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英文期刊出版政策有关研究透明度的分析
2022-04-11王海娟齐文安魏均民
■赵 巍 王海娟 齐文安 韩 丹 刘 冰 魏均民
1)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室,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100052 2)医学期刊知识挖掘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100052 3)《感染性疾病与免疫(英文)》编辑部,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100052 4)《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编辑部,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100052 5)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100052
开放科学如今已成为国内外科研界关注的焦点,欧美国家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欧洲委员会发布了《开放科学政策平台建议书》,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ICMJE)更新了关于临床试验稿件中强制性数据共享声明的建议。也有一些期刊更改了出版政策,建议增加其发表的研究实践过程及结果的透明度。例如,PsychologicalScience引入了开放科学徽章,以激励提升透明度政策的执行,而Nature生命科学系列期刊则引入了报告清单。目前,有5056种期刊表示愿意通过签署《推进透明与开放指导方针》(Transparency and Openness Promotion Guidelines,TOP Guidelines)来提高已发表研究的透明度(https://cos.io/top/)[1]。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成果及学术交流信息的重要传播载体,其成果的背后承载了数以万计的科学数据。透明且可再现的研究能够提高效率、促进自我更正和提高已发表研究的可信度[2]。因此,提升科学研究中的透明度和可重复性尤为重要。自2018年以来,我国为了促进科研实践的公开透明,对于开放科学数据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政策、技术及基础设施建设是2016年和2017年全国科学数据大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3];2018年4月,国务院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要求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产生的数据进行存储积累和开放共享[4]。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采用并支持科研数据共享、科研过程透明的举措,如研究手稿的预印本存档等。
医学期刊是宣传医学领域最新诊疗方法、展示医学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由于医学期刊的权威性和所属专业治病救人的特殊性,期刊刊载论文中的每个论断不仅代表医学科研水平的高低,更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医务安全,因此,医学科研实践的过程及结果更需要公开透明。这不仅有利于不同研究团队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更好地佐证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且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减少学术不端对期刊质量和信誉的影响,减少科研工作的重复性及不必要的科研浪费;而且体现了医学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感,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促进医学事业的全球化进程。因此,评估医学期刊出版政策对研究透明度的要求是评价期刊质量的趋势之一。
目前,已有的期刊透明度研究多是对开放式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OPR)进行调研[5-6],也有一些研究探讨了我国科技期刊的数据政策,例如:彭琳等[7]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65种SCI收录的英文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调研这些期刊的数据政策及其强度;季媛媛等[8]对2016年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文章的438名作者进行调查,了解作者对原始数据共享政策的支持情况;梁洁纯等[9]从国内外图书馆与信息科学期刊(即LIS期刊)入手,对比JCR和CSSCI收录的LIS期刊的TOP因子得分,并通过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TOP因子与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认为科技期刊可以遵循TOP因子的4个维度来制定提升研究透明度和开放性的政策。目前关于我国生物医学英文期刊透明度的调查与报道较为少见。本研究拟选取我国主办的生物医学英文期刊,调研评估这些期刊出版政策对研究公开透明的支持度,探寻适合中国生物医学类期刊的、与研究透明度相关的出版政策评估工具;同时提出期刊出版政策支持科研公开透明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推动生物医学界开放科学实践。
1 研究设计
通过文献调研,选用两种工具(透明度和开放性评估工具、COS透明系数)进行期刊支持开放性与透明度的评价。通过对比国内主办的两类生物医学英文期刊,调研评估这些期刊出版政策对研究公开透明的支持度。根据调研结果,结合信息熵加权法和专家打分法明确期刊出版政策体现的研究透明支持度的关键条目,构建期刊透明度相关评价体系,并对其评价效果进行验证。
1.1 期刊遴选
通过查询Web of Science网站,获取2019年SCIE收录的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主办的英文期刊及其影响因子,筛选获得影响因子大于3的生物医学类期刊。汇总这些期刊的ISSN、影响因子、出版商/出版国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大类和小类等信息。此类期刊为本研究的Ⅰ组期刊(即2019年SCIE收录的我国主办的影响因子大于3的生物医学类期刊)。
下载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行动计划”)申报期刊列表,选取英文期刊中的生物医学类期刊。申报的英文期刊根据学科分为11组,每组有14~31种期刊,着重筛选第4组与第9组生物医学类期刊,作为本研究Ⅱ组期刊(即申报2019年“卓越行动计划”的影响因子小于3的生物医学类英文期刊)。
选取两组样本是为了进行期刊分层,影响因子大于3的生物医学类期刊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目前该领域较高水平的期刊,而申报期刊则更具普遍意义,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选刊评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本研究采用两种工具评价期刊对研究透明度与开放性的支持度。
第一种是透明度和开放性评估工具(Transparency and Openness Evaluation Tool),它包含7个条目:试验预注册、注册报告、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声明、代码共享、报告指南和TOP签署状态。这7个条目反映了TOP Guidelines(Version 1.0.1;https://osf.io/9f6gx/wiki/Guidelines/)中所倡导的若干透明度和开放性标准[1],每个条目的评估结果分为4个等级,用于表明期刊政策对每个条目的支持程度。
第二种是美国开放科学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COS)开发的透明系数(COS透明系数;https://www.cos.io),用于定量评估期刊政策的透明度和开放性[10]。COS透明系数包括TOP Guidelines中的8个条目以及3个附加条目(TOP签署状态、注册报告、开放科学徽章)。先根据期刊政策对8个条目的支持水平进行评分,每一个条目的支持水平评分为0~3分;再对期刊政策所体现的另外3个附加条目进行评分,即TOP签署状态(0=否,1=是)、注册报告(0=否,2=是)、开放科学徽章(0=否,2=是)。COS透明系数的最高得分为29分。
此外,根据文献[11-12]的报道,期刊出版政策中是否按ICMJE规定要求披露利益冲突以及要求提供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ORCID)、说明伦理审批情况、提交作者贡献声明,也是评估期刊政策透明度和开放性的重要指标。为此,本研究也调查了两组期刊对上述4项指标的要求情况。
登录上述Ⅰ、Ⅱ组期刊的官方网站,下载Instructions for Authors或Guide for Authors等有可能发布出版政策的相应文件。本研究所用数据为2020年10月收集,由3名研究人员对上述期刊的各项透明度相关指标逐一进行评定,意见不一致时由整个研究团队讨论决定。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信息熵加权法和专家打分法明确期刊出版政策体现的研究透明支持度的关键条目,构建适合中国生物医学英文期刊透明度现状的评价工具。采用该评价工具评估本研究所调研期刊对研究透明度的支持度,对支持度评分与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相关散点图,以初步验证工具效果。
1.3 数据分析
将每种工具的原始评估结果制成表格,使用R(V.3.4.0)软件总结了具有频率和百分比的分类数据,以及具有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的连续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对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Excel软件中通过信息熵加权公式分析上述两种评估工具中各条目的权重。根据权重结果,结合实际期刊工作经验,本研究制定了《期刊透明度调查分析——专家打分表》,该表包括报告指南、预注册、引用标准、利益冲突声明、ORCID、数据共享声明、基金资助、作者贡献声明、伦理审查9个条目,每个条目按重要性分为5个等级,请国内期刊界大型出版社具有丰富期刊出版经验的副编审或编审资质专家进行打分。在专家打分结果的基础上对这9个条目进行权重分析。采用Spearman对新工具评估的期刊支持度评分与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
2 调查结果
根据JCR发布的数据,2019年SCIE收录的影响因子大于3的中国生物医学类期刊共有33种(期刊样本Ⅰ组),其中16种期刊申请了2019年中国科协实施的“卓越行动计划”。2019年申报“卓越行动计划”的生物医学类英文期刊影响因子小于3的期刊有33种(期刊样本Ⅱ组),其中2种期刊的期刊出版政策未能查询到,因此最终确定的Ⅱ组期刊为31种。
2.1 透明度和开放性评估工具
表1所示为利用透明度和开放度评估工具衡量的Ⅰ组、Ⅱ组期刊的出版政策所体现的对研究透明度和开放性的支持水平。大多数期刊都要求对临床试验进行预注册,其中Ⅰ组期刊有19种,Ⅱ组期刊有11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3,P=0.039)。Ⅰ组的18种期刊要求必须进行临床试验预注册,其中4种要求在投稿前预注册,14种期刊要求在招募患者时(或招募前)进行预注册;还有1种期刊(CancerCommunications)遵从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和《赫尔辛基宣言》,建议在招募参加者之前对临床试验进行前瞻性注册。Ⅱ组的11种期刊要求进行预注册,其中9种要求在投稿前,1种要求在招募患者时(或招募前)进行预注册,另外1种(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ciences)鼓励对试验或其他研究进行前瞻性注册,并且鼓励已注册的研究在论文标题、摘要或正文的相应位置注明注册编号。本研究调研的要求进行预注册的期刊几乎都明确指出应参照Equator(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Transparency Of health Research)研究报告指南,其中Ⅰ组期刊有16种,Ⅱ组期刊有11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8,P=0.293)。
Ⅰ组、Ⅱ组样本中分别有22种、16种期刊要求数据共享。还需要提交数据共享声明来说明如何获取数据(表1)。相比而言,代码共享是受支持较少的条目,Ⅰ组、Ⅱ组分别只有11种和8种期刊鼓励这样做。此外,本研究所调研的期刊中尚无期刊采用注册报告形式发表科研成果,也没有期刊签署TOP Guidelines。
2.2 COS透明系数
COS透明系数的8个条目[引用标准、数据透明、分析方法(代码)透明、研究材料透明、设计和分析方法透明,研究预注册、分析方案预注册]均分为4个级别(0~3)评分,支持程度随着级别的增加而增大,鼓励或者未提及为0分。表2列出了评分>0分的期刊频数。
表1 样本期刊的开放透明评价工具评价结果
表2 COS透明系数指标评分情况
本研究所调研期刊中只有Ⅰ组的6种期刊要求公开研究设计,其中CellResearch和Cellular&MolecularImmunology要求必须公开,而另外4种期刊只是鼓励公开。Ⅰ组的3种期刊强制要求分析方法必须透明;Ⅱ组只有4种期刊鼓励分析方法公开透明。对于研究材料,Ⅰ组的5种期刊强制要求试验材料必须公开透明。
在本研究所调研的期刊中,大多数要求数据共享的期刊都给出了具体的数据引用标准,通常数据引用应包括DataCite建议的最少信息:作者、标题、发布者(存储库名称)和标识符。
Ⅰ组期刊的COS透明系数中位数是2(IQR1),Ⅱ组期刊是1(IQR1)。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和BoneResearch得分最高(均得5分),CellResearch和Cellular&MolecularImmunology得分均为4分。Ⅰ组中有1种期刊的评分为0,Ⅱ组中有13种期刊的评分为0,COS透明系数的整体结果不太令人满意。
2.3 利益冲突披露及其他条目
在本研究所调研的期刊中,大多数期刊(Ⅰ组:32/33;Ⅱ组:27/31)的政策都明确要求作者必须披露利益冲突。Ⅰ组、Ⅱ组强制采用ORCID的期刊较少(均为2种),鼓励采用ORCID的期刊也较少(均为3种)。
关于伦理审批,Ⅰ组、Ⅱ组分别有90.9%(30/33)、90.3%(28/31)的期刊对此有相应的规定,要求凡涉及人类受试者、人类材料或人类数据的研究必须遵照《赫尔辛基宣言》,并且必须经过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相应稿件中必须有详细的声明,包括伦理委员会的名称和审批编号。相对而言,对作者贡献声明有要求的期刊比例明显要低一些,Ⅰ组、Ⅱ组分别有72.7%(24/33)、61.3%(19/31)的期刊对此有要求。
2.4 研究透明度相关的期刊政策条目的权重分析
在上述调研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加权法对表3、表4中的各条目进行权重分析。表1中7个条目(试验预注册、注册报告、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声明、代码共享、报告指南和TOP签署)的权重分别为0.229、0、0.215、0.184、0.150、0.222、0。表2中权重位列前4的条目分别为引用标准(0.282)、预注册(0.280)、数据透明(0.125)、设计和分析透明(0.125)。
本研究共收集11份专家打分表,分析结果表明报告指南、伦理审批、预注册、利益冲突声明、作者贡献声明和数据共享声明的权重排在前6位,分别是0.127、0.127、0.124、0.121、0.108、0.105。
2.5 期刊政策所体现的研究透明度与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选取上述专家打分法获得的权重较高的6个条目(报告指南、伦理审批、预注册、利益冲突声明、作者贡献声明和数据共享声明)建立新的研究透明度评价工具(表3、表4),每个条目只分为要求声明和不要求声明两个等级(1=要求,0=不要求)。利用该工具重新评估本研究所调研的64种期刊的出版政策对研究透明度的支持度,并将其与期刊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图1),结果显示二者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35,P=0.003,说明二者呈弱相关。
表3 Ⅰ组样本期刊在6个条目的得分情况
3 讨论与分析
3.1 我国期刊出版政策对研究透明度的支持度亟需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调研的期刊中大多数都要求对临床试验进行预注册,并建议参照Equator研究报告指南撰写文章,说明国内生物医学英文期刊对这两个条目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影响因子大于3的期刊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期刊的出版政策中对数据共享以及数据共享声明有所要求。相对而言,代码共享则是受关注较少的条目,为数不多的期刊鼓励这样做。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尚未在所调研的期刊出版政策中看到鼓励以注册报告的形式发表科研成果,也没有期刊签署TOP Guidelines。注册报告[13]是一种创新的发表形式,允许作者在试验阶段或获得研究结果之前就向期刊提交他们提出的科学问题和试验设计以供同行评议,通过评议的报告就可以被“原则上接收”,只要这项研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完全依照预先提交报告中所描述的方法,文章就会在第二轮同行评审后被发表。目前国内也有专家学者逐步接受并倡导这种出版形式。
图1 所提出的研究透明度评价工具对调研的65种 期刊的出版政策评分与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
表4 Ⅱ组样本期刊在6个条目的得分情况
本研究的Ⅰ组期刊COS透明系数中位数为2(IQR1),Ⅱ组期刊COS透明系数中位数为1(IQR1),与Cashin等[1]调研的10种疼痛领域期刊的COS透明系数中位数3.5(IQR 2.8)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另外,胡正君等[14]基于文献调查和现场调研并利用问卷星平台对我国期刊编辑和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就学术期刊开放科学数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科研人员在向国内外期刊投稿时遇到期刊要求提供原始数据的情况并不是非常普遍,很多期刊编辑对于开放科学数据并不是非常了解,目前需要国家的一些鼓励性措施或多渠道宣传。
3.2 期刊透明度相关评价可作为医学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的补充
长期以来,评价论文质量的常用标准之一就是论文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高影响因子也成了很多期刊编者付出诸多努力甚至使出浑身解数来追求的目标。如今学术界已逐渐意识到影响因子与科研成果的真实情况并没有必然联系,并不能保证研究数据的可信度,以及试验方法的可靠性。
2020年2月,COS在COS透明系数的基础上发布了新一代期刊评价指标——TOP Factor,其是基于TOP Guidelines,由10个标准组成的评价体系,用于评价期刊的透明开放程度,包括发表在该期刊的文章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材料的共享程度及试验设计的预注册情况[15]。与传统的影响因子相比,所提出评价体系的覆盖面更广,对学术期刊出版流程和开放科学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郁林羲等[16]认为在COS和有意愿推动开放科学的期刊的共同努力下,TOP Factor有望打破期刊影响因子的垄断地位,成为评价期刊及科学研究质量的新一代评价体系。
国际上现有的期刊透明度评价体系或工具,包括本研究采用的透明度和开放性评估工具、COS透明系数,以及TOP Factor,都以推动期刊提高透明开放程度为目的,采用的指标较多,也过于严苛,不利于根据期刊现有透明开放程度对期刊整体质量进行区分。为此,本研究在调查结果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技期刊的实际,尝试构建以报告指南、伦理审批、预注册、利益冲突声明、作者贡献声明和数据共享声明这6个条目作为独立于影响因子评价体系之外的另一评价方式,并通过验证证明其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医学期刊评价体系的补充。希望未来能根据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情况,通过后续研究,不断完善该评价工具,使之成为评价我国期刊水平及科学研究质量的有益补充。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所选取的期刊包括我国生物医学领域部分SCIE收录期刊以及申报2019年“卓越行动计划”的期刊,这在我国的科技期刊体系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加选取的期刊数量,同时也要增加不同的学科领域。在专家打分部分邀请的专家覆盖面也有所欠缺,需要扩大打分专家的覆盖面,增加参与人数。另外,本研究采用影响因子来选择和区分期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计划在今后的研究中通过JCR分区等方式来对期刊进行分类,以更好地体现代表性和科学性。
由于上述局限性,本研究初步构建的期刊透明度评价工具存在不足之处,如确定的条目未全面反映国际上对研究透明度评价的最新要求;未对每个条目打分设置权重等。随着我国医学科技期刊对研究透明度要求不断提高,更为科学的评价指标出现,我们将不断完善现有的评价工具。
4 结语
本研究呼吁学术期刊编辑应关注并深入了解开放科学的基本要素,尽快适应并紧跟趋势,以此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开放的同时也应遵循我国的《科学技术保密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
创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需要作者、编者、出版者、读者以及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特别是英文学术期刊的出版政策方面与国际最新出版政策要求相向而行是提高刊文质量、保证国际交流质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