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2022-04-11苏芳
苏 芳
(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药剂科 北京 100080)
随着感染性疾病种类的增加和耐药菌的增加,抗菌药物的管理已成为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且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将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造成严重的医疗资源的浪费[1]。药剂科的工作重点是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准确无误的药品和用药指导,保证安全、有效地用药,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2]。林岚等[3]研究发现,药剂科参与的用药指导可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服务满意度,利于患者规范用药,从而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本文选取450 例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探讨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900 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019 年1 月—12 月,n= 450)和观察组(2020 年1 月—12 月,n= 450)。对照组:男230 例,女220 例;年龄15-85 岁,平均(49.25±17.64)岁;观察组:男230 例,女220 例;年龄15 ~85 岁,平均(50.28±15.74)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手术切口为Ⅰ类切口,且切口愈合等级为甲级。排除标准:①围术期出现与手术无关的感染者;②曾服用内科疾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③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包括存在认知障碍和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用药管理。药剂科不参与任何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的抗菌药物用药管理。方法:①成立用药指导小组:由副院长任组长,组员包括一名主管药师和两名初级药师,小组对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用药指导和评价,建立有效的查房制度;②组内培训[4]:组内成员熟练掌握《药品管理法》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由组长对组员进行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敏感菌种、常见耐药菌种、药物不良反应、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等相关知识,提高组内成员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率。③抗菌药物的选择: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药师配合医生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及细菌耐药情况、药物价格等综合考虑,对于一般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者只对限制级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且在给予患者投药过程中,应向患者解释选择抗菌药物的原因,消除患者的疑虑。④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接触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对患者用药过程进行监测;每周开展抗菌药物知识讲座、资料播放等,指导患者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患者及家属对抗菌药物有明确的了解和认知。⑤纠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加强与各科室合作:药剂科工作人员在按照处方给患者投药过程中,必须严格审查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包括数量、种类、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用药原因等,一旦出现质疑,应及时与相关科室的主治医师进行有效沟通,同时积极与检验科进行友好交流,互相合作,找出不合理、不规范处方的原因,从而进行分析整改,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再次发生;及时明确最近检验科最新药敏试验结果,明确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保证治疗有效性;感染科要积极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使抗菌药物应用更加合理[5]。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分析两组溶媒选择、用药疗程、用法用量、无指征用药等不合理使用情况;②观察分析两组用药费用、住院时间、使用品种、给药天数等;③采用周燕等[6]涉及的用药依从性量表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考察,该量表分值范围0 ~100 分,>80 分为良好,60 ~80分为一般,小小鱼60 分为依从性差;采用曾喜梅[7]涉及的满意度调查表对药剂科参与的用药指导的满意度进行考察,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 个选项,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
管理后,观察组溶媒选择、用药疗程、用法用量和无指征用药等不合理用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n(%)]
2.2 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比较
管理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给药天数比对照组短(P<0.05),用药费用和使用品种更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比较(± s)
组别 例数用药费用/元住院时间/d 使用品种/种 给药天数/d观察组 450 1018.69±125.24 10.09±1.07 1.67±0.493.45±1.95对照组 450 1621.58±210.32 14.95±1.29 2.21±0.575.59±2.04 t 10.00511.7792.9183.080 P 0.0000.0000.0080.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调查研究
管理后,观察组用药总依从性和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7.33% VS 84.61%,91.78% VS 83.56%,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调查研究[n(%)]
3.讨论
抗菌药物的滥用是一项重大的医学问题,抗菌药物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也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选择,细菌在抗菌药的选择下存活并继续繁殖,使抗菌药物的抑菌效果降低,影响临床治疗效果[8]。杨俊林等[9]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式,对参与监测医院2017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的多药耐药菌检出及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结果:本次调查全省234 所医疗机构的数据显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为0.076%、多药耐药菌检出率为14.04%;不同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78.703,P<0.001)。姜哲等[10]又对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儿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抽取的95 例住院患儿中,共分离菌株291 株,革兰氏阴性菌占64.95%,革兰氏阳性菌占30.05%;革兰氏阴性菌对氨曲南、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等耐药率较低。因此,我国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细菌耐药形势不乐观,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工作。
药剂科参与的用药管理通过参与到用药跟踪中,可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调整抗菌药物,有效减少住院天数和给药天数。刘婕等[11]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开展药师参与的用药指导,观察组患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用药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12]:药剂科参与的用药指导可参与到用药跟踪中,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否合理,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加以纠正,从而减少因不合理用药而增加的临床用药费用和减少治疗时间。因此,药剂科参与的用药指导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溶媒选择、用药疗程、用法用量和无指征用药等不合理使用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住院时间、给药天数更短(P<0.05),用药费用和使用品种更少(P<0.05),与赵爱红等[13]结论一致。分析原因[14]:药剂科参与的用药指导可加强抗菌药物的分析工作,及时发现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隐患,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不合理使用的概率。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药剂师的工作重点由原来的单纯向患者发放药品逐渐向给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合理用药及全程用药服务的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其在改善用药依从性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依从性是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包括治疗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等,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仅取决于正确用药,还取决于患者的配合情况、按医嘱用药程度[15]。本研究中,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97.33% VS 84.61%,P<0.05),提示药剂科参与的用药指导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用药依从性。分析原因可能与药剂科参与的用药指导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药师随访进行用药调整,并且同医师加强沟通交流等密切相关;加之本研究中药师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缩短了与患者间的距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进而提高依从性[16]。另外观察组给予药剂科参与的用药指导,在这一过程中药剂师可增加丰富的工作经验,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锻炼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不仅有效保障用药安全,这样还可更好地解答患者关于用药相关问题,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李惠英,陈玲玲等[17-18]采用药师干预模式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干预前后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用药依从性、LDL-C 达标率、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药师干预管理模式的实施通过提高临床疗效,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8% VS 83.56%,P<0.05),进一步提示药剂科参与的用药指导可提高抗菌药物应用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今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中,药剂科应参与的用药指导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减少用药品种、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