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件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6-06-30刘冰晏峰杨文琳

科技视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刘冰+晏峰+杨文琳

【摘 要】软件学院要培养面向实际应用、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教学技能、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双师型教师标准和培养机制。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能更有效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

【关键词】软件学院;双师型教师;软件专业;背景方向

【Abstract】Software college wants to training high diathesis application compound talents with facing reality application and high practical ability, constructing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contingent with high level teaching skill, vocational skill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very important. The article analyses standard and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Practice proving,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can more effectively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with according social needs and high practical innovationa ability.

【Key words】Software college;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Software speciality; Background aspect

0 引言

软件学院软件专业与背景方向的融合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不再仅需要只懂软件知识、工具使用的人才,更需要能将软件技能应用到背景方向领域,适应实际生产、生活需求的软件应用复合型人才。要培养面向实际应用、实践能力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建设一支不仅有很强的教学知识技能而且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尤为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就能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更好地逐步提升[1]。

1 双师型教师标准

双师型教师的评定标准有多种,总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2-3]:

1.1 双证书标准

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教师资格证,而且有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证,如工程师、会计师等技术证。

1.2 双素质标准

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教师教育教学素质,而且有相关行业的职业素质、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能力,如心理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素质等。

1.3 双能力标准

双师型教师不仅能承担理论教学研究,而且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如实验课、课程设计、大作业、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项目环节。

这三种标准都不全面,应融合、统一起来,综合评价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不但具有教师教学的能力和素质,还应具备实践经验、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考取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并坚持不断学习新技术、知识,掌握行业技术动态,培养技术创新能力。

2 培养机制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有多种途径,主要分三个方面:校本培训、校企合作和院校交流。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是提高和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2.1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主要依靠学校自身资源、设施、场地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实践水平。主要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发展领域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实践技能提高。校本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4-5]:

2.1.1 继续教育学习

每学期学校会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包括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如《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专业技术人员学术论文写作与信息检索》、《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等课程。学校各系都成立了本专业的教师阅览室,教师可以借阅查看专业书籍和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培训书籍,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如信息工程系鼓励教师考取获得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系统分析师等职业资格水平证书,经济管理系鼓励教师考取获得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等职业证书,建筑资源系鼓励教师考取获得建筑师、工程造价师、暖通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等职业证书,机械电子系鼓励教师考取获得机械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电力工程师等职业证书。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可对应相应的教师职称,如网络工程师、程序员、中级会计师对应于中级职称,系统分析师、注册会计师、高级建筑师对应于高级职称。教师有了职业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教学年限条件,可申报相应的教师职称。

2.1.2 实验实训培训

教师除了培训教学理论知识、职业素养课程,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对实验室、实训场所、教学工厂、生产车间的设备仪器、实践环节、操作步骤流程都要熟练掌握,可由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实验技术师、骨干优秀教师带领指导学习。

2.2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调用企业的物资、人力、社会资源,借助学校平台,有效地将学校和企业资源整合起来、共同协作,达到很好的双师型师资培养效果。企业实践技术、职业素质高,学校教学理论深厚、学术氛围浓,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6-7]:

2.2.1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学校和企业应充分融合协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才能面向社会、市场、实际应用。企业高管、工程师因与学校主管、教师共同研讨交流,制定编写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特色教材、毕业设计等,使行业实践技术和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

2.2.2 专兼结合

企业高素质工程师、技术人员可聘请为学校兼职教师,充实到学校师资队伍中,弥补学校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企业兼职教师可以主要从事实验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可以互助交流,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共同学习进步。

2.2.3 产学研融合

学校和企业积极开展项目合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研发,企业也参与学校课题项目研究,起到良好的产学研融合效果。学校教师经过项目研发过程的锻炼培养,实践技能和操作水平会得到很大提高,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到教学中。

2.2.4 学术报告讲座

每个学期可邀请企业高管、项目经理、资深系统工程师来学校开展学术报告讲座,传授行业的新技术、新动态。每个学期还可进行两至三次软件专业导论课及背景方向知识导论课,将整个学期的软件专业课程及背景方向课程串连起来,梳理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从系统宏观角度认识掌握知识技能。

2.2.5 企业工程实践基地

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可利用寒暑假期,参与企业的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将教师在企业培训实践期间等同于完成相应教学工作量,提高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将软件专业教师及背景方向对软件感兴趣的教师,共同送入软件开发公司进行集中项目培养,使教师掌握前沿、先进的软件开发技能及资讯信息,为更好地教学,获取丰富的教学项目案例。软件专业教师也可送入背景方向企业,了解掌握企业的运作流程及管理结构,加深对背景方向项目的认知。我校与上海杰普、厦门中软国际、江西微软等公司都签订了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双方互派教师实践学习交流。

2.3 院校交流

学校应与各兄弟院校、其他高校交流合作,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方法、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水平。院校交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8-9]:

2.3.1 交流研讨会

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到周边邻近各大高校、学院观摩学习,各院校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在一起开展学术技能、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相互促进,学习提高。如我校经常与华东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邻近高校相互学习研讨。

2.3.2 网络集中培训

全省及全国各大高校都有名师、专家,为了方便各院校教师学习交流,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参加师资网络培训。全国各高校的名师教授把他们的经典课程、先进教学方法、优秀教学理念在网上传播教育给各高校教师,或把各名师专家集中在某所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统一授课交流,这样方便师资力量的集中培训,也减少教师奔走各高校的旅途辛苦。如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了“江西省高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及微课制作推广培训班”,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课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等师资培训项目。

2.3.3 校间合作项目

各高校都有自己优势专业、重点学科、特色项目,应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充分整合利用所有物资、人力资源,创造研发出有更大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成果。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如下图1所示。

3 结束语

学校应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用,保障双师型教师持续科学发展。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薪酬待遇等方向,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并鼓励双师型教师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师技能竞赛,对于获奖者给于相应的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10]。

实践证明,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阮建凑,陈颖.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

[2]史琪,王巧霞.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

[3]柳福玲,姜男.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4).

[4]庞鹤峰,薄煜明,孔捷.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现状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34).

[5]欧榕.地方综合性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6]范超,王柳行,任丽平,郑锴.关于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15(20).

[7]王宏志,王珺楠,张丽娟,邱欢.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8]罗富林.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5).

[9]刘有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10]盖林海,史君坡.地方高校转型中“双师型”教师培养与激励机制探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6).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
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浅谈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建设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论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双因素理论视角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中职车工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