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会计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及优化策略

2022-04-08张倩

航空财会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会计校企合作

张倩

摘要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完善和提升会计双师型教师发展为中心,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路径,探究我国会计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局限性,最后从搭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完善制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三个角度,为会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会计;校企合作

DOI: 10.19840/j.cnki.FA.2022.02.007

1995年,国家教委在《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关于建设“双师型教师”的意见,而后国务院等中央部门先后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中,多次强调我国要鼓励大学生创业,各大高校应大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此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在政策推动下,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号召,学习国际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先进经验,逐步建立起本校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培养体系。但会计学科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对实践性要求更高,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同时,由于财务信息本身的特殊性,企业对外部人员的警惕性等问题,会计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在校企合作方式上更为复杂。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以及高校会计专业人数与日俱增,完善会计双师型教师发展体系尤为迫切,急需建立起一支专业的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效地改善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雙师型教师发展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已有文献显示,国外对于“双师型教师”还未有明确的界定,但相较国内,国外双师型教师教学模式起步明显较早,目前发展较好的国家有日本、德国、美国等。早年间,日本、德国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立了早期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为教师提供资金、设备,教师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及指导,同时实践中增强才干,也使得学校人才的培养更有应用性和针对性。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强调双元制教育[1],即人才的培养需经过学校与企业的双层培养,因而在其教师职业构成中同时包括专业学校教师及企业实训导师。在一定层面上,这也是我国双师型教师雏形的构成。美国职业教师的发展由教师资格认证及专业发展认定两部分构成[2],并有相应的专业证书作为认证标准,专业职业教育从业按照任教科目分类考取相关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证书。在关于教育教学相关文件中也多次对职业教育教师提出,在组织好日常专业的学习中应更多地融入工作场景及就业文化等因素,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专业就业技能,为日后的工作做更加充足的准备。

综合来看,国外双师型教师虽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但在多数发达国家中,国家层面对于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尤其表现为职业院校教师的发展方面,强调职前培训,职后继续教育;社会层面给与了职业院校大量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学校层面,通常会采用深度校企合作的方式,尤其重视教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实践技能方面的继续教育[3]。这一系列的举措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方面及其优质的工业体系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二)国内相关研究

1991年,我国学者王义澄在其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到了“双师型教师”,建议学校发展一支“教师+工程师型”的教师队伍[4]。1995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从宏观层面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说法,强调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队伍,要求相关教师应在专业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该《意见》早期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定位集中于职业技术类院校的教师培养及发展领域中,旨在为我国职业技术的教育发展提供方向性规划。近年来,随着相关文件及政策的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定位及发展要求更加清晰,各民办、公办本科院校也逐步借鉴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战略。如201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将“双师型”教师界定为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突出对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并提高了各个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量化指标,要求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的2/3以上;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等。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国内相关学者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研究讨论也十分激烈。截至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中关于“双师型教师”主题的学术期刊共5197条,其中,2019年伴随《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3],该年度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已发表文献达到415篇。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是“双职称型”,该观点认为双师型教师需同时具备教师职称以及专业技术职称,如工程师、会计师职称等;二是“双素质型”,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专业教学技能。尽管对概念的界定不一,但两种观点本质上都强调了,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同时具备完善的专业理论体系及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5]。

二、会计双师型教师发展探究

(一)我国会计双师型教师发展现状

我国双师型教师体系的建设虽然较国外起步较晚,但从近年来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指导意见来看,我国对于双师型教师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视,各院校陆续制定并不断完善适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评估体系。会计作为实操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其专业知识涉及经济、法律、金融等各个学科,对教师的实操性及专业理论体系要求更高,因而加快完善“会计双师型教师”十分迫切。

目前来看,我国在会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上已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发展较早的会计职业技术院校,多数学校十分重视会计教师的双素质培养,在入职方面,对于会计教师的实践性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在会计教师入职之后的继续教育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意见,提倡教师“走出去”[6]。在社会层面,各大院校与相关企业也相继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我国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要求中明确规定,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应不少于6个月的顶岗实习时间,该举措如今在大部分本科院校中也有了相应的要求。因而加强深度校企合作,一方面使得企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能够“走进来”,深入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中,同时也为相关教师实践能力的后续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这一系列的举措为我国会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培养“双素质”“双能力”的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

(二)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我国各高校会计教师主要由学院专任教师及外聘教师组成,学院专任教师在招聘过程中以应届硕博毕业生为主要的组成部分,该类教师入职后理论知识储备完备,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即便持有“双职称”证书,在缺乏会计实践及继续教育的背景之下,仍难以达到会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标准。学院外聘会计教师则大多都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会计领军人才,实操经验丰富,但在现代教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其本身既兼任企业工作又担任教学工作,雙重压力下难免造成对学院教师工作职业定位不够明确,不能够潜心研究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墨守陈规,缺乏吸引力,亦无力、无心达到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标准。以上原因造成我国会计双师型教师的师资储备力量不足。此外,随着会计专业的不断扩招,会计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欠缺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会计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在日渐增长,由于精力有限,多数会计教师在教学压力之下,越发忽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难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

2.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双师型教师的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体系与认定标准方面。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还未形成统一的认定体系,导致会计专业教师的定位不够清晰,职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学校在引进“双师型教师”过程中认定标准不一,造成“双师型教师”在会计教学中推行成效不够明显。其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培训过程不够规范。会计教师教学工作繁重,加之院校的培训缺乏总体规划,多数培训只是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培训任务,实际中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背离原始初衷,难以达到真正的培育目的。最后,“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当前“双师型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仍没有形成,双师型教师在薪资待遇以及职称晋升中与普通教师没有明显区别,这大大降低了双师型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校企合作局限

校企合作是目前我国发展“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渠道,但相较国外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我国在校企合作模式上还有很大的不足。一方面,高校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组织,在理念上与企业不同,企业着重于追逐利益,即便参与了校企合作,也很难要求其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参与到与校方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其次,会计学科相较于其他专业对实践性要求更高,校企合作方式更为复杂,同时财务信息本身又面临着企业对于外部人员的警惕性问题,出于未公布的财务信息保密性考虑,企业很难放心地向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参与校企合作培训的教师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使得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限制[7]。

三、关于会计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搭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

面对高校会计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各高校可以选择打破原有编制管理办法,实行“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将外部聘请的优秀会计人才以流动岗的方式纳入学校教师管理,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能力培训及考评体系,吸引拥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才参与到高校教育工作当中[8]。其次,高校应充分考虑会计教师教学压力较大的问题,制定出更加全面的轮岗及培训体系,完善进修机制,为本校普通会计教师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以增强本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吸引更多的普通会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二)完善制度体系

从政府层面,应加快制定针对会计双师型教师的统一认定标准,明确双师型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内涵和区别,为高校教师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做好政策支持。从学校层面,各院校应充分重视双师型教师的职前选拔、职后培养模式,尽快建立相应考核评价机制,将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指标量化,并与其薪资待遇等直接联系起来[9],同时为双师型教师设置专门的晋升渠道,以此增强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深化校企合作

完善“校企合作”模式,首先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好媒介和担保作用,从政策的制定上促进校企合作,如采取激励的方式给与相关校企合作中企业相关补贴等。其次,院校可通过设置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校企合作方案的制定等,参与学院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工作,制定教师在企业培训中的评价考核指标,将具体指标量化,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进一步深入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合作细致化、规范化。最后,学校可采取“外聘教师”的方式,更多的将合作企业中优秀会计人才融入到会计教学中,同时鼓励本校会计双师型教师到企业中任职挂靠,以其优秀的学科理论背景为企业的发展进言献策,做到院校与企业的双向输出与渗入,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企业的发展带来双重利益,从而产生双赢效果[10]。

四、结语

纵观我国会计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随着政策、规定的不断明确,相关培养模式及量化指标的不断完善,目前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为我国高校教育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基于目前我国会计双师型教师的现实局限性可以看出,新时期的会计教师更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学校应加快完善会计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并坚持长效机制;社会层面需立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借鉴国际优秀双师型教师认定培养制度,推动国内相关辅助政策尽快实施,以此加强会计双师型教师建设发展,逐步实现我国由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转变。

AFA

参考文献

[1] Graf,Lukas. The rise of work-based ac‐ademic education in Austria,Germany and Swit‐zerland[J].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2016.

[2] Kreisman D,Stange K. Vocational and Career Tech Education in American High Schools:The Value of Depth over Breadth[J]. NBER Working Papers,2017.

[3]徐芳,陶宇.欧美职教“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成效、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21(9):68-75.

[4]王义澄.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1(2):49-50+53.

[5]刘家瑛,陈一平.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11):56-58.

[6]孙勤海,王陈浩.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2020(14):84.

[7]李霞.浅议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会计双师型教师培养[J].环渤海经济望,2019(11):125-126.

[8]赵旖旎,闫利雅,陈学彬.人力资源跨组织边界视角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0(18):61-66.

[9]曾赛阳,陆莎,艾巧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认定政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10):102-108.

[10]韦友明,黄晓平,曹蓉楼,刘勇,徐文庆,杨子睿,龙新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会计专业教师为例[C].//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2019:150-154.

(审稿:陈莉萍编辑:张春红)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会计校企合作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软件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