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案例分析

2022-04-08岑燕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3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教学内容物理

岑燕君

【摘要】物理具有“教化”的功能,物理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巧设教学,在课堂和课外两大空间渗透德育。本文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组织方式融合德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使学生树立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等。

【关键词】高中物理;德育

《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物理课程在内容上注重与生产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科学思想,关注科技应用对社会的影响,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巧设教学,在课堂和课外两大空间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使学生树立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为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础。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渗透德育,提升物理课堂德育效能?下面,笔者从三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瞄准切入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尤其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概念、规律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自主探究从而构建正确物理观念。其间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物理课堂是“活”的,是充满变数的。若教师在课堂中能巧用这些意外,灵活设计课堂,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探究、分析推理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提问的学习习惯,必能对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奠定基础。

例如,在《神奇的升力》中,教师在分析飞机的升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上凸下平的机翼模型在迎面吹来的风中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小风扇的电流方向接反了,使得气流倒吸,无论电流电压调到多大也无法升起。教师顺势让学生分析,找出飞机模型不能升空的原因?学生议论纷纷,发表各种观点,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析现象,找出问题,机翼模型终于顺利升空了。接着,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些可以避免刚才失误的方法,如,在风向前方安装一个小旗子,可知风向是否正确等。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质疑提问的习惯。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正如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充分利用课堂意外,将有意的教学指导作用融于无意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提问的习惯。

二、找准出发点,增强学生爱国精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的指示精神,这两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项目中新增一项“科普讲解”比赛,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营造科技创新普及氛围,推动科学教育发展,鼓励师生参与科普,培养科普人才。

围绕这一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在班里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范围、小主题的“科普讲解”比赛。具体流程:各小组根据主题内容自由选择自主命题讲解题目,比赛内容必须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及渗透爱国精神。自主命题讲解时间为3分钟,可通过表述设定场景和对象、借助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丰富舞台效果。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最终讲解展示。展示过程,让学生从讲解效果、趣味、科学知识的推广及爱国精神突出等方面进行评选,评出最优讲解小组。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同学间的交流合作、思想的碰撞从而形成科学的观念、科学的思想和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例如,根据反冲运动中的教学内容——火箭的发射原理及三级火箭的初步了解,组织一场关于中国与火箭科普讲解活动。活动中提供各种渠道查找的相关参考资料,尤其是我国科学家对国家火箭发展影响的资料,让学生从中组织材料,完成讲解的内容。如,可以通过对播放的小视频进行讲解或者是小故事的叙述等,让学生在此过程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发展都离不开一个个时代的伟人、普通人的添砖加瓦,每个人都应该有成为时代主人翁的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教师还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活动或者相关视频,让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地认识到我国从古到今取得的辉煌的物理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为学生学习物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挖掘着眼点,树立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物理是一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学以致用,往往通过一些实践类活动或者生活类活动,巧用身边的素材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例如,电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根据高二电学的教学内容以学校内建设的变压器、当地的电能产业为背景,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结合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开展适合高二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案例活动:1.变压器在输电过程中的作用,学校内如何建设合适容量的变压器;2.电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当地所用电能主要来源哪些发电模式;3.电站的建设对当地经济、旅游、生态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学校内的变压器,探讨变压器在输电过程的作用。引导学生根据学校的用电情况设计合理容量的变压器安装方案。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增强学生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意识,产生合理用电、节约电能的意识,形成人与资源和谐发展的观念。通过调研绿能环保发电厂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身边的环保问题,环境保护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

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相关的课外活动,讓学生利用各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完成活动要求。在此过程,深刻认识到物理学对现代生活和科技社会发展的作用,慢慢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习惯,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尤其是认识到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思考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总之,物理教学不仅是知识建构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树立。让物理教学中融入德育,启迪学生的心智,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爱国精神、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2]陈向明,胡红英.坚持活动育人 促进自主成长[J].中国德育,2020(3):67-69.

责任编辑  李海涛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教学内容物理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留言板
浅谈陆游作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电视媒体实证“国家记忆”的价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