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2022-04-12刘建雄

课外语文·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高中语文教学

【摘要】在新高考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考核更加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育,这也意味着在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开展复习备考活动时,教师需要增强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由教师单方面进行知识输出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通过探究方法来进行知识的吸收和消化。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分析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育,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高考改革形势。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如何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质的培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4-014-03

【本文著录格式】刘建雄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可行性分析[J].课外语文,2022,21(04):14-16.

研究性学习方法运用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结论来源的追溯,通过这种探究知识结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在现当代的教育改革工作当中,最具备这一方面特征的方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方法采用时,可以适当融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调整和更新,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具备更强的探究精神、更好的知识追究能力。以下,本文将立足于这样的核心观点,首先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然后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必要性,最后融合这两个方面,探寻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重知识输出,轻实践探究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

高中阶段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高强度的知识输出,很多教师为了进一步节约课程教学时间,为学生的复习备考预留更多能力提高的空间,所以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常常会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论的输出。有的教师甚至会对不同的板块涉及不同的模板,要求学生通过对模板的背诵记忆来进行特定题目的解答。但事实上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当中,以这种固定的教学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知识灌输,虽然看似教学效率较高,但是学生的思维活性培养是不到位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虽然掌握的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在阅读、写作等方面常常会丢失比较多的分数,难以体现出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绝对性优势。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运用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受教育改革主要思想的影响,一部分教师意识到针对高中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开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针对高中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时,高中语文教师又常常会陷入自我观念的局限中。例如,部分学校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会实行三轮复习制度,这就意味着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阶段,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学习就要全部完成。很多语文教师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时,往往对学生的时间限制非常严格,在提出问题后,只会给学生极短的时间去讨论。并且在每一次讨论结束之后,教师会快速进行答案的分析。过快地推进小组讨论的环节,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深度,并不利于探究性学习方法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规划意识,语文基础能力也相对牢固。所以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时,并不认为一些问题值得学生去讨论,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快速发表个人见解,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表象。除此之外,一个班级当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语文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环节中往往不具备太多的发言权。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时,并没有去解决部分学生发言权不足的现实情况。最终就很容易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精英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还会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差异越来越大。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从我国的教育改革形势来看,在现当代的教育改革工作当中,充分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促进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能力,能够具备一定的知识创新创造意识。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去进行知识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方面来看,我国传统教学活动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过度统一的教学思维和教学形式。正是这种过度统一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会对学生进行区别化教学,经常采用一视同仁的教学方法。这种一视同仁的教学方法虽然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规律,但是又会使少部分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浪费能力拔高的时间,使少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难以打牢语文学习基础。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知识探究的能力,只有学生具有主观意识以及自我内在驱动力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第三,从国家教育发展方面来看,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现阶段我国对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家之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创新能力,一個国家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从点滴做起去促进学生探究精神的培育,也是为增强国家教育创新驱动力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融合高考改革形势,立足现代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背景,不断探索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应用策略,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一)注重转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创新性

要想使创新性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空间。只有在反复不断地思考和追问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最终对知识的分析技能也才会越来越强。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可以发现一部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独立学习潜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挖掘,充分说明了探究性教学方式中可以适当地借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高中阶段的学习特征,教师需要针对这种教学模式去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加契合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比如,教师在教授《岳阳楼记》这一篇文言文时,就可以设计这样几个导学问题:第一,你能够对文章进行大概翻译吗?第二,请梳理文章中的一词多用以及通假字,想一想之前学过的有关词汇还有哪些。请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进行作者思想情感的推敲。第一个问题相对基础,语文教师可以用于增强语文基础薄弱学生的发言权,在小组讨论活动展开之前,语文教师就可以指定不同小组中的特定学生来进行这一问题的回答。这样就可以驱使其他学生共同帮助这一部分学生去进行基础字词的讲解,为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也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针对第二个问题,语文教师可以交给一些语文成绩处于中上游的学生来进行回答,然后由一些语文成绩优的学生来进行关联字词和课外字词的补充。第三个问题的开放性较强,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意见来进行观念发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問题设置,并且采用适当的方式去引导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问题回答。与此同时,要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性,让学生之间进行补充,以灵活多样的思维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改造,将使之融合知识复习、基础巩固、知识拓展多样化的特征,更好地发挥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优势。

(二)注重转换传统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探究性教学方法需要构建各种各样的合作关系,以此来降低学生独立进行语文学习的难度。其中,这种合作关系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应当包含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多方面的合作形式。只有合作模式构建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在语文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才能越来越具有自信心。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进行传统师生关系的转化,以师生合作的模式来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避免公式化、套路化、局限化的教学思维。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就可以和学生进行意见交换。《逍遥游》是高中阶段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言文,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丰富。并且整篇文章都需要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其中也有很多生僻字。对大部分学生来讲,不论是在背诵记忆还是在默写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在明确了这一教学重难点之后,可以思考如何接受学生的建议,来进行教学难点的突破。比如,有些学生可能在音乐创作方面较有天赋,他们能够将各种各样的文言文进行改编,使之更加具备节奏感。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将这类学生组合起来,邀请他们针对这一篇文言文进行歌曲的创作或改编。凭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默契,由学生亲自进行改编的歌曲更加具有吸引力,能够帮助班级中的学生更好地进行这一篇课文的背诵记忆。除此之外,针对学生在这篇文章中经常弄错的知识点,语文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出谋划策。分析对这些知识点采用怎样的区别方式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掌握。通过这样的形式,在师生交流和经验借鉴的过程中,事实上也是在引导学生去探究如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间接地也就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转化传统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学习模式,也是探究性教学方法优势发挥的良策。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沟通,还要尽可能地尝试运用其他合作模式,通过融合不同的主体来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增强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合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高中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也一定要立足于现当代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背景,尊重现当代教育改革工作中的主流思想。探究性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具备更多的独立自主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时,一定要综合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如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造,构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等不同主体的合作模式。通过这些方法来降低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难度,逐步帮助学生确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与此同时,间接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加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巧玲.核心素养目标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18).

[2]李俊峰.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问题探微[J].当代教研论丛,2020(5).

[3]何振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科技资讯,2020(12).

[4]侯保军.关于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9(33).

[5]刘爱云.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29).

[6]周菊.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国际公关,2019(8).

作者简介:刘建雄,1974年生,甘肃通渭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阶段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高中语文教学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初探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