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肝通络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2022-04-08庄清芬苏为谦欧凌君陈燕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通络西医神经功能

庄清芬 苏为谦 欧凌君 陈燕茹

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脑病科 362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占脑卒中总数的70%左右,近年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AIS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调查显示,该病死亡率大概为30%,即便没有致死,该病也会导致多种的脑内炎症反应、神经元丧失、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从而使得大部分患者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40%,使患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高血压是AIS的危险因素之一,针对AIS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减轻脑组织、神经功能损伤的基础上,如何控制血压水平也是治疗关键。西医多通过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但此类患者服用药物种类多,药物不良反应风险高,高血压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一项关于存活脑卒中患者的研究显示其高血压患病率可达86.7%,但总体血压控制率欠佳[2]。中医在AIS、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根据郭鹏琪主任采用柔肝通络法治疗的多年经验,探讨柔肝通络法联合西医的治疗对AIS合并高血压的疗效,为AIS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试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AIS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3~66岁,平均年龄(59.50±5.50)岁;病程2~5周;高血压1级23例、2级14例、3级高血压9例。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1.50±6.50)岁;病程2~5周;高血压1级高血压21例、2级18例、3级高血压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诊断标准 中医标准:参考《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手足心热,便干便秘,咽干口燥,烦躁失眠,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2]。西医标准: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4]。

1.3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全部病例符合中西医AIS诊断标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5];首次发病者,且AIS恢复期患者;患者与患者家属均能配合完成相关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inkinScale, mRS)>3分;体质过敏者;精神病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6]进行规范诊治,接受营养神经、降糖、抗血小板、康复锻炼等综合干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北京四环科宝制药责任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1020301),每日6:00—8:00口服,单次剂量30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柔肝通络法治疗,方剂组成为:钩藤15g、竹茹15g、黄芩12g、生白芍15g、天麻10g、草决明15g、珍珠母30g,肢体麻木加地龙干15g、桑枝15g;心烦不寐加夜交藤15g;头昏重、胸闷加瓜蒌15g、僵蚕10g、半夏10g。由中药房煎药机统一煎制,早晚温服,吞咽困难者可采用胃管灌注法。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5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风疗效标准将临床疗效分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少90%~100%)、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89%)、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18%)、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治疗前、治疗后1周时应用ABPM1600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Welch Allyn公司)开展24h动态血压监测,检测两组每日6:00—10:00的平均血压,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3)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对上下肢体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上下肢的分值分别为0~66分、0~34分,评分越高代表其运动功能趋好。(4)采用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4卒中量表(MESSS)对神经功能损缺进行评分,总分值为0~45分,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为0~15分,中度为16~30分,31~45分为重度。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78,P=0.043<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SBP、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2.3 两组FMMS、MESS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FM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MES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FM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E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FMMS、MESS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AIS是局部脑血管突然中断致使脑组织局部坏死而导致的脑神经功能障碍,高血压为AIS的独立危险因素,罗琼等[7]报道规范使用降压药是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的保护因素之一。西医治疗AIS伴高血压主要通过溶栓、营养神经、消肿、降血压、颅内降压等为主,但不良反应多,且药物的临床疗效有待于更进一步提高。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具备着丰富经验。AIS在中医药学中隶属于“中风”范畴,《素问·调经论》描述气血并走于上便是中风的病机。该病在人体主要的表现特征为火热、气虚、风证、阴虚阳亢证、痰证以及瘀血证等[6]。肝脏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在体合筋,其体阴用阳,肝阴虚则肝风内动,疏泄失常致气血运行失调,筋脉肌肉失于濡养形成痉挛,正虚则风湿邪气易乘虚侵犯肌肉、经络、关节[7]。因此,根据郭鹏琪主任多年经验,AIS当以柔肝通络为治则。

柔肝通络方是治疗AIS的经验方,方中的钩藤主入肝经,而后入心包经,与天麻合用便可熄肝风、除肝热、平肝阳这类风热之邪从而可达到降压的效果;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也可用于舌语不强、中风痰迷等症状;黄芩可与生白芍为伍,二者皆有养阴泄热、凉血滋阴的功效,可令熄风解痉能力加强从而达到舒筋缓急的效果;草决明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珍珠母可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如有肢体麻木可在处方中加地龙干、桑枝;心烦不寐加夜交藤;头昏重、胸闷加瓜蒌;最后加入僵蚕与半夏,僵蚕可麻痹神经用于惊风抽搐,半夏则可用于风痰眩晕,炎厥头痛。诸药煎制合服,便可会降压降脂、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滋阴息风等功效。本文结果显示,经治疗后1周观察组血压改善更显著,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FMMS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ME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西医联合肝柔通络法治疗AIS伴高血压可协调降压,并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刘明国[8]的动物实验也证实肝柔通络汤可上调大鼠脑组织冠状脑片内突触素(SY38)及神经微丝蛋白(NFP-200)表达,减轻神经细胞及毛血管缺血性受损。

综上所述,在基础的西医常规治疗上加以肝柔通络法可有效提升AIS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对患者的神经损伤。

猜你喜欢

通络西医神经功能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