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SC“命题说话”词汇语法规范项常见偏误及对策分析
——以Q学院为例

2022-04-08山娅兰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偏误应试流行语

山娅兰

(曲靖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普通话水平测试(PUTONGHUA SHUIPING CESHI,缩写为PSC)是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的标准参照性考试。[1]试卷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字词”“朗读”和“命题说话”,其中“命题说话”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分值占比为40%,是四题中分值最高的一项。命题说话项与前三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文字凭借,应试人不仅要注意语音的标准度,还要注意词汇语法的规范性、语句的流畅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等,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再加上很多应试者焦虑紧张,极易暴露各种发音和表达问题,因此也是最能体现应试者普通话实际水平的一项。

命题说话的三个主要评分项中,语音标准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相对较为直观,标准也更容易把握,但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则较难把握。这是由于应试人普通话的口语水平首先体现在语音这个明显的物质外壳上,相对于语音,词汇语法是更为深层的两个系统,特别是语法直觉性小,隐蔽性最大。[2]由于词汇语法规范程度隐蔽性较强且评判难度较大,使得很多普通话学习者和应试人只关注语音,很少甚至几乎不关注词汇语法规范,导致PSC命题说话中词汇语法问题频出。实际上语音、词汇、语法是不可分割的语言三要素,普通话和方言之间词汇语法的差异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在普通话学习和测试中,词汇语法规范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随机抽取了Q学院学生2021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140份样本(其中有效样本138份),分析其词汇语法规范情况并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同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一、偏误分析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将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分为三级:词汇、语法规范;词汇、语法偶有不规范的情况;词汇、语法屡有不规范的情况。但究竟如何界定“不规范”,如前文所述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争议性。基于语言演变的复杂性和语用的多元性,本文采取的是吕叔湘先生在谈及一般语文词典收录新词新义的问题时的“与其失之于严,无宁失之于宽”[3]原则,采用相对宽容和有弹性的评判标准,将词汇语法偏误界定为:使用了典型的方言词汇或方言语法结构、不规范的外来词和网络用语、明显的病句。

(一)偏误数量

本文共随机抽取140份录音样本,其中有效样本138份(2份有效话语不足30秒,以无效卷处理),共出现词汇语法偏误290例,平均每份样本出现偏误2.1例。24份样本未出现明显词汇语法偏误,其余114份样本词汇语法偏误最低为1次,最多为10次。偏误次数比例最高的为1次,有32份,占比23.2%;最低的为7次和10次,各有1份,均占比0.7%。

表1 138个录音样本中词汇语法偏误数量统计

(二)偏误类型

290例偏误中,一类是受方言影响出现的典型方言词、方言语法现象,在此称为“方言性词汇语法偏误”;另一类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现象,在此称为“非方言性词汇语法偏误”。本文抽取样本均来自在读本科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与社会考生相比普通话熟练程度也更高,且多为云南籍考生,与普通话词汇和语法差异不大,因此其偏误主要集中于非方言性的,方言性偏误较少。

表2 290例词汇语法偏误类型统计

1.方言性词汇语法偏误。方言性词汇语法偏误出现次数不多,只有11例,占比3.8%,其中又多为词汇偏误,语法偏误较少。这是因为应试人多为云南籍,而云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与普通话词汇语法差异不明显,尤其是语法的一致性较强。但是,方言性词汇语法偏误虽然占比较小,却对整体语言面貌的影响很大,也是PSC测查的重点。是否出现典型方言性质的词汇、语法现象,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词汇、语法评定的主要视点。[4]

2.非方言性词汇语法偏误。这一类词汇语法偏误不是由于应试者方言影响造成的负迁移,而是在语流中词汇语法运用的一些失误,类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病句”,主要有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语序不当、成分冗余或残缺、逻辑不清、虚词误用等。

(1)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命题说话语法偏误中最常见的类型,因为搭配不仅是语义问题,更是语法、语用问题,再加上考生在测试过程中普遍心情紧张,导致用词不准确、语义或语法搭配违和等情况频频发生。

①后来我们家添置了另一只小狗。(动宾搭配不当)

②我的舍友是一个按时的小哥哥。(定中搭配不当)

③当我心情比较贫困的时候,就会想吃一些甜的东西。(主谓搭配不当)

④他的肺活量很多。(主谓搭配不当)

表3 方言性词汇语法偏误列举

⑤教师在我们的心中是一名光辉的职业。(量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⑥我曾看过一道新闻。(量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⑦我特别喜欢秋天这个季节,因为它是丰收的果实。(主宾搭配不当)

例①的动词“添置”与宾语“小狗”搭配不当,应改为“买”;例②的定语“按时”和中心语“小哥哥”搭配不当,应改为“准时”;例③和例④均为主谓结构搭配不当,例③的“心情”和“贫困”搭配不当,例④的“肺活量”和“多”搭配不当,应分别改为“心情不好”和“肺活量很大”;例⑤的偏正结构中量词“名”和“职业”搭配不当,应改为“一个光辉的职业”;例⑥的量词“道”和“新闻”搭配不当,应改为“一则新闻”;例⑦中的主语“它(秋天)”与宾语“果实”搭配不当,应改为“它是丰收的季节”。

(2)结构混乱。口语表达过程中酝酿语言的时间较短,句子一长就很容易结构套叠、关系紊乱、语义纠缠不清。

⑧我所在的集体是在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句式杂糅)

⑨(纳西族的)衣服是很有特点的,女生的是披星戴月,非常地勤劳。(偷换主语)

例⑧将“我所在的集体是……”和“我所在的集体位于……”杂糅在一起;例⑨的三个分句主语都是指“衣服”,但这个第三分句从语义上来说主语应该是“女生”,应改为“(纳西族的)衣服是很有特点的,女性的是披星戴月,象征着她们的勤劳。”

(3)表意不明。部分应试人由于畏惧命题说话,心理过度紧张,口语表达信心不足,以致出现东拉西扯、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

⑩普通话是一种文字内涵,是我们国家的一种必在要求。

(4)语序不当。语序的错乱也是命题说话中常见的偏误类型,最常见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语素错位,如“稻城亚丁”说成“稻丁亚城”、“瓜田李下”说成“瓜李田下”、“井底之蛙”说成“井蛙之底”;二是顺序混乱,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不遵循时间、大小等逻辑顺序。

(5)成分冗余或残缺。290例词汇语法偏误中,成分冗余的情况要多于成分残缺。

(6)逻辑不清。逻辑不清偏误情况较为复杂,偏误类别也较多,举以下几例加以说明:

(7)虚词误用。虚词误用的类型较为复杂,短句中出现最多的是虚词重复多余,长句里最多的则是虚词前后搭配不当,尤其是关联副词误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只要……才”“只有……就”等。

二、对策

(一)避免使用方言词汇、方言语法

命题说话是没有文字凭借情况下的单向会话,不同于可以字斟句酌的书面作文,应试人除非提前背稿,否则无法每句话都深思熟虑之后再说。“脱口而出”的特点使得普通话不熟练的应试人常常不由自主地使用方言词汇或方言语法,如“他长得太块[k'uai53](他长得太壮)”等。虽然这类错误一般不像语音错误那么频繁,甚至有时隐藏较深,但这些方言词汇错误对语感的影响却是极大的。要避免这类问题,一是不能漠视语法的规范性,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注意比较、积累正确的普通话词汇和语法规则;二是在拿到试题备测时应该拟定说话思路和框架,规避方言词汇,拟说话题里要用到的词而又不知道或一时想不起来对应的普通话说法时,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述。

(二)慎用网络流行语,避免使用外语词汇

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流行语扩散之快、流行之广,是传统媒体时代无法想象的。由于网络流行语的辞面和辞里往往差异较大,如“吃瓜群众”“白骨精”等,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了解网络流行语的真正含义。另外,网络流行语常常打破传统语法规范,如“很可”等,再加上网络流行语随意性强、实效性短等特点,使得网络流行语先天具有规范性差、生命力弱等缺陷。还有一些网络词语更是夹杂了外语词汇,如“get到”“hold住”等,更是不符合汉语词汇语法规范的。PSC是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考查的是语言的规范应用,不能等同于日常的随意聊天,不能随意使用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和外语。

(三)锻炼心理素质,克服恐惧思想

由于命题说话项难度大、分值高,很多考生在测试时非常紧张,常常出现词不达意、无话可说、东拉西扯等问题。要克服恐惧思想,缓解紧张情绪,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训练,不能只集中于字词正音,要多进行语篇的练习,可以从简单的记叙类话题开始,逐步扩展为说明类、议论类。要克服自卑害怕心理,日常生活中多说多练,提高说话能力和沟通技巧。在充分的训练和准备的前提下,随着信心的增加,对说话的恐惧心理才能逐渐克服。

(四)控制语速

有些应试人为了确保语音标准度,说话速度非常慢,一字一顿,这会破坏自然口语的流畅度,也无法提供足够语料供测试员评判。有些应试人由于紧张语速加快,容易出现语音含混不清甚至“吞字”的情况;或者由于语速太快思路跟不上而造成“卡壳”,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词汇语法失误;又或者将准备内容一股脑快速说完,时间未到却又无话可说。命题说话时间共3分钟,应该至少提供600音节左右的语料,200—240字/分钟的语速是较为合适的。同时,在测试时还应关注进度条的提示,适当进行内容和语速的调整。

(五)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非方言性词汇语法偏误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方言性词汇语法偏误,同时长句子中出现的偏误又要多于短句子,这是因为较长的句子很容易“顾此失彼”,形成前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自相矛盾等偏误。应试过程中,在保证内容清晰、完整的前提下,可以多使用短句,少用长句,避免使用结构过于复杂的句子。

猜你喜欢

偏误应试流行语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初级对外汉语读写教学过程中偏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流行语考察
流行语,考试作文中可用否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巧借 流行语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