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信息技术,赋能智慧课堂
2022-04-08唐曦
唐曦
【摘要】本文围绕微视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主要叙述微视频的设计与运用,包括主题、类型、播放时机等要素,展示如何巧用微视频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效率,促进深度学习,构建智慧课堂。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技术;微视频
微视频的特点,时间短、内容精练。微视频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随地播放,它通常为了讲解某个知识点,或某个实验操作,或呈现某种真实场景。微视频以视频的形式辅助教学,它可以是记录型的,也可以是编辑型的。微视频也可以和其它媒体结合,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一、微视频,大效果
笔者曾听过省内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专家刘平的讲座“化学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落实核心素养”,整个讲座时间持续2个半小时,大家都听得很专注。讲座过程中,刘老师插入了26个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不仅吸引住听众的眼球,也一次次撞击笔者的内心,让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微视频的大作用,因此更加坚定了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要巧用微视频的信心和决心。
此后,为了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笔者也常常引用幽默搞笑的微视频,比如,“小瘦子系列微课”,每天1-2分钟,的确给学生带来很多欢乐。如,讲到生石灰和水反应,先播放个懒人版“自热火锅”的视频。新鲜热辣的火锅,不仅唤起了学生食欲,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自热火锅”的结构设计、原理,更深刻地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创造新生活”。
二、微视频的设计与运用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到微视频,比如,“化学大师”的系列视频,有的像大片一样精彩,需要的时候可以截取片段,但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合适的微视频。曾有一个数学专家到我校指導教学,笔者有幸也去听了一节他的公开课。例如,在讲解有关坐标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自己成了视频主角,在视频中通过坐电梯演示有关坐标的问题。这样直观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疑问。从这个视频演示中,笔者深受启发,萌生了自己制作视频用于教学的想法。自制微视频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也要深入思考讲授各知识点的策略和艺术。因此,微视频的编制往往是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紧扣主题、选好类型、抓住播放时机、将整个过程做到规范化处理。
1.主题
主题是微视频呈现的主要知识点。这个点说明了微视频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因此,在设计前要有一个大概的思路。
(1)资料型微视频
这类微视频主要是根据所提供的相关教学材料制作而成的。
案例1:暖宝宝的发热原理
有这样一个场景,“某小伙子为了取暖在卫生间里贴满了‘暖宝宝’,他把门窗关闭以防暖气泄漏。几分钟后,他失去意识而倒地,幸亏被门外的朋友及时救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广东的学生用“暖宝宝”比较少。在课前,笔者搜集了大量暖宝宝的相关材料,发现很多相关报道,对其中的新闻视频进行剪辑,再加入暖宝宝发热原理的相关实验操作,制成一个微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这样既引起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明白“暖宝宝”各成分的作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2)课堂即兴微视频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在上实验课前,为了避免学生错误操作,笔者会强调操作的要领,但是往往在学生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尝试即兴拍摄微视频,记录下学生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来指出错误,演示规范操作,效果会更明显。
案例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时,笔者发现存在各种错误操作,有的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有的装高锰酸钾粉末没有集中放在试管底部,试管各处都有高锰酸钾粉末,有的装高锰酸钾的试管是湿的,有的忘记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有的试管口是向上倾斜的,有的没有预热,有的集气瓶的水没有装满,有的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笔者用手机拍摄各个不同错误的操作,投放到电脑屏幕,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交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操作要领。实践证明,拍成微视频对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是有效的。学生能进一步提升操作的准确性、严密性,并且在交流评价中形成一个深度反思。
(3)体现微粒观的微视频
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世界的奇妙,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美丽化学》。它包括“化学反应”和“化学结构”两部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展现独特的化学之美。在讲到分子与原子时,概念抽象,笔者也用Flash自制了一些微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微粒,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案例3:酒精与水混合
酒精与水混合,想说明的是“分子间是有间隙的”,但是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光凭教师讲,学生自己想象,很难达到效果。也有的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将滴了红墨水的水与酒精混合在一个柱状的玻璃仪器中,通过体积略微的减少来说明。在实际操作中,这略微的减少,并不好观察。于是,笔者用Flash制成的微视频,直观地演示了酒精与水混合的这一动态过程,混合均匀后粒子的排布,体积的减少。这样形象的演示,有助于学生形成微粒观。
(4)微课模式的专题型微视频
微视频的使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教学。课外微视频的制作往往是通过小专题的形式来实现,深受学生喜爱。
案例4:假期作业的难题互动
对于作业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笔者预先录制一些视频,供学生假期点击看,及时地帮助学生答疑解难。此外,教师也可以收集新课专题学习的微视频,让学生在家里能提前预习。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疑问可以随时向笔者反馈。然后,笔者再把这些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视频发给学生。这样,师生间假期也能做很好的互动。下面是笔者制作的微课《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研究》,其中也穿插了自拍的微视频,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演示,此微课也获得市微课一等奖。
3播放时机
(1)课前预习
在晚修课上,学生预习新课,在下课前最后几分钟,笔者会播放当晚预习内容的微视频。比如工业炼铁,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做导学案,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深入的思考,但是对高炉炼铁的过程是模糊的。这时播放微视频“小瘦子参观炼铁厂”,对于工业炼铁的过程讲解很详尽。视频最后是小瘦子写的参观日志,对炼铁的原料、设备、原理等做总结,思路很清晰,学生观看后豁然开朗。
(2)课内穿插
选择在课堂的哪个环节穿插微视频?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师只有对整个课堂有总体的设计方案,才能选好最佳的时机,使视频资源巧妙融入课堂。
①引入时机
一般指讲授某一新概念时,可通过视频引入。比如,教学第九单元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时,可以先播视频“医用冰袋的使用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将冰袋置于掌中用力拍破迅速抖动5-10秒,就可以瞬间制冷了?此时,学生往往产生浓厚兴趣,会积极思考,仔细地倾听教师的讲解。
②验证时机
有时,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有初步想法,但又不能肯定是否正确,这时可应用微视频给予验证。比如,利用压强变化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学生根据实验装置圖,已经推测了实验现象。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提前拍摄的微视频验证学生的猜想。整个微视频1分20秒,分别展示了四个反应的现象,时间短,效果好,验证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③渴望时机
有时给学生提出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求知欲上升时,可以应用微视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有道经典题“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水,还造成火焰飞溅的后果,燃烧更猛烈,其原因是什么?”学生比较少有做饭的经验,即使有做饭的经验,也很少人遇到过油锅着火的情况。所以,尽管给了学生标准答案,他们心中也有很多疑问。这个时候播放视频“油锅起火用水灭的后果”。学生看到视频中水蒸发带出燃烧的油滴,接触到更多的氧气,引发大火,使人致残。这种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是教师用语言讲解难以达到的效果。
(3)课后补充
微视频重复播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课堂中所学内容。微视频是没有空间限制的。学生在家里也可以看一些相关的视频,用于补充课堂内容和拓宽视野。比如,“中东奇迹土库曼斯地狱之门”视频,这把熊熊燃烧的大火至今持续烧了48年,是因为有可燃物天然气。“中山加油站爆炸”视频,因小孩在车里玩手机而引起爆炸,引发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以上的播放时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为了节约时间,视频一定要短小精悍,开门见山,直指要点。
三、教学反思
微视频也可以成为家校联系的纽带。教师可以常常拍下学生在课堂上、实验室和课间的欢乐瞬间,并发到家长群。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快乐地学习,心情也特别好。如此,家校有了更多的互动,彼此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现在,笔者也开始让学生拍家庭小实验的微视频,题目自选,如,醋泡鸡蛋,配制盐溶液,铁生锈,制取气体装置,制作酸碱指示剂等,制作好后上传到班级群里享。学生制作的微视频,质量超过笔者的想象,他们有解说,有字幕,最后还有总结。他们生于信息时代,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是超过笔者的想象。学生制作的微视频也成为了笔者的教学资源。
在化学课堂上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已有4年时间,实践中发现,微视频给化学课堂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给学生带来了欢乐,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导向高阶思维。有微视频的“加持”,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后,笔者将在教学中更精心收集、制作一些微视频,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化学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古永锵.微视频市场机会激动人心[J].中国电子商务,2006(11).
[2]沈继伟.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3]徐益宏.微视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
责任编辑 陈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