但学生往往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小报的表面美化上,而忽视内容选取的重要性。一开始,许多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小报是否精美上。那么,谈不上精美的那些小报难道就一无是处了?至少,小报的主人们都是围绕着“我爱你,汉字”这个语文学习内容的。

所以,我请学生关注这张几乎引起全班哄堂大笑的小报内容。仔细审看,就会发现这张小报的奥妙。制作小报的这位同学一样值得大家尊重。表面看,学生的关注点从“人”回到了“报”上。事实上,关注了“报”本身,有了这个事实依据,对“人”的看法也会潜移默化地转变。这是对儿童的发现与重视。

二、渗透,应“顺”在争论焦点上

语文学科的某一板块学习,往往集结在某一个重要问题之下,学生围绕“集结点”,发表不同见解,认识也渐渐清晰。从四年级开始,我常请学生通过制作小报(有时是思维导图)来巩固语文学习的效果。每次做,每次评星奖励。慢慢地,在学生中大致形成了谁总是做得好,谁总是不认真这样的观点。这张引人发笑的小报似乎有搞怪的嫌疑。那么,什么樣的小报才是真正好的小报?规规矩矩的?图饰精美的?设计巧妙的?然而这些形式上的到位,如果没有好的内容支撑,尤其是独特的想法,终究是泛泛之作。

事实上,通过争论“什么样的小报是好的”这个问题,我希望学生懂得,不仅是做小报,完成其他学习任务也要“有想法”才重要,更希望扭转M同学在其他学生中的日常“定式”认知。就像这张小报,M同学的创意是无人可及的,应给予大力褒扬,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老师眼中的任何一个学生总有闪光之处。这是对真实的有力呼喊。

三、渗透,应“顺”在学习过程中

理念,更多的应是缓慢地渗透,自然地熏陶,不是贴标签,更不应以空话、套话、大话来说教。所以,我们所奉行童真理念的渗透应注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展开。学生在仔细观察这张小报的过程中,逐渐说出了一些独到之处:首先,汉字有着数千年的演变历史,且从未断档或消失;其次,汉字是世界文字丛林中的一朵仙葩,与其他国家的文字相比,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性;第三,小报上的“牛”,照应了汉字中的“牛”字。当然,最后也点出了这张小报可以更进一步的地方。

这是这一堂课中针对一张小报展开的学习过程,从“牛”字出发,我们共同认识到要发现汉字之美还可以从这样的小小角度切入,而且更形象,也更令人印象深刻。但制作这样的小报,其实更麻烦。就比如这张小报中甲骨文、金文等不同字体的“牛”字,还需要查阅资料才能一个一个找到,然后再一笔一画地描摹到小报上,这与寻找其他资料相比,难度系数显然更大。

随着学习交流的展开,我和其他学生都看到了M同学在制作这张小报过程中的用心与努力。在大部分学生发笑时,我就已决定要表扬这个几乎从不被表扬的M同学,期待将现在的他与过去的他作一次分离,助推他的成长。

实际上,在语文课堂上,我已好几次注意到他有着丰富的阅读积累和独特的阅读思维。比如,在梳理《三国演义》人物时,只有他采用了独特的视角,以兵器来梳理人物;在学习《冀中的地道战》时,只有他根据文本描述极其准确而全面地画出了地道剖面图……这张与众不同的小报,成了一个最好的教育契机。

学习上的进步,偶尔成功获得的表扬,是我们以童真理念去触发那些所谓的“潜力生”们各方面成长的结果,不仅仅是语文学习上的,还有其他学生看待他们的固有观念也在慢慢发生改变。在“童真语文”课堂中,我们需要更多地进行这样“顺水推舟”式的理念渗透,虽然语文的呈现会稍弱,学习的过程会停顿,但课堂的生命更显“童真”了。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秋瑾小学赵家坂校区)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小报童真汉字
Should I Go on a Diet?
走进数学
华丽追梦者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萌趣圣诞
回归童真季
脑筋急转弯
童心童乐童真
居高临下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