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2-04-08叶品菊胡远望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师校企院校

叶品菊,胡远望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与大数据学院;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直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最为核心的议题,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急需大量的拔尖创新人才[1],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断创新,但要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自然对接,仍然困难重重。

现代学徒制是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校企一体化育人的重要措施,是推动教育改革、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2]。现代学徒制改革实施以来,国内高等职业院校全力推进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有不足:(1)创新课程相对缺乏,系统创新训练不足。(2)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双师”教学团队不强。(3)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模式创新不够。(4)教学评价相对简单,考核评价系统不全。

本文针对课程体系、教师的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进行研究,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为现代学徒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背景

实施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行业产业需求相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3]。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实施基础是校企深度合作,主导力量是学校教师、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实施主体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传授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目前,教育部已经发布了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拟新增194个试点单位[4]。随着高职院校对现代学徒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学徒制体系将逐步形成。新型现代学徒制体系的形成能有效推动职业教育提档升级,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我国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为了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关键是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保障是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核心是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

我国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紧迫责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5]。

(一)创新课程相对缺乏,系统创新训练不足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是关键。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一直受到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应该遵循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全力推进创新创业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一直在不断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和创新课程分离[6],没有形成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真正融合的课程体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限制。

(二)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双师”教学团队不强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扩大,高职院校不断引进新教师。高职院校普遍现象是,教师队伍中有大量年轻教师,“双师”教学团队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年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阻碍了专业发展,限制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模式创新不够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后,技术更新迅速,导致学校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与企业的需求没有很好地衔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知识的储备和自学能力上也有待提升,因此要形成完全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非常大的难度。高职院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7],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评价相对简单,考核评价系统不全

对江苏5所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评价进行了调研,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从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考核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最终成绩主要由态度性评价(平时综合表现)、知识性评价(阶段项目成绩)和综合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构成。这样的评价方式难以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很难挖掘学生的好奇心,也会淘汰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等文件发布以来[8],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创新机制,积极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高职院校与合作行业企业基于现代学徒制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一)构建“递阶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构建“递阶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校企协同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图1所示。将创新教育融入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融入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打造行动性课堂,将企业新项目的开发流程等创新“配方”融入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意、创新思考能力。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课程,将企业最新、最实用的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运用项目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图1 课程体系构建图

(二)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需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9]。“双师”教学团队是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力军[10]。

构建卓越的“双师”教师团队,实现双师的协同育人。校企共同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互聘互用、专兼结合”的管理机制。企业和学校形成良性互动效应,企业方面,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建立完善的企业导师资源库。学校优化“双师型”教师的企业访问实践考评制度,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如图2所示。

图2 师资队伍建设图

(三)构建“角色扮演,分组教学,跟岗实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要求,创新教学机制,校企共建课堂,构建“角色扮演,分组教学,跟岗实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图3所示。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学生双重身份的转换,学校的“分组教学”与企业师徒形式的“跟岗实训”相融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一体化育人。

图3 教学模式创新图

(四)实施“五位一体” 的教学评价模式

实施立体化多元评价,保证教学模式能顺利执行。考评机制是教学改革实施过程的重要元素,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要元素,注重学生自主评价,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实施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坚持学业评价和学徒评价两项评价占同等重要的位置,采用院校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企业评价和行业组织评价“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如图4所示。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间的互评来培养学生客观评价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增强后续工作的自信心。

四、小结

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出的一条新道路,具有多方面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探索一种更高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基于协同育人理念,加强校企间的协同合作,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形成办学特色。研究成果将充盈现代学徒制教育的理论体系。

(3)本研究为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与改革带来了重要契约,有助于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同时,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指引了新的方向。研究有助于推动职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多层次”实践教学基地为现代学徒制教育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现代学徒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猜你喜欢

双师校企院校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