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名著 品味经典
2022-04-12钟国英
【摘要】名著是人类文明不朽的精髓,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名著代代相传,具有较大的阅读价值。小学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高中时期的学生又面临高考的压力,初中就成为学生阅读名著的最佳时期。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主要从运用影视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重视批注阅读,提高名著阅读质量;合理规划课程,突出名著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阅读,营造快乐的阅读氛围;明确阅读意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这五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名著阅读;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4-046-03
【本文著录格式】钟国英.阅读名著 品味经典——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22,21(04):46-48.
名著是文化通过时间积淀而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之余,也会进行名著阅读指导。然而,初中生还处于玩心较重的年龄阶段,他们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有空余时间只想休息,很少有学生能静心阅读名著。加之初中生身处信息时代,周围充斥着各种网络资源,以致部分學生喜欢上网络文学。名著已经离初中生有些遥远了!近年来,名著已经走入中考,但初中生在这类习题的得分较低。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应探究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组织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提高学生名著阅读效率。
一、运用影视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名著本身具有一定的阅读性,其篇幅较长,部分章节会略显枯燥,以致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出现跳读、略读的情况。当下,影视文化盛行,名著作为经典文化被翻拍了很多版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来向学生展示其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对名著有好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兴趣,也能缓解枯燥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名著阅读情感和兴趣。
《西游记》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被改编过许多版本,并制成了电视剧,其中的一部分章节也被改编为电影。因此,运用哪些影视作品来进行名著教学,就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观看与西游记有关的电视剧、电影时,通过对比,经常会发现其中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也有部分影视作品在故事情节渲染的过程中,没有抓住主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播放不同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进行相互对比,使他们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同之处,引导他们对每一部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行点评,从而提高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在运用影视作品进行名著教学时,可以将其中的内容划分为精读和略读两部分,让学生仔细观看影视作品中的重点内容,并分析其中的缘由。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其中一些与阅读目的无关的章节,如其中的打斗场面划分到略读部分,让学生轻松观影。在影视作品观看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情节内容,来回忆故事中是如何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再让他们在课堂分享自己的观影感想。
二、重视批注阅读,提高名著阅读质量
圈点批注是古人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大到皇帝批改奏折,小到文人阅读书籍,他们在阅读时,常常会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圈点批注,并且在碰到自己不理解或有其他感想的情况下,对原文进行补充,或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然而时至今日,圈点批注这一良好习惯,已经距离初中生较为遥远,以致学生常常在阅读过后,没有明显的感悟和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质量,教师应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加大对批注阅读的重视力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骆驼祥子》为例,首先,教师在课堂先书写一个问号,并让学生表述问号用来做什么。学生不相信教师会出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在苦思冥想其中有什么含义。这时,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同学们,问号是不是代表疑问的意思?”学生回过神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同学们,那你们觉得问号还能用在哪里呢?”这时一名学生回答:“教师,问号还可以用来表述自己存在的问题。”让班级学生给予他掌声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名著阅读时,设计圈点和批注符号的作用。
其次,教师还可以在《骆驼祥子》的阅读教学中,选出一些运用较好的写作手法,摘抄内容,将其修改成另一段话,让学生意识到,对名著中运用较好的写作手法进行批注,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灌输读后感的重要性,不过此读后感不是彼读后感,而是在名著阅读过程中,自己觉得文中哪里写得不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原文进行补充,并书写自己名著阅读后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按照教师所讲的方法进行阅读,但也开始进行符号批注,这使学生的阅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合理规划课程,突出名著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学业负担虽然没有高中生大,但他们依旧面临中考的压力,以致他们大多都在刷题中度过。再加上名著比较枯燥,这就使初中生对名著阅读不加以重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将课程进行合理规划,以突出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定期为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名著。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内容讲述了自汉朝以后,华夏大地诸侯争霸时期的故事。由于全文章节较多,学生在课外时间很难进行全本阅读,且阅读质量也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在不影响自己正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将课堂“改”成名著阅读课堂,这样既能加快学生全文阅读的进程,还能使他们的阅读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名著阅读课堂开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来选取相应的阅读章节。如学生学习到第四十一回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虽千军万物,吾往矣的勇气。学生对赵子龙当时的处境有了了解后,引领学生分析赵子龙和曹操的心理,如:“同学们,你们说当时赵子龙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刘禅呢?曹操又为什么不许部下放箭呢?”提出问题后,学生各自诉说自己的想法。当班级安静后,教师带着学生进行总结:“同学们,赵子龙在公孙瓒部下不受重视,刘备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有没有可能是为了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呢?曹操不让部下放箭,是不是起了惜才之心呢?”教师合理规划课程,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得到了放松,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阅读,营造快乐的阅读氛围
初中生在名著阅读时,常常是一个人进行阅读,很少与他人交流阅读感悟,这不利于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而名著阅读作为初中语文的活动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氛围较为压抑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将名著阅读教学设置成小组合作阅读、读写互动等课型。形式有:演课剧本、故事会等。
在阅读《水浒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并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一组成员展示了在阅读过程中找到与《水浒传》相关的对联,并能说出其中蕴含的故事。二组成员展示的是来自《水浒传》中的歇后语。三组成员展示的是英雄小故事,并讲解了他们对故事的看法。四组成员展示的是梁山英雄招安前和招安后的人员对比。当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选出其中一组成员展示的成果,让学生相互讨论,如选取三组展示的英雄小故事。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说武松斗杀西门庆是为什么?他又为什么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去这么做呢?”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始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武松从小被兄长养大,兄长尝尽苦难将他养大,被害死后,他为了给兄长报仇,才斗杀西门庆的。教师营造快乐的阅读氛围,既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更高效地完成名著阅读,也能培养他们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
五、明确阅读意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当前,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流于形式的现象,教师在名著教学时,一切以考试为准,考试考的内容就着重讲解,考试不考的内容就略过,这就造成学生对名著阅读不重视的现状。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让他们知道名著的重要性,并为学生制订完善的阅读计划,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例如,北京大学一位博士说:“我是学化学的,但我喜欢阅读名著。因为名著是文化通过时间积淀而留下的,通过阅读名著内容,能领略历史的深远和事情的反复。并且在名著中还能看人物的历史事迹,以此来警醒自己。阅读名著还能培养品质、塑造信念。”教师可以通过著名人物的语录,让学生明白名著阅读的意义。
学生在读《水浒传》时,教师鼓励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喜欢故事情节的可以收集里面的英雄小故事。教师在后续了解学生阅读进程时,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学生甲分享了燕青斗大力士的小故事。因为这个不是耳熟能详的故事,部分学生没有听过,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在课外详细了解这个故事。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制订名著阅读计划,让他们每天阅读一章节内容,但是不设置具体内容,学生每天阅读了哪一章节,都要进行记录,以便后续方便查询。教师每天不定时地进行名著阅读查询,这样学生不管是为了应付教师检查,还是出于自身喜好,都会进行名著阅读,这有利于教师后续培养他们的名著阅读习惯。
六、运用多元化评价,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在学生的阅读学习期间,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评价形式,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其中,教师需要在阅读评价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并根据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从学生的阅读技巧掌握、阅读速度等方面展开分析。而学生在阅读鉴赏期间,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进一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展开评价。另外,在新課改背景下,语文阅读试题变得形式丰富起来,试题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进行有效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有效解决阅读问题。
例如,在初中语文部编版名著导读《昆虫记》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科普作品阅读教学后,安排了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后写一篇读书笔记,并开展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在读书交流会上,教师先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所写的读书笔记,让学生相互探讨写作中的优势以及劣势,相互点评。教师让学生推举出一篇有借鉴意义的文章,引导学生共同赏析文章内容。其中,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当读完这本书后,我看到了法布尔对每个生命的敬畏之情,不论是人类还是昆虫。他也是一个喜欢观察、喜欢思考,并且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人,在他的笔下,我看到了昆虫的世界,作者通过真实而细微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昆虫的美好奇妙。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美句进行赏析,进而更好地进行学习积累,深入理解《昆虫记》的内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内容展开整体的评价,采取鼓励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强信心。
教师需要经常举办读书写作交流会,让学生在阅读名著后,写出一些心得体会、读书方法。同时,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加强参与性,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七、结语
名著是文学瑰宝,良好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不仅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完善学生人格,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有帮助。因此,教师应完善自身的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名著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献聪.浅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0(Z6).
[2]臧芳.初中语文如何开展名著阅读指导[J].课外语文,2020(34).
[3]龚建芳.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研究[J].学周刊,2020(36).
[4]霍慧灵.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9).
作者简介:钟国英,女,壮族,1981年生,广西上林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