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分析的地方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产教融合研究

2022-04-08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外贸英语专业产教

黄 芳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旅游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为进一步落实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内涵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将产教融合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上升为国家教育战略层面。此外,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又印发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人才、产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举措。这体现了国家对产教融合的高度重视,对高职院校、企业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联动、协同育人的角色定位。

当下,大数据、智能化技术迅速发展,不断推进传统外贸、翻译、教育行业转型升级,催生出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翻译、在线教育新形态,使社会对语言类人才的结构、能力和素质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目前,地方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明显落后于产业的变化,脱离市场的需求,致使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弱、迁移能力不足。为培养服务新战略、新业态的外语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在明确企业需求基础上,探索推动地方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企业需求实时对接、动态融合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产教融合的研究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一)研究现状

产教融合已成为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高职应用英语专业产教融合的研究也日趋增多,主要聚焦于3个主题:(1)校企合作基地建设[1];(2)实习实训模式及思考,反映了文科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共性问题,应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特殊性,构建适合高职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2-3];(3)英语专业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提出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等核心要素方面进行改革[4-8]。

已有研究角度丰富,但存在以下问题:(1)多产教融合定性研究,缺少基于企业需求调研的定量研究;(2)多学校层面的产教融合宏观研究,缺少具体专业的微观研究;(3)多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产教融合研究,缺少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研究;(4)缺少针对英语专业校企合作路径的研究及实践。然而,由于区域、对口的公司规模、岗位职责差异,现有的产教融合模式如“订单式人才”“冠名班”等直接应用于英语专业产教融合中,会出现“水土不服”症状。因此,深入调研地方企业需求和对产教融合的诉求,探索促进高职英语专业产教融合的路径显得尤为必要。

(二)面临的挑战

因区域、企业、学校实际情况、政策不同,非省会、非经济强市的地方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产教融合面临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由于英语专业缺少直接针对的产业、行业,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不明显[8],地方高职院校可选择的对口合作企业数量不足、规模较小。以跨境电商企业为例,企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而在四、五线或偏内陆城市以小微外贸企业为主,接纳毕业生实习或顶岗的数量有限。二是规模有限的地方中小微企业,吸纳实习生数量有限,致使学生实习分散,且通勤距离较长,增加校企双方管理难度。三是学校、企业、学生利益不平衡。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利益诉求集中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就业等人才培养过程方面的合作,而企业需要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如销量业绩增加、员工内部培训、人力资源支持等。然而教育是公益性的,短期无法直接满足企业经济利益的需求,造成企业缺乏与高职院校长久合作办学的驱动力。此外,学生参与顶岗实习能否获得报酬及奖惩标准的制定,是影响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积极性的因素之一。四是现有的校企合作方式不够深入,无法实现跟岗对接。一方面,因理论知识和授课技巧不足,企业兼职授课教师育人的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外加企业时间、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内部员工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校内育人以兼职授课和讲座为主要形式,并未深入参与校园职业文化建设和校内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致使校外和校内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共同切磋、互相指导的目标难以实现。五是缺少政府和学校层面的激励政策和保障制度,无法规范产教融合中企业的角色和地位,致使企业缺少协同育人的动力。

二、地方企业需求和对产教融合诉求的分析

需求分析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内省等手段探索需求的方法[9]。国外研究表明完善的分析模型可分为“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前者指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而后者指未来工作环境对学习者的要求。文秋芳指出需求分析包括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其中个人需求指学生当前英语水平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10]。文章采用社会需求分析概念,旨在挖掘行业和区域产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为推进地方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产教融合提供依据。为此,课程组向本土30家企业员工和主管分发《企业对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需求和产教融合》问卷,回收28份,有效样本28份,并从58同城、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三家平台收集来自衢州、安庆、十堰、宝鸡、绵阳、茂名6座城市的40家企业外语人才招聘信息,调查有一定校企合作基础但落后于省会和经济发达强市的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对产教融合的诉求。

整理企业问卷和招聘广告的职位描述后发现,面向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岗位包括外贸销售(含跨境专员)、行政助理、培训教师、销售人员4类。其中,培训教师受双减政策影响、需求缩小,行政助理和销售人员招聘的毕业生专业多为不限,为精准了解专业对口的岗位要求,调研重点关注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外贸企业招聘最多的岗位是外贸销售和跨境电商运营,其次是外贸跟单和产品编辑及翻译;职业能力需求方面,67%的企业认为邮件写作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英语口语和熟悉外贸出口工作流程是高职英语毕业生必备的职业能力;企业希望实习生能够胜任客户维护、英文产品发布、竞品和竞对分析、图片和视频处理以及后台数据分析等工作;而在职业素养方面,敬业和责任心是企业普遍看重的,紧随其后的是抗压能力和学习能力,详见表1。

表1 企业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

要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关键在于了解企业产教融合意向和诉求。调研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最大动力是院校能否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员工,应用英语专业教师能否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或在顶岗实习中提高企业的利润。在参与方式选择中,企业均愿意为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部分企业愿意与院校共建实训基地,详见表2。

表2 地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向调查

分析可知,企业需要会英语、懂外贸、能操作、可分析、擅沟通的复合型英语技能人才,但由于目前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人才供给质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致使企业缺少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要激发企业积极性,关键是作为供给侧的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要有一定的市场靶向。基于企业需求精准专业定位,并依此提升自身培养外向型人才的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成长为地区的人才服务高地,推动自身内涵发展,增加对区域企业的吸引力。

三、基于需求分析的应用英语专业产教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明确地方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的新定位和产教融合的目标

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倡导的经贸全球化和互联网+背景所带来的信息化与共享时代背景,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对应的岗位和行业需求发生了变化,这要求其专业定位要紧跟时代变化趋势。以区域外向型优势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 应用英语专业应着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 熟悉贸易对象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状况和贸易规则, 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和跨文化交际技能,为区域内优势产业产品出口提供开发、维护客户、外贸跟单、制单、翻译和独立操作跨境电商平台服务的复合型外贸人才。

产教融合目标:(1)校企协同育人。调整和兼顾职业院校的育人诉求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诉求,整合学校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设备,使地方企业和学校同为育人的主体。借助企业的实践变化,更新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知工作岗位知识的变化、提升学生知识转化成技能的能力,帮助毕业生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同时节约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2)教育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互相融合,破解产教脱节问题。地方院校需要面向市场、企业需求办学,促进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职业资格、综合素质等教育链的因素与产业链的岗位需求、职业标准等要素对接。企业则可以通过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参编实训教材、指导教师和学生实训操作等方式,主动将人才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实现产教融合。

(二)构建外部合作、内部对接的应用英语专业产教融合体系

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应面向区域、立足区域,人才培养方向顺应区域发展要求,培养规格、内容动态对接行业新发展,这要求各个主体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协同育人。目前,许多地方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产教融合有配套政策,开展形式多样,如“冠名班、产业学院、订单班”等。但由于存在区域经济结构、专业规模、实习要求等因素的差异,应用英语专业并不能直接照搬上述方式,而应依托企业和市场需求探索适合自身的产教融合路径。以本市为例,目前地方政府大力培育数字经济、美丽经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商产业、文化创意、乡村振兴等与重点领域紧密对接的特色专业,其中跨境电商和外贸是政府近年重点支持的行业,必然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这奠定了应用英语专业产教融合的方向——培育服务于区域外贸发展的应用型语言人才,增强师生外贸行业的服务能力。但当下,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课程内容、实践安排未能适应区域行业的新要求,需要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各尽其力,推动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鉴于此,提出“外部融合、内部对接”方式,推动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共同行动、精准发力,实现育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1)外部合作方面,寻求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提升发展质量和促进专业内涵建设。首先,通过跨区域校校合作,地方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需要走出去,与发达地区实力强的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建立师资互访、资源共享、合作共研等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进而缩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地域差异。其次,产教融合是“提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围绕地方企业岗位发展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互派人员培训、共建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实现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如企业派驻业务骨干指导院校英语专业师生的实操类课程,帮助其了解平台最新规则、操作新方法、行业新理念,参与人才方案制定和教材编写,促进育人方向明晰化、育人方式动态化和育人效果精准化。反之,应用英语专业可定期派教师和学生前往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提供翻译校对和员工英语培训等服务,用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企业的发展。通过双方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实现校企双赢,为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制度体系是产教融合的保障,政府牵头,设置产教融合指导协会或委员会,由企业业务骨干、行业协会代表、学校代表和专业带头人等组成,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委员会实行例会商讨制度,在充分沟通和互惠共赢基础上,共同制定大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条例和产教融合推进细则,共同协调和管理产教融合相关事宜。同时,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可同时面向企业代表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为双方搭建一个共同学习、跟进行业发展的平台。

(2)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就应用英语专业而言,内在的人才培育质量和服务能力是增强对企业和市场吸引力的关键,专业内部的调整和改革就势在必行。为顺应区域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专业内部应推行五个对接。一是课程的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地区相关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建设的课程内容[9],鉴于大部分应用英语毕业生所从事的是外贸类相关工作,而数字化外贸、跨境电商是不少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行业,因此可将课程内容定位于外贸行业技能的培养,包括语言技能课(综合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第二外语、商务英语口译笔译、贸易对象国概况)、外贸实务课(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外贸函电、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跨境电商运营与推广)和能力拓展课(网络营销、美工与图片处理、外贸市场调研、跟岗实训等),以此对接产业新需求。二是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对接,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专业教师可向行业专家介绍理论知识和授课技巧,而行业专家可以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动态和提高实践能力,互相协助推动产教融合。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根据企业业务流程,设计实践课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完成外贸业务过程中熟悉国贸和跨境电商知识,树立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促进应用英语教学实现工学结合。四是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推行跨境电商和实用英语1+X证书制度,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五是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对接。在借助企业力量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的同时,英语专业师生可为地方企业提供翻译校对、协助市场开发、客户维护、员工英语培训等服务,以此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专业实践要求,教师可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和教材编写过程中,学生则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实现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的融合。

四、小结

地方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是高职院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商,助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是目前许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目标之一。这对高职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专业调整应跟上区域外贸行业的发展趋势,产教融合则可一定程度上提升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的适应性,解决企业需求与专业教育脱节的困境。基于企业需求调查,应用英语专业可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政合作,为产教融合发展注入活力、动力和保障,而内部的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对接,有助于参与主体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实时对接。这不仅有助于应用英语专业产教融合的可持续性深化发展,也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专业建设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外贸英语专业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