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unhill手术应用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2-04-08毛淑平武文杰吴红杰郭盼盼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结节性双侧腺体

毛淑平 武文杰 王 苏 吴红杰 郭盼盼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甲乳疝外科,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甲状腺疾病中占比较大,病情进展较缓,无典型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结节性甲状腺肿会压迫患者的气管,形成多发结节,影响正常的气管、食管功能[1]。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重要方法,以往以甲状腺全切、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为主,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减轻对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的损伤,安全性较甲状腺全切术更好,但随访复发率比甲状腺全切术高,而Dunhill术是对病情严重侧腺体进行全切,对对侧腺体进行次全切的新式手术疗法,目前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仍无定论[2]。本文旨在探讨Dunhill手术应用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监督部门同意,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3];均符合手术指征,接受手术治疗;既往无颈部手术史;甲状腺双侧叶均有1个以上结节;未接受过放射碘、促甲状腺素抑制等治疗;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加入。排除标准:合并患有严重脏器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等;双侧甲状腺均无法保留部分腺体者;甲状腺瘤、甲状腺结节恶变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中途退出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4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37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44.62±10.67)岁;甲状腺肿分度[4]:Ⅰ度26例,Ⅱ度22例,Ⅲ度16例;结节最大直径15.8~45.7mm,平均最大直径(29.97±5.71)mm。实验组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3.78±10.72)岁;甲状腺分度:Ⅰ度27例,Ⅱ度22例,Ⅲ度15例;结节最大直径16.5~45.2mm,平均最大直径(29.76±5.69)mm。两组性别、年龄、甲状腺肿分度、结节最大直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颈前沿着皮纹作弧形切口,之后分离颈前肌群,沿被膜游离出甲状腺,离断近甲状腺分束血管分支,检查切下的标本,将术中切除的甲状旁腺移植到胸锁乳突肌内。对照组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术,应用钳剪交替法切除双侧大部分甲状腺前侧腺体,保留入喉处的正常腺体。实验组行Dunhill术,即一侧甲状腺全切,对侧次全切,对ECT检查显示有冷结节、超声检查显示有血供丰富结节、有高度怀疑恶变结节、有多发或较大结节侧的甲状腺进行全切,对侧次全切的方法同对照组,在两侧腺体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对左侧腺体进行全切。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甲状旁腺移植率。(2)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术前和手术1周后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适量,分离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FT3)水平。(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手术后2周统计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声音嘶哑、手足麻木、喉返神经损伤。(4)术后复发率:在术后6个月统计比较两组的复发率,超声检测体内有甲状腺肿物即为复发。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甲状旁腺移植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PTH、FT4、FT3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1周后实验组的血清F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086,P=0.770>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复发8例(12.50%),实验组术后复发0例(0.00%),实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8.533,P=0.003)。

3 讨论

近年来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并不明确,可能与长期摄入碘不平衡、遗传、性别等因素有关,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为多发,且大小不等,结节可进一步增生,形成乳头状结构,其内部也可发生出血、囊性变等,而结节的增大、内部出血会引起局部胀痛,甚至发生恶变,因此一旦发现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应及早积极治疗[5]。

本文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Dunhill术治疗。甲状腺次全切术后残留的小结节易造成术后复发,尤其是甲状腺残留组织,癌变率可达3%左右,而复发后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时,常因组织结构不清晰、解剖关系难以辨认等提高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的损伤风险[6]。Dunhill术是对病情严重侧腺体进行全切,对对侧腺体进行次全切,并保留入喉处、上极部分正常腺体的新兴术式,Dunhill手术过程中只需要暴露全切侧的喉返神经、甲状旁腺,并不像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术需要暴露双侧的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这就可以保证一侧的喉返神经、甲状旁腺不受到损伤,降低手术损伤的风险,同时,若能够在次全切侧保留足够体积的甲状腺,可避免术后甲状腺功能受损的发生,即便术后复发需要再次手术,也可借助全切侧的“低复发”效应规避双侧复发手术造成的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双侧喉返神经损伤风险[7],但也有研究[8]表明,甲状腺全切术会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本文结果显示,手术1周后实验组的血清FT3水平和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Dunhill手术应用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对术后的甲状腺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相较于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术,术后复发率更低。有报道称,双侧腺体次全切术会残余双侧腺体创面,术中出血、渗液较多,而Dunhill手术的解剖更加清晰,且止血确切[9]。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甲状旁腺移植率差异不显著,表明Dunhill手术应用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Dunhill手术应用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对术后的甲状腺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相较于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术,术后复发率较低。临床上Dunhill手术应用于其他甲状腺疾病的效果需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结节性双侧腺体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肿瘤临床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腺体病理图像分割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春蚕吐丝
多层螺旋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胃黏膜活检病理与临床的探讨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