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问题与优化对策

2022-04-07李子鸣

文教资料 2022年24期
关键词:韵律乐器幼儿教师

李子鸣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音乐教育有着“以美塑人、以乐化人”的积极作用,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学前教育是关系个人一生成败的大事,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工程。优质的音乐教育,能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支撑。

笔者近两年多次前往农村支教,并且在支教过程中主要开展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通过与当地幼儿教师及幼儿的交流,笔者深入了解到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现状。本文以农村幼儿园中四种常见的音乐活动为例,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农村的特点提出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得到一定改善,但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歌唱活动:忽视幼儿体验

歌唱是幼儿最原始、最自然表达情感的形式之一。作为幼儿园中最常见的音乐教学活动形式,歌唱活动能促进幼儿主动地表达音乐,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笔者观察发现,有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在开展歌唱活动时仍然沿用老一辈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唱一句、幼儿跟着唱一句,一遍又一遍地教幼儿进行歌唱,忽视对幼儿现有能力水平、兴趣需要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忽视幼儿的音乐和情感体验。虽然在一定的教学场域下跟唱教学法是比较有效的,但如果将适当的跟唱教学变成了机械式的跟唱教学,则会适得其反。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会禁锢幼儿在多数情景下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幼儿为本”是幼儿教师必须恪守的正确的儿童观,而机械教学注重的更多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幼儿的“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幼儿只能扮演被动跟随的角色,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对音乐的自然表达。3—6 岁的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很短。如果一直让幼儿机械地反复歌唱,而不将故事情景、游戏、师幼互动等多种形式融入其中,幼儿很可能会心不在焉,久而久之容易丧失对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韵律活动:类型选择单一

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开展韵律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身体动作协调能力。

韵律活动分为律动、舞蹈、歌表演、动作表演游戏等四种类型。相关研究表明,在幼儿园韵律活动中,韵律类型以动作表演游戏为主。多数教师认为动作表演游戏类的韵律活动最好组织,加之擅长舞蹈的教师少之又少,便少有人运用舞蹈与歌表演两种韵律活动类型。[1]这种现象在农村幼儿园极为普遍。舞蹈和歌表演活动对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既会唱歌又会跳舞,有时甚至需要边唱边跳。以笔者支教的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为例,2020年该地区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76%为专科学历,14%为高中学历,仅10%为本科学历。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为专科学历,接受专业音乐技能训练的较少,音乐素养欠佳。开展舞蹈和歌表演活动需要大量的构思和动作练习,存在一定的难度。有的农村幼儿教师尽管开展了舞蹈和歌表演活动,但大多数只注重动作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幼儿表演兴趣和创编能力的培养,同样难以为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

(三)打击乐演奏活动:乐器配备不足

打击乐器是幼儿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幼儿在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能感知乐器发出的最自然的声音,能在敲敲打打中创造出多样的节奏类型,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善于创造的天性得到满足。同时,在与其他幼儿合奏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获得集体演奏乐器的快乐和满足。

笔者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农村支教过程中发现,农村幼儿园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存在一个很大的局限,即乐器配备不足。一个班级仅配备一台电子钢琴是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的常态,适用于学前儿童学习和操作的打击乐器,例如串铃、响板、木鱼等几乎很难见到,很难满足幼儿人手一件乐器的基本要求,达不到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的基本条件。得益于政府的资金投入和福利机构的支持援助,尽管少部分农村幼儿园配备有适量的打击乐器,但往往对其缺乏整理和保管,常常散落于幼儿园的杂物间或者运动设备保管处,没有对其进行有效地利用。相关研究发现,农村幼儿园现有的部分乐器质量也同样堪忧,主要表现为老化及破损;乐器被长期堆放于仓库,无人打理,更无定期消毒清理之说。[2]

(四)音乐欣赏活动:重视程度较低

学前儿童的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审美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欣赏各种各样美妙的音乐,能开阔眼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能锻炼听觉的敏感性,促进语言系统的发展。但农村幼儿园对于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视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体现在音乐欣赏活动开展次数较少。由于活动对幼儿音乐素养的促进大部分体现在隐性层面,很难看出明显的教学效果,所以农村幼儿教师很少开展正规的音乐欣赏活动。其往往将音乐欣赏融合在歌唱活动和韵律活动当中,弱化了音乐欣赏对幼儿的正面影响。教师在实践中更关注幼儿的音乐表现,强调幼儿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这使得幼儿音乐学习演变为以歌唱、舞蹈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活动或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活动较少。[3]

另一方面体现在作品选择泛化。农村幼儿园少量开展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所使用的音乐作品以传统的声乐曲为主,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剧、童话剧却很少涉及。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教科书质量良莠不齐,需要幼儿教师反复斟酌、仔细选择优质的音乐作品。但幼儿教师往往在教学实施中倾向于老作品,而在新作品的选择过程中呈现保守理念。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开展和研究的过程中,也不会主动对社会上出现的新作品进行符合幼儿特点的创编,或者进行适度的选择。[4]

二、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优化对策

针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支教过程中结合农村特定环境改进音乐教学方法、创新音乐活动形式,将理论运用到音乐活动开展实践中,并根据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反馈做出反思和改进,最终提出如下优化对策。

(一)置身农村独特自然环境感受音乐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接触最多的是自己门前屋后的自然环境。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儿童在与自然事物的接触中,通过独立自主地观察、发现、探索、实践,感知事物之间的关联,这种经由身体解放而直观感知的实践性知识更易被儿童理解、识记和接受。[5]农村丰富的自然环境为农村音乐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例如,开展《水滴歌》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感受山涧的泉水滴答、小溪的潺潺流水、河流的奔流涌进;开展《在农场里》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前往村落的牛棚、养鸡场等区域,仔细听一听各种各样动物的叫声;开展《两只小鸟》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前往园区周围宽阔的平地,聆听各式各样鸟儿美妙的叫声。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对自然环境中的各种音乐元素进行自主体验,可以实现自我的充分表现与发展。只有让幼儿在生活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才能真正激发其对于音乐的兴趣。农村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体验,深入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从而开展更多高质量、有意义的音乐活动。

另外,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让幼儿置于农村自然环境中感受音乐不能流于形式,而是需要农村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音乐学习环境,从而保证幼儿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体验。

(二)邀请农村民间艺人辅助开展活动

农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有许多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如阿拉善的戈壁“歌王”、云南省的傣族“舞王”、澧水流域的大鼓“鼓王”。尽管部分民间艺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艺术理论学习,但其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往往对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农村幼儿园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主动邀请农村民间艺人进入幼儿园开展活动,以其独特的审美观点和能力为幼儿和教师介绍特色的民间音乐,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艺术拥有独特的视觉和听觉表现力,能激发幼儿主动吸收适合其发展的信息,并主动地在感知和操作实践中展现自己的个性。[6]农村民间艺人在接受幼儿园专业培训后,可以辅助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以云南猜谜民歌《猜调》为例:“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你们说给我们猜,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街前卖……”运用这一素材,可以开展歌唱活动,通过分组演唱的形式你问我答;可以开展韵律活动,在民间艺人的带领下即兴创编动作;可以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通过简单的乐器敲击感受乐曲的节奏;可以开展音乐欣赏活动,领会民间艺人表演的魅力。农村幼儿教师在民间艺人的辅助下可以更好地运用民间音乐素材,丰富音乐活动形式。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既能深入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又能萌发对音乐的兴趣。

(三)利用农村优质自然资源自制乐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7]。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由于经费欠缺,乐器数量少、质量堪忧,幼儿教师更加需要主动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自制乐器。但自制乐器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责任,需要教师之间、师幼之间、家园之间积极合作,在满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艺术领域活动要求的基础上进行。

幼儿常用的打击乐器,如响板、木鱼、双响筒、蛙鸣筒、大鼓等,都可以由简单的自然材料制作而成。以制作打击乐器响板为例,正规的响板是由两片贝壳状木块,中间用松紧带相连而制成的乐器,主要通过两片木块相互撞击引起震动而发音。笔者基于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自制打击乐器的实验:第一步,收集木头、橡皮筋、乳胶等材料,这一步操作较为简便,由家长带领幼儿在生活环境中寻找收集;第二步,将木头削成尺寸合适的木块,这一步需要使用剪刀、木锯等危险性工具,由教师合作完成;第三步,用橡皮筋和乳胶将木块连接并固定,这一步操作难度适中,由教师指导幼儿完成;第四步,装饰乐器,这一步操作简单并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将装饰的任务交给幼儿。经过多方合作、反复调试,响板便制作成功。该实验获得了当地幼儿园教师及幼儿们的一致好评,也为制作其他类型的乐器提供了借鉴。

农村自然资源中还存在许多天然的乐器,不需要对其大规模的改造,但是要求教师和幼儿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音乐的元素,并将其改制成乐器。以葫芦瓜为例,葫芦瓜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其外壳坚硬并且壳内保存着葫芦瓜的种子,在摇晃时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幼儿收集葫芦瓜,通过教师的指导将其改制成打击乐器中的沙球,可以方便灵活地进行打击乐演奏。

(四)打造农村学前特色园本音乐课程

对幼儿的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打造特色课程需要因地制宜。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农村拥有独一无二的乡土气息、乡土文化、乡土资源,为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滋养。

园本课程注重本土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积极影响。农村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掘当地音乐资源的本土性、生活性、直观性价值,在把握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打造特色的园本音乐课程。如身处瑶族聚居地的农村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掘瑶族特色山歌、长鼓、舞蹈资源,开展“瑶族山村我的家”歌唱活动、“瑶族长鼓舞”韵律活动、“我是小小长鼓王”打击乐演奏活动和“劳动号子喊起来”音乐欣赏活动;如身处群山环绕的农村幼儿园,可以通过对民歌《山路十八弯》的节奏、旋律、歌词进行改编,开展相应的歌唱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那些极具生命力、由简单质朴的旋律构成的民间音乐和传统童谣都可以成为活动开展最基本的音乐食粮。

另外,打造农村学前特色园本音乐课程不能忽视音乐教育基本的要求,即合理配置音乐活动类型。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学习,借鉴科学合理的音乐活动类型配置比例,不能重一类而轻另一类,“捡起芝麻丢掉了西瓜”。

三、结语

尽管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受制于物质、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开展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充分吸取农村文化、充分融合农村环境、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村地域优势,从而为开展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优质路径方案。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努力。

猜你喜欢

韵律乐器幼儿教师
学乐器
乐器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韵律之美——小黄村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