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教材德育因子,发挥课堂立德树人功能
2022-04-11曹磊曹铃
曹磊 曹铃
【摘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类课文共选编三十多篇,体现了重要的德育价值。革命传统类课文中激荡的文字、精美的插图、精心的课后训练直抵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立足课文中的内容、插图和课后训练,让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革命传统 德育 内容 插图 训练
语文学科在推进学科德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类课文共选编三十多篇,并随着年级的升高,篇数不断增加,体现了重要的德育价值。革命传统类课文中激荡的文字、精美的插图、精心的课后训练设计等直抵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让学生继承革命传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立足课文内容,发挥德育作用
革命传统类课文,是革命精神的写照,折射出思想的光辉。教师要借助课文内容,发挥潜移默化和感染作用,落实理想信念教育。
(一)补充背景,深化时代认识
对于革命传统类课文教学,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对于历史背景资料及人物情况了解的程度。目前,绝大部分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应发挥教学智慧,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补充资料,发挥出背景资料的教学价值。如在教学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学生对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欺凌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疑问,特别是对于“租界”这个名词存在疑惑。此时,教师巧妙地补充有关租界的资料:租界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租界内实行自主治理,享受一定的特权。此时,补充资料恰到好处。学生对于“租界”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明白了“租界”出现的背后就是国家的弱小,落后就要挨打,更加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品质
革命传统类课文是语言的典范,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载体。在教学时,教师要把革命传统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两者相结合。革命传统类课文,往往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来表现和塑造人物形象。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反复研读、揣摩文字背后的内涵。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课文在描写壮士们在山顶面对敌人的场景时,就对壮士们的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中课文中的一个“砸”字用得精妙。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砸”字,反复品读,读出“砸”字背后的内涵:“砸”字表达了五位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将所有的力气和愤怒都集中到了这一块块石头上,拼尽全力要砸死敌人,为的就是更好地保护好连队和群众。狼牙山五壮士伟岸的形象渐渐在同学们心目中高大起来,学生们也深深佩服他们英勇顽强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对比勾连,强化价值认同
革命传统类课文大多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彰显了丰富的人文情怀,引领着学生的价值导向。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找到课文中内容与当下现实生活的对应点。如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故事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那个极其艰苦的年代,物资的匮乏导致许许多多的战士倒在了草地上。教学时,教师可进行对比,联系同学们的幸福生活,让学生明白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革命品质。又如六年級下册《为人民服务》一课,文中无私奉献的张思德与当今疫情期间的“最美逆行者”何其相似。教学时,教师应联系疫情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真切告诉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张思德”,他们用自己的平凡之举,创造了一个个生命中的奇迹。因此,教师应将过去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勾连,审视不同历史时期革命精神所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时代价值,强化其价值认同感,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梳理课文插图,渗透德育功能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插图独具匠心,色彩丰富。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有的不止一幅。其中,革命传统类课文的插图深深地打上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烙印。教师应有效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育人功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一)想象插图背后的德育画面
插图的背后往往是一个个鲜活画面的定格,蕴含着感人的瞬间和动人的细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想象图画背后的育人素材,深化学生的思想情感。如三年级上册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插图就是白求恩大夫为伤员救治手术的图片。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插图,想象当时白求恩大夫在枪林弹雨下争分夺秒为伤者做手术的情境:硝烟滚滚,弹片纷飞,白求恩大夫就是在这样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完成了一台又一台手术。通过想象,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白求恩大夫不怕牺牲、救死扶伤的伟大形象就出现在学生脑海中。
(二)拓展插图以外的德育故事
插图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感人的故事或丰富的意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图画背后的育人素材,了解插图背后的人和事,拓展学生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如二年级下册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插图选用的是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雕塑整体呈现的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雷锋叔叔形象,他面含微笑,正大步向我们走来,反映了军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与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无形间相互呼应。此外,教师可以拓展补充一些图片、视频,介绍雷锋叔叔感人肺腑的事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雷锋叔叔,感受雷锋叔叔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借此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关注课后训练,创新德育实践
革命传统类课文的课后训练设计独具特色,不论课后习题,还是“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都在无形中渗透了许多有益的德育实践素材。教师应重视课后训练,提升其育人价值。
(一)在课后习题中丰富育人涵养
革命传统类课文后的习题中也蕴含着不少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如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课后练习题中设计的活动:课文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在练习题中的活动设计中,人物分别来自不同领域,有的是在国家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的是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题目看似简单,但锻炼了学生对红色资料的搜集能力、阅读整理能力、设计布局能力等。学生在完成手抄报的过程中,内化了杰出人物的故事和精神,升华了认识和理解。
(二)在“阅读链接”中打开育人视野
阅读链接是课文的有效补充。教材在许多革命传统类课文后都安排了课后阅读链接,如四年级下册课文《黄继光》的课后阅读链接是《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五年级上册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后阅读链接是《七子之歌(节选)》,五年级下册课文《军神》的课后阅读链接是《丰碑》,六年级上册课文《灯光》的课后阅读链接是《囚歌》,六年级下册课文《为人民服务》的课后阅读链接是《十里长街送总理》等。这些阅读链接作为一个很好的红色阅读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的机会,打开了学生阅读的视野,并在阅读中有效扩大了育人的视野。
(三)在“快乐读书吧”中形成育人合力
“快乐读书吧”栏目的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材还在“快乐读书吧”栏目中推荐红色经典阅读,如六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中推荐了学生耳熟能详的革命文学作品《小兵张嘎》,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红色经典书籍,从阅读一篇到阅读一本,发挥阅读的强大育人力量,以阅读的方式内化革命精神,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
语文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革命传统类课文在语文教材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教师在发掘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的同时,要重视释放其隐含的德育价值,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持续发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