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学习成效影响因素探析

2022-04-08段晓燕孙洪生张国徽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教师

段晓燕,孙洪生 ,张国徽

(1.河北北方学院 教务处;2.河北北方学院 党政办公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1999年,我国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正式拉开了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的序幕。[1]2020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4,183万人,毛入学率高达54.4%。可见,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发展,并开始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等特征。[2]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传统的严进宽出的教学和管理意识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多重因素造成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育质量面临诸多问题。评价高校的教育质量,归根结底是要看大学生的学习成效,大学生的学习质量是高校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3]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来讲,因诸多保障条件所限,其影响因素也极为复杂。河北北方学院作为河北省第二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提升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当前首要任务。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通过对河北北方学院学生学习动力、专业兴趣,教师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环境、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调研,进而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成效的非智力因素,即学生主观因素和学校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性措施,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学运行各环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内涵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为河北北方学院15个教学单位,70个招生专业在校本科生,在充分考虑校区、学院、专业、年级等结构的基础上,抽取了2,35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从学生的评价与认知角度,全面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诸多因素。调查所使用的问卷是在进行了广泛的文献调研基础上,根据学校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由课题组研究设计完成。

二、调查情况综述

(一)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覆盖大一至大四年级,共抽样2,359名学生。其中,男生765人,占比32.43%;女生1,594人,占比67.57%,男女生比例大致与在校男女生比例相当。按年级划分,大一年级766人,占比32.47%;大二年级603人,占比25.56%;大三年级764人,占比32.39%;大四年级226人,占比9.58%。从在校平均成绩分布来看,90分以上者84人,占比3.56%;81-89分1,043人,占比44.21%;70-80分1,030人,占比43.66%;低于70分者202人,占比8.56%。

(二)学习兴趣

绝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树立优良学风,端正学习态度方面,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他因素依次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管理与服务、改善教学条件等。

通过调查发现,仅有51.21%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而在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中,对专业的兴趣、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水平、教学内容、学校的学习氛围等因素居前,其他如教学条件、教学资源、课程设置、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教学管理、家庭因素等因素位列其后。对于专业比较了解的学生仅占23.19%,而且多数的学生对于专业的了解是通过网络或校外途径获得,而非学校教育渠道,说明专业思想教育亟待加强。

对于上述问题,不同校区、学院、性别、年级之间差异均不明显。高考录取分数较低、认可度较差的某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均有明显不足,但和成绩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平均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对专业的了解等指标上都明显高于样本均数,对学习兴趣的影响,他们认为教师的影响要大于专业兴趣。而70分以下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对专业的了解等方面,则明显低于抽样样本平均数。其他的分布人群,也随着成绩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动因调查情况

(三)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因素在性别、年级、校区、学院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和成绩分布相关性较大。如90分以上的学生经常参与课堂互动的占52.38%、经常与同学交流的占44.05%、每天参加课外学习3小时以上者占28.58%,这三个环节明显高于样本均数,而70分以下的学生上述三项的占比分别为19.31%、10.4%和7.43%,则明显低于样本均数。(见表2)

表2 学习过程调查情况

(四)教师因素

调查发现,约2/3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比较满意,但仍有1/3的学生对教师评价一般或不满意。对于教师应该提高的方面,学生的希望依次为教学方法与专业知识、课堂组织能力、交流互动、关心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这也表明教师能力提升的任务还很重。

平均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与设计的满意度为73.81%,对教学方法与课堂效果的满意度为76.19%;而70分以下的学生分别为54.95%和55.94%,显示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低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成绩越好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越高。(见表3)

表3 教师教学评价情况

(五)办学条件与环境

有56.51%的学生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比较满意,但仍有43.49%的学生不满意,有待改进的方面依次为住宿条件、食堂餐饮质量、图书馆服务、教室条件、实验实习场所等。仅有41.88%的学生对学风比较满意,学风较差的原因主要是学习气氛不浓,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学习不认真等。

(六)管理与服务

有67.49%的学生对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比较满意,按排序依次为教学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管理、就业与学习指导、任课教师的态度与水平、课外拓展活动等。学生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依次为增加实训机会、加强教师指导、营造学习氛围、调整学习心态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主观因素和学校因素两方面,具体总结如下,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影响因素

1.学生主观因素。第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指向性的核心因素,[4]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和核心。[5]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步入大学后,很容易从中学阶段紧张的学习状态中松懈下来,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有的学生对大学的理想期望值与现实相差较大,自觉难以实现人生价值,进而产生烦躁、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厌学。还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学习兴趣水平降低,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第二,心理因素。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有的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量大,学生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自控能力不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力不足。

第三,学习目标。部分学生满足于及格水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上没有制定短、中、长期学习计划,盲从随意,忽左忽右,学习动力难以持久,或设定的目标不切实际,久而久之出现厌学心理。

第四,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模式与高中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具有显著的广泛性、专业性、自主性和灵活性。[6]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抓不住学习重点,课堂教学参与度低。[7]同时,由于大学课程门类多、差异大,很多学生不能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

第五,专业兴趣。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或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够,学习意识不强,课堂教学参与度较低,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较少,甚至有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等不良现象。自主学习意识明显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并且互相影响,造成群体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学习效果降低。

2.学校因素。第一,教师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学习与应用接受较慢,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观念,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8]教学方式单一,课堂互动较少,不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忽略了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第二,专业结构。目前,学校共开设70多个本科专业,规模大,资源分散。在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上,有的专业设置过细、知识结构单一,实践技能训练不足,实习基地和实训场所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专业结构设置需进一步优化。

第三,教学管理水平。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有关职能处室专职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教学单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多为年轻兼职教师,缺乏管理经验,流动性大,影响新的教学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导致教学改革推进缓慢,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向和持续改进力度不够。

第四,教育评价方式。近年来加强了对学生的过程考核,但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很多教师以过程性考核等同于形成性评价,对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改进重视不够,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难以完全落实。

(二)改进措施

1.学生方面。第一,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要做好职业规划,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学习才会保持持久的动力。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做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第二,及时转变学习理念。在学习中,要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以建立专业思维范式。[9]

第三,明确学习目标。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保持学习动力的关键,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符合教育规律和培养要求,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循序渐进,适时调整,逐步增强获得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第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是需要付出长时间的辛苦努力才能够取得成效的过程,这就需要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精勤不倦、持之以恒。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同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就更多,面对挫折与困难,要积极应对,注重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心理素质,勤奋不辍,提高学习内动力。

2.学校方面。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主观因素的总根源,思想根基稳固,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高校担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育人之要,德育为先。要加强思政教育,全面推进“三全育人”,不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二,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上,以专业认证为标准、以转型发展明方向、以一流专业强特色,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在课程建设上,充分落实OBE教育理念,聚焦课程思政和五类“金课”建设,以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为重点,强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解决了师德师风问题,教师才能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倾心教学、研究教学。同时,要加强对新教学理念与技术方法的专题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能力与水平。

第四,加强专业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专业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向、学有方法、学有力量。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和职业感受,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积极应对挫折,以良好的心态完成学业。

第五,加强学风建设。要严肃考风考纪,严把考核质量关,不断探索学业考核方式改革,以“考风”促“学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进形成性评价方法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同时,学生管理与服务部门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做好针对性工作,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培养与服务的中心。

第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多维度、全过程、全覆盖的教育评价机制。同时,及时修订完善教育评价相关制度,加强教学信息反馈,做好持续改进,切实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关注大学生学习成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