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提质,动力无限

2022-04-08陈恩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3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双减政策

陈恩干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双减”政策逐渐来到了校园内,教师也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了自己的教学模式。而体育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的必要活动,初中体育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减负提质;“双减”政策;体育发展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体育课堂上的锻炼和活动,能够很好地放松学生的身心,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体育课堂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我,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意义

“双减”政策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疲劳,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能够很好地放松自己。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通过体育课堂上的运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反应力和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良好情绪的发展。教师加强自身的教学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课堂,让学生产生运动的动力,从此爱上体育课堂。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运动,给予学生教学的保障,更好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带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

1.创新教师教学理念

随着“双减”政策的来临,教师都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不断创新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全面发展。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思维,以此来顺应教育的发展。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坚持“健康为一”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学生对于体育课堂本该保持的向往,但是由于学习的压力,导致学生没有运动的动力。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发现运动的乐趣,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有的学生本身是喜欢运动的,并常常在课后进行运动,所以学生的运动能力很强,对于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能够快速地完成。但是,有的学生对运动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教师有时布置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学习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活动。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进步,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分层教学,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长跑训练时,有的学生身体素质高,长跑下来非常顺畅,也不会花费太长时间。因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当身体素质弱的学生能够坚持完成长跑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并在以后的体育课堂中逐步给学生调高难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

2.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体育课堂和其它的学科不同,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讲完课堂上相关的运动知识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地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地观察学生,及时地观察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评价和鼓励,以此来提高学生运动的信心。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教学内进行运动学习。体育运动有很多项目是需要合作完成的。所以,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共同学习体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拉进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活跃自身的身心。教师可以选择一节课,让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在比赛中,能够让学生感受体育课堂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教学前把学生分为四个大组,看哪一小组的学生跳绳次更多。获得胜利的小组可以让最后一组进行一个才艺表演,以此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小组内的学生每人一个跳绳,限时一分钟。另外一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监督,查看每个学生所跳绳的数量。在时间结束之后,把学生的跳绳数量相加,算出平均数。每个小组都是这样的模式,以此来选择胜利的一组。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体育活动,不仅缓解了课堂学习的压力,还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体育课堂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之后需要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这样,教师才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运动是不断发展的,是一门不断创新的科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带领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学习体育,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教师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爱好。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让学生自己来消化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在热身活动中,教师可以放弃之前所准备的运动,而是让学生进行思索,设计热身活动。学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设计的,所以参与的热情更高。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可以按组进行活动,每一个小组的活动内容不一。有的小组进行健美操,有的小组选择游戏热身,而有的小组则是进行花样跑来热身。不论是哪一种热身方式,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或者,在学期末的时候,让学生自己选择运动方式复习整个学期所学到的体育内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還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提升。

4.增加师生之间交流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也会独立思考,但是受到年纪的影响,思维发展并不完善,所做出的决定可能并不完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完成自身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想法,以此来注重对学生的体育培养。教师在教学体育知识的时候询问学生,了解学生的意见,以此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处在平等的关系和学生进行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而且,在交流中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这样,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学生会不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达成教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教师使用激励性的言语来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跳远运动时,就可以询问学生,想进行怎样的练习,使用什么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跳远能力。有的学生选择自己进行练习,有的学生选择小组进行练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选择,让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全面地学习体育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通过课堂上的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放松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前仓.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博览,2020(27):85-86.

[2]李玲玲.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21(7):169-170.

[3]孟平平.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1(16):83-84.

[4]武卫.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策略举隅[J].启迪与智慧(中),2021(8):57.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双减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心灵之窗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