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视唱练耳在声乐演唱学习中的应用与要领

2022-04-11查大林

美育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谱例演唱者音准

查大林

(浙江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纵观当下的音乐发展趋势,系统化学习音乐的人群不断扩大。随着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落地,艺术教育越发受到学校与社会各界重视,绝大多数家长都热衷于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类兴趣特长,当前在各大城市中,基本上每个小学生都会接触一种乐器或者学习声乐演唱。虽然学习音乐技能的人数众多,但极少有人会从小开始注重视唱练耳的训练,大部分人都是决定从事专业音乐学习或者是决定参加音乐类高考时,才开始专业的视唱练耳学习,因此,在中小学经常有学生虽学过音乐但仍有不识谱和唱不准的现象。而高等艺术院校的视唱练耳课,大多是学习两年,每周两节课时,教师通常在两节课时的时长内,将50%~60%的时间分配给视唱练习,剩余的40%~50%的时间进行练耳的教学。由此可见,视唱练耳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更侧重于把握音乐专业学生在音乐基础中的准确性。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视唱练耳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作用与意义仅在于视唱练耳本身吗?在笔者看来并不是,视唱练耳的教学可以延伸到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运用于声乐学习之中。笔者了解到,学生面对一首新作品时,往往会选择感性认知的方式熟悉作品,即脱离谱面聆听现有的音频资料,对作品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再结合乐谱学习演唱。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先入为主,因为大脑中已经留下了原唱的记忆,对作品的学习方式产生误区。例如:脱离谱面的初次欣赏容易对音乐形成定向思维,也容易忽视谱面上出现的表情术语、强弱标记等细节内容,对于音准的判断也缺少了标准,甚至会出现“依葫芦画瓢”的状况,把音频中别人唱错部分也学会了。上述误区,将导致声乐学习过程的质量大打折扣,且影响了学生对视唱练耳基本素养的培养。有鉴于此,本文专注于探讨视唱练耳在声乐演唱学习中的应用。

一、视唱练耳对声乐演唱学习的作用

视唱练耳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教会活动,最初是为解决唱诗班的音准和识谱问题,后发展为一门独立的音乐学科。“视唱”一词源于意大利语“solfeggio”,原意是“为歌手而设的歌唱训练”,“练耳”的概念则由法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拉维格纳克提出。现代音乐专业学科中的“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性必修课,它为学生提高识谱能力、培养良好的音感、积累音乐语汇等方面奠定基础。曾经有视唱练耳教材编撰者指出:“视唱练耳教学的一大特点,即注重感知性操作,重视听觉与表达的完美结合。”目前,高等院校所设立的“视唱练耳”学科主要针对教学“视唱”和“练耳”两个部分,“视唱”部分主要通过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能力,让他们能快速读谱、唱谱,积累音乐语汇,学习不同风格,从而提升乐感和音乐表现力。视唱的素材一般是选用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民间音乐,或采用专门编写的视唱练习曲。“练耳”部分主要通过训练学生听写节奏、单音、音程、和弦、和弦连接、旋律等音乐素材,培养他们分析基本音乐元素之间的差别与内在联系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内在音高、节奏概念。

视唱练耳是一门理论与技术有机统一的学科,注重培养音乐学习者良好的基本音乐素养,而声乐演唱则侧重于表演实践。因此,视唱练耳折射到声乐演唱,是一个由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转化为艺术实践的过程。规范的声乐演唱必须有高水平的视唱练耳能力作为保障,一首声乐作品的完美呈现更离不开扎实的视唱练耳基础。不论从音乐元素的准确性还是音乐性而言,在学习声乐作品的全过程中,视唱练耳所训练出来的能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声乐演唱学习者而言,良好的视唱练耳练习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一)视唱练耳有助于提升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基本音乐素养

当拿到一首新的声乐作品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读谱唱谱。在视唱练耳中,视唱的能力一般由“预习—视唱”逐步提升到视谱即唱,学习者在逐步掌握快速读谱能力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音乐语汇,长期的累积训练能使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得到增强,这些能力都对声乐作品的识谱有重要作用。声乐演唱是在准确表现谱面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的二度创作,如果一个演唱者不注重识谱能力的培养,只靠听现有的音频、视频进行模仿,那么他的演唱必然是不规范的,表现的音乐主题思想没有入心,情感表达也会是纯粹的模仿,难以打动观众。

具有良好的音准和节奏感是对一个歌唱者最基本的要求。“节奏是音乐组织体系中最直接反映实践运动本质的元素,是‘音乐活性构造’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组织系统中的心与肺,脉搏与呼吸,是音乐赖以存命的决定因素。”同时,音准是一切歌唱学习的首要问题,是声乐演唱的命脉,没有良好的音准,再好的嗓音条件都会失去依托。视唱练耳通过听音、记谱、模唱等训练,帮助学习者建立和巩固了音高概念,熟悉各种不同的节奏型。

例如,中国艺术歌曲《思乡》(谱例1)中出现了大量的变化音及变化音程,因此,良好的音准是唱好这首作品的重要保证。

谱例1

在《思乡》中准确演唱弱起节奏尤其重要,体现了弱到强的节奏和情绪的变化,推动了音乐情绪的句句诉说之感。(谱例2)

谱例2

再如,歌剧《卡门》中的哈巴涅拉舞歌《爱情像一只顽皮鸟儿》(谱例3)中多次出现的三连音节奏型,若没有良好的节奏感,会把三连音节奏唱成前十六后八,这也是初学声乐的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演唱者将无法演绎出吉卜赛音乐的弹性特点,更无法给听众带来富有律动感的听觉体验。

谱例3

多数业余音乐爱好者在唱歌时,音准和节奏的把握能力会远次于专业音乐学习者,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视唱练耳的专业训练,对于音高、音准、音程关系、节奏、和弦等概念不清晰,大多只能靠听觉记忆和感性来演唱,容易出现跑调或合不上伴奏的情况。同样,一些视唱练耳能力不过关的音乐专业的学生也会出现此类现象,声乐专业课时连基本的音准节奏都会出错,导致声乐教师无法深入声乐作品进行讲解教学,一堂课也就浪费在教授节奏和音准上,声乐课变成了视唱练耳课,让声乐教师十分苦恼。另外,视唱练耳的学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声乐演唱者的内心听觉能力,从而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声音,根据听觉来调整音准、节奏等。因此,声乐专业的学生如果不重视内心听觉中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经常会害怕音唱不准,而不敢放声歌唱,合唱时也只能跟着旁边的人唱,重唱时会被其他声部带跑,在演出时与艺术指导的合作将难以进行,甚至会出现“琴缝音”的现象。

(二)视唱练耳有助于培养声乐演唱学习者的音乐感知能力

如果说节拍、音准和节奏是演唱声乐作品的框架,那么歌曲情感表达就是演绎声乐作品的灵魂。想要使得演唱达到更高水准,则需要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对于声乐专业的高校学生来说,获得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更为重要。音乐感知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音乐基础理论和感性听觉的支持。视唱练耳中将乐理与听音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训练听辨音程、和弦、旋律调性时,以最直观的方式体会不同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的听觉色彩差异,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例如最基本的大小调的音乐明暗色彩区别:大调的听觉色彩明亮稳定,一般用于表达积极向上的、激动的音乐情绪;小调的听觉色彩黯淡忧郁,一般用于表达忧伤、神秘等音乐情绪。许多民族音乐也有着自身的独特风格,如中国的五声调式、七声调式。欧洲的各类中古调式,也都具有鲜明的听觉色彩特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丰富了感性听觉能力,在分析声乐作品时,就可以快速地把握歌曲的音乐风格,准确的进行艺术处理。

作为演唱者,不仅要以单旋律线条和歌词内容为依据理解作品,还应该从伴奏织体、和声功能上把握音乐,根据和弦色彩的变化处理音乐。因此,声乐演唱者还需要一定的和声听辨能力。在演唱者与艺术指导合作时,许多声乐演唱学习者不会“听伴奏”,不懂得处理歌曲的音响效果,这主要就是由于欠缺和弦倾向的听辨能力。在视唱练耳中,和弦、和弦连接的听写、记谱的训练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般视唱练耳课程中会训练多和弦连接听写,这些素材都使用了常见的和弦走向,学生可以在练习中找到和弦进行的内在规律,从而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例如,在艺术歌曲《思乡》中,演唱者对音乐的聆听显得尤为重要,演唱和钢琴伴奏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钢琴伴奏的主旋律和演唱声部之间相互穿插,转变为右手强有力的八分音符柱式和弦和左手八度音程的重音渐强,从听觉上感受出音乐的厚重感增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越来越强烈。(谱例4中,前3小节为衔接A段与B段之间的间奏部分,钢琴旋律和A段相似,第4小节起为B段。)

谱例4

(三)视唱练耳有助于丰富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多声部演唱思维

多声思维是人类在多声部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中,随着多声感觉、听觉及多声欣赏习惯与能力的发展,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立体状的音乐思维方式。声乐演唱不只是独唱一种形式,还有重唱、合唱、轮唱等其他形式,所以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不仅需要掌握独唱能力,还应培养表现其他多声部演唱的能力。因此,为适应实际演出中多声部音乐的演唱需求,加强视唱练耳中的多声部训练就变得较为重要。

多声部视唱和多声部旋律听写是视唱练耳课程中培养多声部音乐思维的重要途径。多声部视唱非常考验学习者的听觉和音准,锻炼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每个人在团队合作唱谱时都需要仔细聆听对方的声部,从而调控自己的声部和声音,最终达成完美和谐的和声音乐效果。多声部旋律听写是建立在单声部旋律基础之上的训练形式,体现了包括和声、调性、节奏等因素在内的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旨在提高学习者分析音乐的能力。通过这些训练、考核的声乐演唱者便具备了与其他演唱者合作演唱多声部音乐的能力。

由此可见,视唱练耳的课程能够提升声乐学习者的基本音乐素养,通过读谱、唱谱等获得良好的听唱能力;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从多个音乐维度分析处理音乐作品,加深理解;能够丰富其多声部的演唱思维,从容应对各声部的挑战。

二、声乐学生学习视唱练耳时的要领

笔者在长期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经过大量观察、指导、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在笔者看来,进入大学本科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在视唱练耳学习方面应注意以下三个要点。

(一)听觉感知理性化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人们直观感受音乐从而获得审美认知。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才能有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处理,使得音乐表演富有张力。视唱练耳中的听觉分析就是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在听觉感性和理性知识间的转换,进而达到音乐音响和音乐理性概念间对应关系的转化,培养学生感性与理性认知的统一理解能力。因此在学习时,学生应注重将听觉感知理性化,使直观感受到的音响色彩飞跃至理性抽象。例如在分析音程时,可以先依据音乐的色彩,进行协和或不协和的分类,再加入熟悉的歌曲、乐曲选段进行记忆,最后从音阶的角度剖析。再如在听写旋律时,应注意旋律风格的特征来辨别调式调性。提高视唱练耳的关键是训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思维能力,继而强化对音乐语汇的认知,最终能够形成敏锐的听辨能力,快速理解音乐的风格特征,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表达。

(二)视唱练习规范化

在建立听觉思维体系的同时,还需要配合正确的视唱训练方法进行提高练习。视唱是积累音乐语汇、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声乐学习者应该尤其重视,并对自己有具体要求。首先,学习者应意识到作为音乐骨干的节拍、节奏的重要性。为培养准确的节拍、节奏感,学习者要养成用手按照规范的指挥图示划拍来组织节奏的习惯。其次,旋律、力度、速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在歌唱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视唱时,学习者要注意音高、节奏准确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速度、强弱力度等要素。另外,还要加强基本乐理的学习,特别是音乐术语要清晰,这样才能知道整首歌曲的速度记号、音乐的强弱对比、情绪的表达。

视唱练耳不是理论技术的孤岛,而是与音乐表演紧密结合的实践学科,提升音乐审美、提高音乐表现力是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音准、节奏等基本要素都正确的情况下,学习者还要注意发掘视唱曲的音乐美,充分体会音乐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音乐情感魅力美。

最后,在单声部视唱水平达到一定熟练度后,应该加入多声部视唱练习。学习者可以通过优秀的多声部视唱教材,或者参与合唱艺术团的排练,在各类多声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让视唱练耳能力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提高和发展。

(三)融入多元音乐文化

要全面提升演唱者的音乐综合素质,就要提升音乐表现力、音乐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演唱者在视唱练耳的技术层面得到发展的同时,视唱和听辨广泛、丰富的视唱练耳素材。这些素材不应该只拘泥于某一个风格的作品,要融入多元音乐文化,这样才能丰富学习者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学习时,我们通常可以对比国内外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也可以结合音乐史分析不同时期作品的艺术风格。以中国民族音乐为例,江南民歌小调多用五声调式,多为级进旋律,曲风优雅婉转,而陕北地区民歌偏向于用七声调式,多为大跳跃旋律,是以一个纯四度加大二度或两个纯四度的叠置,曲风豪迈粗犷。演唱者可以根据谱例,融合音乐文化背景,感知音乐风格,这种方法不仅加强了音乐文化素养,还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认知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声乐学习者应注重将听觉感知理性化,养成快速理解音乐风格进而理性表达音乐作品的能力;应规范练习视唱,循序渐进,对症下药,准确地唱好每一首乐谱;应融入多元音乐文化,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的有机结合示例

以下笔者以《伟大的灵魂高贵的心》为例,展示将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

《伟大的灵魂高贵的心》这首作品是莫扎特于1789年创作的一首音乐会咏叹调。演唱者可以根据创作背景以及谱面确定歌曲为古典主义风格,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和歌词大意之后,首先结合视唱练耳开始进行歌曲预习的工作。

学唱歌曲的第一步就是借助钢琴反复读谱视唱,主要解决节奏、音准等基本问题。通读全谱后,进行曲式分析,根据乐句走向和歌词来标记呼吸气口、难点乐段等。本首作品为两种速度的二段体结构,其曲式结构(表1)如下:

表1 《伟大的灵魂高贵的心》曲式结构

在对作品做分析之后,针对本曲的难点旋律、节奏,开展逐句视唱练习。旋律视唱可以剖析音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找准音高规律。例如,谱例5中的乐句是从F大调转向降B大调变化的过渡,初学者比较容易出现音准偏差,需要对调性变化的充分把握;又如,谱例6中的乐句都为弱起节奏,多用大切分的节奏型,需要初学者根据指挥图示挥拍来规范练习,由慢到快的单句训练,才能保证节奏清晰、音准把控自如。诸如此类在于速度、力度、强弱变化的难点,也需要演唱者深入剖析谱面的最基本音乐元素,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进行训练。

谱例5

谱例6

在基本的技术重难点分析完毕后,开始读懂每一个词,并朗读歌词,再加节奏朗读歌词。一定要将难点单练和完整多练有机统一,唱准谱面要求,切忌盲目模仿示范音频,处理基本的细节问题要恰当,否则将会影响演唱的二度创作,从而得不偿失。

视唱练耳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音乐表演实践。它与声乐演唱紧密关联,视唱练耳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声乐演唱能力的科学发展。解决了演唱技巧方面的问题,歌曲的艺术处理同样重要,在了解了歌词的含义和各音乐语汇的关系之后,如何将技巧与情感高度融合,成为每名表演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视唱练耳的练习不可仅仅停留于技术层面,应该回归音乐的本质——从声乐演唱中来,到声乐演唱中去。

声乐作品与视唱练耳的有机结合诠释了音乐性表达和综合技术的完美统一。在《伟大的灵魂高贵的心》的歌曲处理过程中,应先把握作品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音乐处理不可太过于随意,必须严谨、规范;音色上要做到干净、圆润、饱满、统一;起音和字头要准确并且坚定明晰,切忌模糊的字头以及滑音,咬字应准确且从容。在情感把握上,全曲应贯彻坚定、怒斥的语气,将主人公的愤怒不满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这都是在片段式练习的基础上达成的,体现出了视唱练耳真正的审美价值取向。声乐演唱与视唱练耳两门学科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良性发展,因此只有将视唱练耳回归音乐本质,突出音乐的歌唱性,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者的乐感、音乐表现力,丰富学习者的心理审美认知。

总而言之,视唱练耳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声乐作品要想通过歌者完美的演绎诠释与高标准的视唱练耳练习是密不可分的。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声音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视唱练耳基本的音准、节奏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注意在视唱练耳课上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即音乐表情,把乐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音乐表情术语和音乐情感术语是指谱面上已有的信息,音乐情绪的把握离不开演唱者对音乐术语的准确理解。演唱者通过作品二度创作,情感真实的表达,演绎出的音乐才会感人至深。因此,声乐学习者应立足视唱练耳专业理论实践,注重其与声乐演唱的有机结合,形成专业课程间的良性互补,从而引领自身演唱水平不断提升发展。

猜你喜欢

谱例演唱者音准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论发声练习与歌唱的关系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Encore4.5制谱软件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在《乐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索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