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2-04-11麦剑欣陈婉华

医药前沿 2022年5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休克量表

麦剑欣,陈婉华

(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物理治疗科 广东 广州 510370)

(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护理部 广东 广州 510370)

精神疾病发病原因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在这类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上尚未统一治疗方案,而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大多容易出现情感障碍、认知障碍和思维障碍等情况,难以自主控制行为,对正常生活影响也比较大[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属于精神疾病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了更好地保证治疗效果,患者在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还需要加强护理干预,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缓解临床症状,并使恢复效果更好。因此,本文主要选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96 例,分别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旨在探究分析在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9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48 例,男性26 例,女性22 例,年龄23 ~65 岁,平均年龄(41.36±2.43)岁;病程最长10 个月,最短2 周,平均病程(3.25±0.42)个月。对照组患者48 例,男性25 例,女性23 例,年龄24 ~63 岁,平均年龄(41.32±2.47)岁;病程最长9 个月,最短3 周,平均病程(3.31±0.45)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试验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精神疾病,且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②本次研究所选患者精神疾病病情均得到控制;③本次研究所选患者精神状态稳定。排除标准:①还在治疗阶段患者;②临床资料不全患者;③合并严重恶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前6 h 禁食禁饮,进入治疗室后,选择平卧体位,再选择阿托品1 mg、丙泊酚1.5 mg/kg、琥珀胆碱1 mg/kg进行静脉注射,等到麻醉效果满意后,停止吸氧,并且在患者上下臼齿之间垫上牙垫,再为患者开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通电位置选择在两侧头部,时间控制在5 s 内,完成后,开始加压吸氧治疗,等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基础护理等。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治疗前护理。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认知水平,然后根据患者认知水平选择患者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多了解一些有关于精神疾病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知识,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与体验,针对存在明显负面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治疗效果。(2)辅助检查。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护理人员需要辅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并且保证能够患者在治疗前7 d 没有服用过抗精神病类药物,从而确保患者符合治疗标准。(3)治疗中的护理。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适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呼吸、心跳等,同时关注麻醉药物使用情况,以免出现麻醉药物使用过度而影响治疗效果。患者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取下各种饰品、假牙等,以免影响治疗效果。(4)呼吸道护理。患者完成治疗后,及时松解患者的腰带,并且选择仰头抬颈法为患者开放气道,帮助患者呼吸,如果患者已经丧失呼吸,还可以适当进行加压给药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呼吸。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平均呼吸频率、平均心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幸福进取者问卷调查量表(HEIQ)等作为观察指标。(1)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测定,满分为100 分,0 ~69 分为不满意、70 ~89分为满意、90 ~100 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护理后并发症包括意识混乱、恶心、肌肉酸痛、头痛、记忆减退等;(3)焦虑评分以焦虑自评量表测定,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4)抑郁评分以抑郁自评量表测定,分数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5)简明精神量表评分总分为35 分,分数越高精神疾病症状越严重;(6)HEIQ 包括自我肯定、学习成长、自我管理、困难克服、自我幸福感、人际关系等[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3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平均呼吸频率、平均心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平均呼吸频率、平均心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平均呼吸频率、平均心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实验组 48 93.35±7.15 18.14±2.47 79.21±6.34 95.24±4.13对照组 48 97.58±8.66 20.05±2.79 84.13±7.55 91.43±6.74 t 2.6103.5513.4573.339 P 0.0110.0010.0010.001组别 例数 平均动脉压/mmHg平均呼吸频率/(次·min-1)平均心率/(次·min-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42%)低于对照组(2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比较(± s,分)

抑郁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实验组 48 65.31±5.69 43.36±4.28 67.14±8.24 45.82±5.21对照组 48 65.14±5.72 48.57±4.89 67.02±8.36 49.36±6.14 t 0.1465.5550.0713.046 P 0.8840.0000.9440.003组别 例数焦虑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护理前护理后实验组 4829.53±5.1720.22±4.38对照组 4829.42±5.2225.31±4.93 t 0.1045.347 P 0.9180.000组别 例数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EIQ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肯定、学习成长、自我管理、困难克服、自我幸福感、人际关系等HEIQ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自我肯定、学习成长、自我管理、困难克服、自我幸福感、人际关系等HEIQ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EIQ 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EIQ 评分比较(± s,分)

项目时间 实验组(n = 48)对照组(n = 48) tP自我肯定 护理前 12.66±1.5212.71±1.550.160 0.874护理后 18.18±1.8215.88±2.315.418 0.000学习成长 护理前 11.58±1.7411.64±1.830.165 0.870护理后 15.62±2.3313.81±1.924.153 0.000自我管理 护理前 10.47±1.1310.51±1.140.173 0.863护理后 13.64±1.4411.72±1.586.222 0.000困难克服 护理前8.84±0.978.88±0.990.200 0.842护理后 13.43±1.7710.85±1.847.001 0.000自我幸福感护理前 14.66±1.7914.73±1.860.188 0.851护理后 17.64±2.3115.74±2.054.262 0.000人际关系 护理前8.62±0.948.73±0.970.564 0.574护理后 12.46±1.3710.34±1.567.074 0.000

3.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发生精神疾病的概率也越来越高[3]。与其他疾病不同,精神疾病对于患者的认知、神志、意识等影响比较大,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会存在明显的认知障碍、意识障碍,同时伴随行为异常等情况,所以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护理方式加强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4]。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效果,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深对精神疾病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了解,掌握疾病护理要点,保证能够在护理工程中,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5]。其次护理人员还需要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入手,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干预,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通过心理沟通、心理疏导等方式,消除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负面心理,让患者更愿意主动配合治疗[6-7]。最后,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护理人员也需要提前了解,尽可能做好预防,如果患者依然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也可以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8]。因此,在精神病疾病患者中加强护理干预意义重大,患者治疗效果也会随之提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9]。

本次研究选择96 例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平均动脉压、平均呼吸频率、平均心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情绪状态,缓解精神疾病症状,并发症少,该研究结果与郭萍和喻灏[10]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休克量表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谨防过敏性休克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