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关节置换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2-04-11邹润林卢燕周建玲林广宽
邹润林,卢燕,周建玲,林广宽
(高州市中医院南院区 麻醉科,广东 高州 525200)
0 引言
老年人的免疫力和身体抵抗力较差,日常生活中的磕碰或锻炼不当易导致骨科疾病的发生,若未进行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行动障碍和独立生活困难的情况[1]。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髋关节损伤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2]。通过行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患者身体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麻醉方法降低手术中的疼痛感,同时减少患者因麻醉带来的认知功能受损也是当前临床重点关注的课题[3]。本研究旨在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选取我院的64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9年5月-2021年7月收治的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区间为60~85岁,平均(67.21±2.24)岁,病种类型: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头坏死13例,其他4例,病程1~5年,平均(3.68±1.81)年,股骨颈骨折平均(1.83±1.21)d;研究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区间67~84岁,平均(62.13±2.36)岁,病种类型: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头坏死12例,其他3例,病程1~5年,平均(3.51±1.52)年,股骨颈骨折平均(175±1.31)d;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及病种类型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患者需行髋关节置换术;②患者本例及家属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依从性较差;②病历资料缺失。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于患者的L2-L3之间进行硬膜外穿刺,并放入导管。为患者注射5mL的利多卡因(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88,规格:10mL:0.2g),若无异常现象,继续注入10mL的左布比卡因(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83225,规格:10mL:50mg)。
研究组采用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病人取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在腰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穿针穿破硬脊膜并有脑脊液流出,表明穿刺成功,注射10%葡萄糖1mL+0.75%罗哌卡因(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31,规格:10mL:23.8mg)2mL的混合液体,退出要腰穿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固定硬膜外导管,辅助病人仰卧位,待麻醉平面固定后摆手术体位,根据手术时间追加0.5%罗哌卡因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肌松恢复时间、肌松持续时间。
(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生命体征。如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心率等。
(3)记录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麻醉前以及术后的1d、4d、7d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满分为30分的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4],其中认知功能正常的得分为27~30分,<27分时为认知功能出现障碍,且分数越低表明认知障碍程度越严重。
(4)记录患者出现的胸痛心悸、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腰背痛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表示公式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x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肌松恢复时间、肌松持续时间比较
经不同方式麻醉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肌松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研究组,但其肌松持续时间较研究组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肌松恢复时间、肌松持续时间比较(,min)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肌松恢复时间、肌松持续时间比较(,min)
2.2 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患者手术前的血压水平对比和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平均心率均较手术前有所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对比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均无对比意义(P>0.05);而术后1d、4d、7d,两组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的每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对比(,分)
2.4 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经不同方式麻醉后,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髋关节病变的终末期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5],由于多种骨科终末期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患者骨科疾病中的应用率较高[6]。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更佳[7]。既往有学者的研究指出[8],麻醉方式不仅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还会影响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波动幅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若麻醉方式不当,易造成患者血压急速变化,心率加快,认知功能恢复时间较长,严重者会导致死亡[9]。既往临床上硬膜外麻醉进行全身麻醉,该麻醉方式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影响较小,同时还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10]。但不良反应较多,腰背部疼痛在麻醉后可能加重者[11],且在镇痛和肌松恢复时间方面效果不佳,因此对老年患者而言,不作为首选的麻醉方式[12]。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是一种椎管内阻滞麻醉[13],与传统全身麻醉相比,该麻醉方式具有用药剂量小、起效快、麻醉时间可控等优点。
本研究通过对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探讨各自的应用效果和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肌松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而肌松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长,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通过对比患者的术前术后的血压及心率变化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现:两组患者麻醉前的各项生命体征差异不明显(P>0.05),麻醉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明显较对照组更加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麻醉后1d,两组患者评分均出现大幅度降低,而后4d、7d,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的患者术后出现胸痛心悸、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腰背痛等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对照组更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该研究提供的硬膜外麻醉、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两组麻醉方式在临床上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起效时间、肌松恢复时间比硬膜外麻醉更短,肌松持续时间更长,说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患者可快速进入手术前状态,减轻痛苦。同时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患者因麻醉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在术后1周,认知功能基本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硬膜外麻醉则需要更久的时间。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方面也比硬膜外麻醉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与硬膜外麻醉方式相比,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降低患者认知功能缺损情况的发生,同时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低,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