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地方省市区域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22-04-11曾建林
■曾建林
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310028
科技期刊是记录、展示、传播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过程中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发现培养科技人才、汇聚学科资源的重要平台和促进理论创新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和省市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由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及2019年9月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行动计划”),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国家战略。
地方省市(含自治区)作为我国经济科技的重要发展驱动力量,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中独具特色的区域发展主体。在当前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战略中,应加大力度调动我国地方省市的办刊积极性和能动性,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科技期刊界对“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和区域科技期刊均有不少研究。在对“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的研究方面:张昕等[1]对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机遇、挑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李楚威等[2]对“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Altmetrics评分Top 100文章特征进行了分析;丁佐奇等[3]对“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的多维度指标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杨保华等[4]对“卓越行动计划”资助的英文期刊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李娜等[5]从“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角度对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情况进行了研究;杨睿等[6]对“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对区域科技期刊的研究方面:张莹等[7]从编辑部办刊角度介绍了国际一流期刊Light:Science&Applications的办刊探索;汤晓明[8]对新经济背景下地方科技期刊转型发展提出了建议;敖丹[9]以湖北省科技期刊为例,研究了科技期刊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及路径建构;胡锡晟等[10]集中研究了湖南省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问题;杨红俊等[11]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对江苏省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路径进行了研究。上述研究或者关注已入选“卓越行动计划”的科技期刊发展,或重视区域一流科技期刊个案发展,或关注区域科技期刊的转型建设,较少从主体层面关注地方省市在区域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从“卓越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的入选期刊数据和各省市开展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网络调研结果入手,通过分析各省市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对发挥我国各省市在区域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的作用提出有针对性建议,以期加快推动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进而推动科技期刊服务地方经济科技和国家科技创新发展。
本研究主要采用数据分析和文献调研的方法,所涉及的“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公布的相关文件,并对各期刊主办单位和期刊实际属地进行了网络调查和人工统计。有关广东、湖南、陕西等省市的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资料均来自网络调研和已发表的文献。
2 目前存在问题及现状分析
2.1 当前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存在较大的地域分布不均衡性
2019—2021年,“卓越行动计划”共资助各类期刊(含新刊)340种,资助集群项目5个,还有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子项目和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等。其中,2019年共资助期刊280种(含新刊30种),2020年、2021年资助新刊各30种。
从“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的主管单位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三大系统,三者入选期刊数量分别为105、85和83种,差别不是很明显(表1)。但从期刊编辑部所在地区来看,各省市之间的差异明显。本研究通过逐项核查统计发现,共有19个省市的期刊入选2019—2021年的“卓越行动计划”,其中,北京210种,约占总量的61.8%;上海32种,约占总量的9.4%;江苏16种,约占总量的4.7%;浙江11种,约占总量的3.2%(表2)。若按平均数来计算,19个省市入选期刊数量平均约17.9种,以此来看,仅有北京和上海入选期刊数量超过了平均数,大部分(13个)省市的入选期刊数量在10种以下(即不超过总量的3%)。即使在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排名第一的北京的期刊数量是排名第二的上海期刊数量的6.5倍。此外,从2019年入选的5家集群化试点单位来看,除上海有1家外,其余均在北京。由此可见,各省市的一流科技期刊数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
表1 2019—2021年“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的主要主管单位分布情况
表2 2019—2021年入选“卓越行动计划”期刊 数量排名前10的省市情况
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中心,集中了大量的科研院所和科技资源,在办刊资源上占有较大优势,但从区域创新和研发投入等相关数据看,无论是上海还是江苏或浙江,与北京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像一流科技期刊那样明显。如根据《2020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前5的省市依次是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其相应的创新综合效用值分别为62.14、55.5、49.59、44.59和40.32。可以看到,北京和这些省市之间的区域创新能力差距并不是特别大,甚至并不处于领先地位[12]。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年度投入经费看,我国排在前5位的省市依次是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13],北京同样不具有领先优势。
科技期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14]。因此,无论是从具体期刊入选情况还是从集群化试点单位入选情况看,“卓越行动计划”的评选结果一方面清楚地表明了我国地方省市在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方面与北京地区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说明了在我国当前实施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战略中地方省市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2 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尚未在全国各地方省市中形成普遍共识
《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利用中央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推动科技期刊出版的集团化发展,但从实际情况看,各地方省市落实情况参差不齐。
自2019年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实施“卓越行动计划”后,湖南省率先启动地方区域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工作。2020年11月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省科技厅联合印发《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力争通过5年建设,助力增加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入选“卓越行动计划”的数量,并确定了《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等6种期刊为首批重点扶持期刊,扶持期间每年将提供100万元资助[15]。2020年12月17日,陕西省科协、省委宣传部、教育厅、科技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陕西省科技期刊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6],提出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的陕西路径,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和2035年建设目标。2021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科技厅联合印发《关于发布〈2020—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期刊建设项目指南〉的通知》[17],明确以3年为期,分别设立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高质量科技期刊、卓越科技期刊人才培训等项目。
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的统计数据,湖南、陕西、广东现有科技期刊数量分别为131种、162种和179种,总量分别位居中国各省市的第13位、第9位和第6位,在2019年以来入选“卓越行动计划”的期刊数量分别达到4种、9种和4种。相信在上述相关地方省市政策的推动下,三省期刊数量和质量水平今后将会得到较大提升。
除上述三省之外,重庆市科协于2021年7月发布《支持一流科技社团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18],提出每年将遴选支持15种科技期刊。除此以外,尚未发现有其他省市在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方面提出或实施过相关举措(上海、江苏等少数省市原来就制定有对期刊的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一般面向所有期刊而并非专门用于支持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从上述情况看,目前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工作在地方省市中推进较慢,尚未形成普遍的共识。
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要求期刊属地管理部门要履行管理职责,“及时出台相关引导措施”并加强经常性指导。进一步加强地方省市在推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工作中的积极功能,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特别是一流科技期刊)服务地方经济科技建设的重要引领支撑作用,是当前推进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战略中亟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2.3 地方省市一流科技期刊建设问题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在我国现有政治经济体制中,地方省市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地方省市的社会经济政策对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往往起着主导性影响。在科技期刊建设方面,地方省市的经济科技基础为当地科技期刊提供了最为基础的办刊条件。即使是强调全球化办刊的国际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往往也会选择在一些特定领域占有领先地位的地区或与某些有学科优势的区域机构合作创办高水平科技期刊。最近几年,多个国际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寻求与中国学者或机构合作办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在某些领域呈现出赶上甚至超过国际一流水平的态势,为创办一流科技期刊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地方省市的经济科技发展为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是资源小省,但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科技和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浙江省通过深入推进“八八战略”等重大战略,加大在R&D等方面的经费投入,较好地实现了全省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区域创新能力始终保持在各地方省市的前列。2021年2月,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未来5至15年实现创新强省和科技强省的战略建设目标。浙江省的经济科技发展基础较好,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这些条件理应成为浙江省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一直以来对科技期刊的重视和投入不够,浙江省科技期刊近年来整体发展并不理想,并没有与浙江的经济科技实现同步发展,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期刊发展跟不上省域科技创新步伐。在规模方面,浙江省科技期刊数量远不能匹配浙江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和水平。如2020年浙江省GDP为64613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4;人均GDP为110450元,排名第5;全社会R&D经费支出为1840亿元,居全国第4位。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杭州位居全球第25位,在国内居第5位。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居全国第5位、省区第3位。但浙江省科技期刊的办刊规模和论文产出却不能和社会经济及科技创新同步发展。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有4958种科技期刊[19],其中,浙江省科技期刊117种,在全国各地区排名第13,不仅远落后于浙江省的经济和区域创新水平,而且和排名前3的北京(1625种)、上海(355种)、江苏(254种)差距较大。在论文产出上,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中国卓越论文产出报告》,2019年浙江省发表卓越科技论文数量为18121篇,在全国排名第8,与排名前4位的北京(62000篇)、江苏(38274篇)、上海(27136篇)、广东(26364篇)[20]同样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新刊布局方面,浙江省近几年创办新刊的速度较快,连续有10种新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卓越行动计划”的新刊项目。但这些新刊主要依赖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自发行为,如食品、3D打印、机器人、传染性疾病等领域的新刊均由高校优势学科主导创办,而浙江省大力推进的“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项目却没有创办新刊。同时,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领先的优势同样没能在科技期刊领域得到有效体现。一流科技期刊作为凝聚全球资源、提供高水平学术交流、促进产学研融合转化的重要平台功能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2) 科技期刊影响力总体偏弱,缺乏顶尖强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年)的数据,浙江省农业类期刊、医学类期刊的表现较好,但从整体来看,117种科技期刊中,仅有不到20%的期刊进入学科排名的前25%,而学科排序处于60%~80%、分区为Q3~Q4的期刊数量占比超过50%,总体影响因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一流顶尖期刊方面,从2019—2021年中国科协等7部门实施的“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情况看,在入选的340种期刊中,虽然浙江省入选期刊总数位居第4,排在北京、上海、江苏之后,但从具体入选的期刊项目类别看,浙江省在分量最重的领军类期刊和重点类期刊项目中均无入选,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表3)。由此显示出浙江省一流科技期刊“有平原无高峰”的特点,即缺乏顶尖一流科技期刊,特别是缺少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刊、强刊,在这方面与排位居前的北京、上海和江苏等省市存在较大差距,也与浙江省现有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省市中的位置不符。
表3 2019—2021年入选“卓越行动计划”期刊数量排名前4的省市情况
综上所述,浙江省的经济科技创新发展为地方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近年来浙江省科技期刊未能很好地体现浙江省科技创新的真实水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未能发挥地方省市的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地方省市相关部门对科技期刊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科技期刊作为科研工作的 “龙尾”和“龙头”,不仅是发布传播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而且在促进科研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声誉、培养吸引科技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一些科技、教育管理部门对科技期刊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仅仅把科技期刊作为科研绩效、职称评审和项目结题的评价工具,对一流科技期刊在彰显区域国际科技话语权、汇聚创新资源、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地区国际学术声誉、吸引优秀科研人才、建设全球人才蓄水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 科技期刊缺乏地方省市这一级的顶层设计。以浙江省为例,除浙江大学已具有一定规模外,浙江省科技期刊大多分散在不同的主办、出版单位,办刊体制复杂,集成度不高,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情况较突出。地方省市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力量分散,而国家主管单位的管理力量又难以深入到地方省市一级,加上缺乏省市一级力量介入,导致地方省市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同样缺乏有针对性的布局和规划。
3 思考与建议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指出,创新是不同参与者和机构的共同体大量互动作用的结果,要像重视知识的创造那样注重信息和知识的扩散与使用[21]。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和社会对科技期刊在促进交流、引领创新、培养人才、转化成果、凝聚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科技期刊,特别是一流科技期刊在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我国现有的科技期刊管理体制机制中,如何发挥地方省市积极性、加快推进我国一流科技期刊整体建设战略,应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3.1 建议地方省市加大对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参与和投入
当前我国经济科技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亟须尽快创建一批与经济科技发展同步的高水平科技期刊来提供相应的配套发展支持。如据《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PeriodicalsDirectory)2021年4月发布的统计数据,目前世界科技期刊总量达99317种,近10年的总量增幅约20.85%,其中,美国科技期刊共20573种,约占总数的20.71%,近10年增幅约25.6%;而中国科技期刊共5062种,约占总数的5.1%,近10年总量增幅约7.05%[22]。由此可见,我国在期刊数量的增长上已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这将不利于科技期刊及时提供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服务支持。地方省市是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战略中应鼓励地方省市积极参与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创办,并给予地方省市相应的制度设计与考量。
同时,建议各地方省市加大对区域科技期刊的投入,围绕地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特色,响应和配合国家实施“卓越行动计划”,有计划地遴选打造若干有地方科技优势和国际影响力的领军、重点科技期刊;有重点地推动若干区域性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期刊集群、联盟以及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的建设。
在鼓励地方省市加大对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参与和投入的同时,国家还应在体制机制上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国家应积极调整现有的科技期刊创办审批体制,给予地方省市一定的审批自主权。有权才有责,从而有利于调动地方省市的办刊积极性。
3.2 建议地方省市加强政策统筹,引导科技期刊服务地方科技、经济发展
在知识经济中,政府政策的优先和重点包括:促进知识的扩散,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促进组织结构变化。促进知识的扩散,包括推动大学-产业-政府的合作,促使新技术扩散到各部门和企业等。地方省市应充分重视科技期刊(特别是一流科技期刊)在知识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新技术扩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系统研判所属区域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着眼于基础前沿、工程技术、科学普及等不同类型期刊的功能定位,加强统筹,突出重点,完善体系,提升科技期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在结合区域科技特点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创办能填补国际国内空白领域的一流科技期刊(如,在SCI收录的172个学科领域期刊中,我国有76个领域仍然处于空白状态,而在其中的52个领域中,我国学者在国际SCI期刊上的发表论文数已位居世界前3[23])。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例如,浙江省可以立足省域“十四五”科技规划,围绕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以及在生命、材料、计算机以及新兴交叉和战略前沿领域创办一批一流科技期刊,引导科技期刊为推动区域经济、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3.3 建议地方省市强化内部协同,营造区域科技期刊发展良好生态环境
从长远看,科技期刊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出版界和学术界在科技期刊发展方面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并达成共识。产业集群理论认为,企业不在于小,而在于信息的孤立。地方省市应进一步统一内部认识,在政策环境、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逐步推动区域科技期刊向产业化、集群化发展。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建立科技期刊管理协调机制,开展区域科技期刊发展情况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区域性科技期刊发展规划,同时,积极推动区域内人才队伍的培训、交流,鼓励人才流动,从而为区域科技期刊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 结语
从目前“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的发展情况看,各地方省市在区域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仍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国家应充分调动各地方省市在推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战略中的积极作用。科技期刊界和政府管理部门应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健全中央和地方省市在科技期刊上的管理职责,合理划分权责。展望未来,一流科技期刊以其在传播、交流和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传播科学知识、推动成果转移转化、汇聚科研资源的重要连接点,地方省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区域主体力量,也是国家整体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调动发挥地方省市的积极性,必将对我国当前及今后实施的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战略产生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