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后溪穴、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60 例临床镇痛效果对比观察

2022-04-11肖宁安刘建武

医药前沿 2022年5期
关键词:督脉腰部针刺

肖宁安,刘建武

(1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江西 南昌 330004)

(2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门诊 江西 南昌 330006)

急性腰扭伤,以急性腰痛为主要特点,临床上常见于突然遭到闪、挫等外力致使腰背部及腰骶部受损所引起的急性损伤性疾病[1],其临床表现以腰部疼痛、被迫体位、活动受限、肌肉痉挛为主要特征,《针灸歌赋》中指出:“腿膝腰背痛遍,后溪穴先跃”,同时《玉龙歌》指出:“脊膂强痛泻水沟,挫闪腰疼亦可针”,表明针刺后溪穴与人中穴是干预治疗腰脊疼痛等痛证的有效选穴。临床中急性腰扭伤的治疗多选取后溪穴和人中穴进行联合配穴干预治疗,关于二者单穴之间的镇痛效果差异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本文选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12 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 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分组治疗观察,探讨针刺后溪穴和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镇痛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12 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门诊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60 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后溪组和人中组,每组30 例。后溪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25 ~55 岁,平均年龄(35.69±4.41)岁;病程5 h ~2.5 d,平均病程(1.92±0.44)d。人中组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龄24 ~56 岁,平均年龄(37.52±5.53)岁;病程4 h ~3 d,平均病程(2.01±0.7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 骨科分册》[2]中有关急性腰扭伤诊断:①多有明显急性腰扭伤史;②常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好发于下腰段;③腰骶部有明显疼痛点和肌痉挛,有明显的放射性牵涉痛,咳嗽、小便时加重;④查体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肌痉挛、僵硬、活动受限;⑤检查X 线平片常无明显阳性征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与上述诊断标准符合;②年龄范围18 ~60 岁;③急性腰扭伤发生在3 d 以内,且未治疗。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腰骶部疾病史,其中包括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腰肌劳损,肿瘤等;②有全身性疾病或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③不能理解本研究内容且无法对自身疼痛程度做出区别和判断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后溪组:患者取站立位,穴区酒精棉球消毒后,选用1 寸毫针直刺后溪穴,深度0.5 寸,针刺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法1 min,同时嘱患者左右旋转、上下弯腰活动腰部,逐渐扩大活动幅度,腰部活动5 min 后嘱患者俯卧位,针刺大肠俞、肾俞、腰阳关、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等穴,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泻法,留针30 min 后出针。

人中组:患者取站立位,穴区酒精棉球消毒后,选用1 寸毫针以45°方向朝鼻尖方向斜刺人中穴,深度0.4寸,针刺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法1 min,后患者腰部活动方式及腰部常规针刺操作同后溪组。

两组患者均治疗一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参照可视模拟评分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进行疼痛评分,分值越低说明效果越好。(2)采用腰椎活动度(ROM)评分,评估腰部活动度,分值越低说明效果越好。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VAS 改善率拟定临床评定标准。改善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①治愈:腰部活动正常,腰部疼痛消失(改善率>90%);②显效: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腰痛基本消失(60%<改善率<89%);③有效: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功能部分恢复(20%<改善率<60%);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均无明显改善(改善率<20%)[3]。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后溪组临床有效率为96.7%,人中组临床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PP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PP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PP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溪组VAS、PPI 评分均低于人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PPI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VAS、PPI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VAS治疗前治疗后tP后溪组307.06±2.142.80±0.989.913<0.05人中组306.99±1.23.46±0.72 13.816 <0.05 t 0.1562.973 P>0.05<0.05组别例数PPI治疗前治疗后tP后溪组303.31±0.921.91±0.85 6.122 <0.05人中组303.25±0.902.30±0.85 4.203 <0.05 t 0.3561.777 P>0.05<0.05

2.3 两组腰椎活动度ROM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RO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OM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后溪穴和人中穴对腰椎活动度均有改善;后溪组ROM 评分低于人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ROM 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ROM 评分比较(± s,分)

分组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P后溪组303.52±0.951.91±1.066.490 <0.05人中组303.33±0.952.64±0.832.996 <0.05 t 0.7752.970 P>0.05<0.05

3.讨论

急性腰扭伤主要是由于突然遭受到闪、挫、扭等外在作用力而引发腰部筋、脉不和,肌肉拘挛,经络痹阻,气血瘀滞,属中医学“腰部伤筋”“瘀血腰痛”的范畴,病在督脉,多为瘀血留滞,经气运行不畅,不通则痛[4]。《针灸歌赋》[5]中指出:“腿膝腰背痛遍,后溪穴先跃”,同时,《玉龙歌》[6]指出:“脊膂强痛泻水沟,挫闪腰疼亦可针”,表明针刺后溪穴与人中穴是干预治疗腰脊疼痛等痛证的有效选穴。人中穴,在人中沟上1/3 与中1/3交点处,为督脉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故选人中穴泻之,可调理督脉经气,振奋全身阳气,畅通气机,经络瘀阻得解,则腰部疼痛亦止。

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镇痛机理基于中医针灸理论方面分析阐述,可以从如下方面探讨:一、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小肠经循行于上肢外侧,上沿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汇与头部,因此二者经气互为流注贯通,因此针刺后溪穴亦能治疗膀胱经循行病证。二、后溪穴为五输穴中的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因此后溪穴具有疏通腰背部经络气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三、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又因督脉循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主司一身之阳气,中医称其为“阳脉之海”。后溪穴与督脉经气相通,针刺后溪穴,可激发督脉经气,振奋全身阳气,疏通腰背气机和气血,从而去除腰部疼痛[7]。四、位于手部的合谷穴和腰痛点穴是治疗痛证的重要腧穴,针刺后溪穴的同时对合谷穴和腰痛点穴能产生刺激,达到双重协同止痛作用。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益气通络、活血止痛之效。腰痛穴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奇穴和常用经验要穴。合谷穴、腰痛点穴与后溪穴三者位于同一穴区平面,针刺后溪穴时,可向合谷穴、腰痛点穴方向透刺,可激发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经气,鼓动阳气,调节阴阳平衡,疏通阻滞气机,进一步加强理气通络、活血止痛之效,起到一针多穴、一针多效、一穴多功的作用。五、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互为表里。疼痛是心、脑、神于一体的共同活动的表现,是神志感知经络气血发生病变或运行异常的一种反应。心藏神,通过调摄心神可以起到“心宁神明,神达痛止”的作用。“凡刺之真,必本于神”,故针刺后溪穴可起到调气通络,治神止痛的作用。且针刺的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活动时能舒缓情绪,调适心神,平心静气,更能使“气至病所”。

目前,随着针灸康复医学的发展,针灸镇痛临床取穴方法除了按中医脏腑经络理论选穴,现代针灸还有按局部解剖取穴,按神经节段取穴,按神经干走向和分布选穴。其中按神经节段取穴,根据相关形态学研究分析得出,脊神经或脑神经的0.5 cm 左右范围几乎都存在有经穴分布[8]。郭珊珊[9]等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方法收录文献得出穴位与疾病之间在神经生理学方面关系密切,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若针刺区域和痛源区分布在同节段或近节段,则在此区域针刺会有较好的针刺反应效果。C8-T1 神经节段支配的远端分布穴位里其中包括手太阳经的后溪穴[10],而人中穴位的神经分布主要是细小动脉旁的游离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联系的胆碱酯酶阳性反应的无髓细纤维,也有少量包囊感受器和有髓神经纤维[11]。就腰部痛源比较,后溪穴的脊髓神经分布更接近节段分布,因此从这方面而论后溪穴较之人中穴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另外,针刺得气后嘱患者配合活动腰部,此运动针刺疗法可将针刺治疗和运动疗法作用联合,二者的结合可发挥双重疼痛刺激机制,可刺激脊髓上位中枢,脊髓上位中枢的激活可使得下行冲动从神经传导通路发出,因此疼痛刺激信号的传入得到阻止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12],腰部运动疗法与针刺干预方法相配合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加快解除疼痛。

本文中,两组治疗前后PPI 评分、VAS、ROM 评分及临床效果比较,针刺后溪穴、人中穴对急性腰扭均有镇痛作用,且后溪组在以上观察指标中较人中组有显著差异(P<0.05),即表明针刺后溪穴干预急性腰扭伤镇痛效果优于人中穴。在临床操作方面比较,人中穴位于面部,运动疗法不便于行针,且面部针感强烈,针刺引起的疼痛不适感明显,患者接受度较低;而后溪穴位于手部,运动针刺疗法操作简便,行针也便捷,针感临床接受度相对较高,相较人中穴,后溪穴具有更简便、可操作性较强的优点。因此,针刺后溪穴干预治疗急性腰扭优于人中穴。

综上所述,针刺后溪穴在急性腰扭伤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督脉腰部针刺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以督脉为主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弱智儿童48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