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会计人的塑造

2022-04-08晁春余

航空财会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时代核心素养

晁春余

摘要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国家“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体系构建,对新时代会计人的塑造提出崭新命题。《肖申克的救赎》作为经典影片,带给人们诸多启迪,很多专家学者对影片有不同角度的阐释,但从会计视角的探讨却凤毛麟角。文章从影片主人公安迪的形象特质入手,解析其在学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对会计人核心素养的启示,并提出通过萃取中外经典文化精华进行价值观塑造,进而得出结论:新时代会计人应固本正元、精于求变,运用创造性思维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新时代;会计人的塑造;肖申克的救赎;核心素养;经典文化

DOI: 10.19840/j.cnki.FA.2022.02.014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作为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堪称富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作为片中成功塑造的“最令人难忘的会计师”,主人公安迪·杜弗伦的形象特质,对会计人有所启示[1]。本文借助经典影片视角,结合新时代的使命要求,探讨会计人的核心素养,并提出通过经典引领,塑造新时代会计人的价值观。

一、会计人的学识技能,在于“养根”“加膏”

(一)安身立命,安迪凭借的是专业精通

被误判入狱前,安迪是一家大银行的副总裁,年仅三十岁担任高管,实力可见一斑。安迪最早崭露头角是犯人们在户外修缮屋顶的时候,他冒险提出用财务专长帮狱警哈利合理避税,因而赢得容身机会;此后,他一步步争取主动,成为整个监狱的报税经纪人和财务管理人,连最具权威的典狱长,也发出“这里没有你,还真不行”的感慨。

(二)重获新生,安迪依靠的是涉猎广泛

正如狱友瑞德调侃,监狱高墙固若金汤,仅凭6英寸长的鹤嘴锄,普通人挖墙“要600年才能挖通”,但安迪凭借丰富的地质学知识探明监狱构造,为掘通隧道创造可能。而运用法律武器揭发典狱长罪行,以自由人身份赢得崭新生活,更离不开他法律、经济等知识的广泛积累和有效运用。

精博的学识,使无辜获罪的安迪拥有超常智慧和追求自由的条件,希望的翅膀闪耀光芒。

(三)新时代对会计人“养根”和“加膏”提出新课题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大数据、数字货币、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发展迅速,给会计领域带来崭新课题。新时代会计人的塑造,需要稳固的根基和源源不断的养分注入。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正如为树“养根”和为灯“加膏”,会计人一方面要“保养根基”,充分重视会计的内核,牢牢把握解读经济利益实质的核心技能,根据市场形势、经营状况、法律法规、合同条款等分析经济关系、法律关系、权责关系等背后的逻辑[2];另一方面也要“加补养分”,顺应“数智”时代变革,完成从“核算反映”向“智能决策”的转变[3],不断提高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实现与会计核心内容的深度融合。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曾提出,“簿记及格标准不是六七十分,而是一百分”,倡导首先要夯实专业基础,方能融会贯通。他在《中国之会计职业中》提出“因会计师所行使之职务,并不限于会计一部分,实无往而不与商业全体有关也”,强调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知识,更要了解相关环境,根据环境变化要求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方法[4]。

面对新环境,会计人只有不断“养根”和“加膏”,形成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并把知识内化为实际能力,才能适应新环境,探究新方案,实现长期立足和恒久发展。

二、会计人的思维方法,在于理念和实务创新

(一)突如其来的绝望能将人击垮,安迪却有能力自我管理

监狱的壁垒是看得见的高墙。而人们难以冲破的,更有看不见的高墙。入狱第一晚,一名犯人因痛哭申诉“我不该留在这里”惨遭暴打,至死名字都没留下;安迪虽外表文弱,却“表现平静”,因为他是个“讲求方法的怪胎”,有能力调整被无辜投进高墙的心理落差,有信心选择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二)长期的束缚会铸就无形高墙,安迪却有方法应对环境

长期处在窒息环境,很多人会被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刚入狱时,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其中;最终,你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老犯人布鲁克在狱中度过50年,出狱后因找不到生活意义而自杀,结局悲惨;安迪却能在复杂环境中历练成长,从苦难中获得向上的力量,有明确的方向和追求,最终成就精彩人生。他边在操场放风边抖落夜里挖洞的碎土,自在的就像在自家花园散步。

突破思维定式,使身陷囹圄的安迪应对复杂环境和充分发挥潜力,在困境中形成创造性方案。

(三)新时代对会计人拓展“创造性思维”提出新挑战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需要“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因而“创造性思维”越来越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核心素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21创造性思维框架(第三版)》,已将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纳入评估。其中将创造性思维界定为“有效参与想法的提出、评价和改进的能力,能够形成原创而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知识提升和想象力的表达”[5]。

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造力的竞争。具备创造性思维,会计人才能适应快速变革的世界,并带动人际交往、问题解决等诸多能力的提升[6]。科技进步使许多传统会计岗位正面临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困境,会计人的出路,不仅在于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开阔的视野,更需要开放的心态和思维。只有创造性地提升持续学习、审慎思考和管理决策等能力,才有望不斷突破,实现信息技术与会计实务的有机融合,完成会计理念重塑和会计业务创新[7]。

面对新挑战,会计人要乐学善学,充分发现自我价值和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创造性地实现突围。

三、会计人的情感态度,在于见自己、见他人和见天地

(一)人格独立,保持内省

“见自己”始于自省。安迪得知妻子不忠心绪难平,虽然理性使他选择克制,却因法庭误判面临无妄之灾。肖申克监狱,是一个人性泯灭和黑白颠倒的世界,安迪没有精神崩溃或自甘堕落,他不断在肉体和灵魂、邪恶和善良、冲动和克制之间把握平衡。每次打击,都是心灵的洗涤,历经磨难不断内省,安迪终于原谅了妻子,实现了与自己和解。

处理与自身关系方面,安迪正视问题不断内省,明辨是非之路,在反思中通向光明。

(二)敬业奉献,服务大众

“见他人”发于仁爱。安迪帮狱警操作免税,为做工狱友赢得每人三瓶啤酒和片刻闲暇。“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安迪用这样的方式,让处于麻木状态的狱友体验到做人的自由和希望。为改善监狱图书馆面貌,六年间安迪每星期给州政府写一封信,直到获捐大量书籍和得到拨款。此后他继续每周两次写信,为狱友争取更好的条件,帮他们摆脱无聊麻木的生活,获得知识的熏陶感化。安迪在狱中办起文化补习班,带动许多犯人通过学习获得自考文凭。对原本几乎一字不识的汤米,安迪从ABC教起,鼓励他“一旦开始,就要全心全力,不可半途而废”,最终帮他考取高中文凭。安迪更感召好友瑞德寻找通向自由之路,帮他冲破灵魂禁锢,重燃对生命的渴望。瑞德从深陷体制到冲破牢笼,克服内心障碍重获新生,其间闪耀着友情的光辉和信念的力量。

处理与他人关系方面,安迪心怀善念扎实付出,将个人的价值实现融入为他人的造福之中,人格魅力因奉献他人得到升华。

(三)勇于担当,维护公平正义

“见天地”成于守正。安迪有勇气打破桎梏,有担当维护正义。面对监狱管理者的阴暗狡诈,安迪用专业知识让他们折服;面对监狱生活的枯燥乏味,安迪常年不懈写信争取社会援助;面对狱中被制度化麻木的狱友,安迪笃定坚持,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他们。

一個场景感人至深:安迪不顾阻挠,在监狱操场上空放响《费加罗的婚礼》,“歌声直窜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进牢房,使石墙消失无踪”。暗无天日的监狱中,安迪不畏强权,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善和美。影片结局大快人心:安迪爬过污秽、洗净屈辱、重获新生;违法者罪行败露、闻风丧胆、受到制裁。安迪虽被典狱长指派,为他代理记账和转移账户洗钱,但目睹罪恶和腐败,安迪不屈服不动摇,在处理典狱长事务的同时,保留了其贪污的记录,作恶的罪证,勇敢揭发,让监狱的黑暗大白于天下,彰显了保持人格独立和弘扬公平正义的伟大力量。

处理与社会关系方面,安迪用他的态度和情感,展现出一幅用希望和友善描绘的生命画卷[8]。《肖申克的救赎》整部影片基调灰暗,安迪在西方黑暗的司法制度下,出淤泥而不染,人格独立保持内省,用博爱服务大众,用法律与黑暗势力抗争,把一份会计事务升华成一种理想信念,精神境界因弘扬正义得到绽放。

(四)新时代对会计人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提出新课题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善”的内涵已囊括了价值观、人类伦理和态度等丰富内涵,从哲学意义上呼唤人类价值共同体的产生[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会计人不弃微末、不舍寸功,用专业态度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需要会计人克己为人、守正创新,将内部控制作为反腐利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用责任担当在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推动会计法律法规进步和社会发展。

当今,注重会计人核心素养培育已成为社会共识,也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新课题。核心素养不仅要以素质教育为本,形成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重要品质和核心能力,更要融入时代特征,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形成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价值观[10]。

四、新时代会计人的价值观,在于萃取经典文化精华

“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的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会计人,需要重视“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和“德法兼修”等职业素养[11]。新时代的到来要求会计人以新的姿态展现价值,要注重新时期对会计行业的新要求,注意新环境对会计行业的新挑战,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不仅反映行业本质特征,而且反映行业发展特色[12]。随着网络经济、虚拟经济等的出现,会计领域面临一系列新风险、新挑战,会计人必须直面前所未有的义利抉择和道德考验,因而更加需要价值观的引领[13]。

经典是引领会计人的灯塔。解析经典电影,主人公安迪为我们诠释了会计人的形象特质;问计古圣先贤,我国文化典籍《道德经》中更在两千五百年前就给出启示[14]。

首先,“惟道是从”。原句“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指明:大德的模样,唯有跟随“道”而变化。“道”是万物的本源和归宿,是人们要遵从的核心理念。结合新时代要求,会计人应遵循的“道”,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成就大德。

其次,“涤除玄鉴”。原句“涤除玄鉴,能无疵乎”。老子告诫:要涤清玄妙的“心镜”,审视可能的瑕疵。结合新时代要求,会计人要抵制新经济形态下的各种现实诱惑,就需要“日三省乎己”,依照基本道德规范,从反思内省中获得“心境”的提升。

最后,“与善仁,言善信”。“与善仁”大意是,要心怀善念,友善待人,要如“水利万物而不争”。新时代的会计人,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担当,有大爱,讲奉献,充分发挥专长,实现对他人的帮助,对社会的回报。“言善信”大意是,要言行一致,真实诚信。新时代的会计人,不仅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恪守正道,也要勇于抵制和揭露不良现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更是新时代赋予会计人的使命。

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不但深入人心,更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形成开放体系,需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15]。通观会计发展历史,会计文化一直都善于吸收和借鉴,这是会计文化的优越性所在,会计价值观的塑造要在不断汲取精华和剔除糟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和发展。新时代的会计人,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遵守,更要融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维方式和世界眼光,以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新时代会计人的塑造结构如图1所示。

五、结论

万物并育,大道相通。经典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经典书籍中的传统文化,蕴藏着会计人的优秀特质和精神内核,即:固本正元、精于求变,运用创造性思维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回归经典,回眸教育。本文从经典中解读新时代会计人核心素养的塑造,经典也因跨越时空变迁被赋予新的内涵。希望由此带动会计同仁深入思考会计教育“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并以此推动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环节变革,最终形成以全面发展的会计人为核心的完整的育人体系。

AFA

参考文献

[1]袁敏.安迪的人格魅力及对会计人的启示[J].财务与会计,2020(18):86-87.

[2]陈毓圭.会计是一种技能[J].会计之友,2021(15):9-10.

[3]唐大鹏,王伯伦,劉翌晨.“数智”时代会计教育重构:供需矛盾与要素创新[J].会计研究,2020(12):180-182.

[4]白洁.从教材结构看会计学基础教材建设现状—兼评潘序伦著《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J].新会计,2011(10):68-69.

[5]唐科莉,张娜.PISA 2021评估新领域:创造性思维[J].人民教育,2020(11):32-37.

[6]陈波.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7(3):21-28.

[7]王小红,徐焕章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21(16):119-125.

[8]闫俊玲.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对人性的反思[J].电影文学,2015(23):137-139.

[9]冯友梅,颜士刚.核心素养的哲学解读及其实践启示[J].基础教育,2018(6):5-11.

[10]李兴尧,王一舒,陈浩天等.智能财务时代下会计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拾忆潘序伦会计思想[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119-121.

[1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5-28)[2021-11-15]. 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A08/ 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12]张仲元,韩卫卫,王秋实.会计精神塑造新论[J].财会通讯,2011(4):54-55.

[13]罗勇.“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商业会计,2021,(12):4-8.

[14]饶尚宽译注.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19-53.

[15]新华社.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2019-5-15)[2021-11-15].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leaders/ 201905/15/c_1124499008.htm.

(审稿:陈莉萍编辑:张春红)

猜你喜欢

新时代核心素养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