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中国化的基础

2022-04-07陈源超

文教资料 2022年2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唯物史观李大钊

陈源超

(新疆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诚如毛泽东所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但是在此之前,20 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播种唯物史观的思想沃土。这一时期,进化论思想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在此基础上,中国传统变易思想和西方的历史进化论相结合形成了进化史观,给先进的中国人打下深厚的思想基础,也为日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了早期准备。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思想的启蒙,民主和科学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促进唯物史观在中国迅速传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信仰进化史观转向唯物史观,促进了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理论前提和奠定了阶级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和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夺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唯物史观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背景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自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强行轰开中国国门为肇始,中国就逐渐在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文化的不断侵略下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因此,“中国向何处去”,何种理论能够指导和拯救中国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问题。

(一)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呼唤新的理论指导

中国传统的天理观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但自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侵扰,于是有识之士强烈批判“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保守观点。严复认为:“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3]严复作为精通中西文化的思想家,吸收了西方的进化论并结合中国传统变易史观创立了进化史观。严复所译的《天演论》出版后,国内一时间掀起了学习进化论的思潮,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只有向更加先进的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改变落后的局面。

梁启超受到严复影响,形成了自己的进化史观。他认为进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历史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竞争、变革是历史进化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创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观点已经与唯物史观所理解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较为接近了,客观上为后来的中国人接受唯物史观做了思想铺垫。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来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们将革命与进化论相结合,宣扬革命进化论,认为只有革命才能促成质的进化。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可谓是革命民主主义进化史观成功实践的典范。此后,如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一度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进化史观的信徒。进化史观是旧民主主义时期的重要理论武器,但是在五四运动后却无法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

(二)世界政治经济形式的剧烈变化为唯物史观的传播打下基础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到欧洲进行考察,发现帝国主义国家带来的是更为深重的灾难。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普遍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进化论在欧洲的实践充分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暴露了帝国主义掠夺扩张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显露无遗。中国应该向谁学习?他们一时间陷入了迷茫。

从理论实践来看,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学习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把舶来思想用于实践,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甚至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也只能在巴黎和会上任人宰割,因此,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幻想破灭了。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理论来源之一的进化史观也逐渐被国人抛弃。反观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推翻了反动政府,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的理论。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其成功的实践使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进而以苏俄为师。

从阶级基础来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好宝贵的发展机会,促使工厂数量激增,进一步促进了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步传入中国,工人们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中国的无产阶级逐渐觉醒,并在五四运动爆发之际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雄厚的阶级基础成为唯物史观在中国得以传播并迅速兴起以及得以中国化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转向

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进行思想启蒙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先进人物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对旧思想旧文化发起猛烈进攻,《新青年》 《新潮》 《少年中国》 《东方杂志》等报刊发表了大量宣传进化史观、反对封建迷信的文章。人们对进化史观的认识比以前更加深刻、系统和科学,因而也更加认识到其理论缺陷和局限性。由于进化史观的信仰者大多为资产阶级,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了进化史观不彻底的实践性和理论局限性。虽然它曾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五四运动后不得不让步于唯物史观。

(一)李大钊的理论转向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最主要的代表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早期得以迅速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学术界公认为在中国传播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4]。李大钊在接受唯物史观之前,曾信奉进化史观,但是他的思想中蕴含着许多向唯物史观转变的因素。

第一,李大钊认为:“由宇宙自然之真实本体所生之一切现象,乃循此自然法而自然的、因果的、机械的以渐次发生渐次进化。”[5]他承认历史是有客观规律的,是以渐进的量变的形式不断向前进化发展的。第二,“优胜劣败,适者生存”[6]。李大钊认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于竞争。第三,“凡百事件之因缘,罔弗基于人类思想之变化”[7]。李大钊认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世界。第四,“宇宙万象,成于对抗,又因对抗,而有流转,由是新旧代谢,推嬗以至于无穷,而天地大化成矣”[8]。李大钊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对立统一是推断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最后,“民彝者,可以创造历史,而历史者,不可以束制民彝”[9]。李大钊提出了“民彝史观”,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这与唯物史观对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李大钊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在实践上就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就是坚持唯物史观学说。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彻底扬弃了进化史观,开始接受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他对唯物史观理论的研究和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唯物史观实现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陈独秀的理论转向

作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以前尚未完全接受唯物史观,早期他也曾接受过进化史观,当时的思想中已蕴含唯物史观思想的萌芽。

第一,陈独秀认为:“宇宙间精神物质,无时不在变迁即进化之途。”[10]他提出,人类社会是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历史就是进化的过程。第二,他高度重视革命的力量,认为革命是“开发文明之利器”[11],社会历史的进化需要革命来促进。第三,陈独秀吸收了改良进化史观和革命进化史观中的合理因素,看到了社会历史的进化形式有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一是循序的进化,一是跳跃的进化”[12]。第四,陈独秀认为“抵抗力”是社会历史进化的根本动力,“万物之生存进化与否,悉以抵抗力之有无强弱为标准”[13]。“抵抗力”指的是事物之间的互相排斥和互相斗争,这与矛盾的概念已经较为接近了。第五,陈独秀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生产力和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国力之发展,无不视经济力为标准”[14]。他十分重视生产力,也看到了物质因素的重要性,强调生产和发展在社会历史进化中的重要作用。以上,不难看出陈独秀的进化史观在某种程度上把握了唯物史观中关于发展和矛盾的一般规律,并且重视革命的力量。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识到了生产力的重要性,对社会发展背后的物质动因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迅速从一个进化史观的信奉者转而信仰更加先进和科学的唯物史观。1922年7 月,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马克思学说》,简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这标志着他扬弃了进化史观,彻底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运动前后,当时最为先进的中国人陆续信仰唯物史观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唯物史观的先进性。反观进化史观,在理论上一味强调竞争而忽略了合作,在实践中,帝国主义国家信奉优胜劣汰的进化法则导致了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爆发。在多方面因素的合力下,中国的先进人物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纷纷扬弃了进化史观,转而信仰更为科学和进步的唯物史观。他们在中华大地上最先举起唯物史观的旗帜,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扩大了唯物史观的影响力,使许多爱国人士纷纷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了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形成了中国早期有革命信念的马克思主义者群体,为唯物史观的传播及其中国化奠定了深厚的阶级基础,这也预示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将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取得胜利。

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中国化的贡献

报刊作为20 世纪初最重要的两种信息媒介,在宣传唯物史观之途上功不可没。以1919年5 月5 日李大钊在《晨报》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标志,揭开了唯物史观广泛传播的序幕。此外,《新青年》《星期评论》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报刊也经常刊登一些宣传唯物史观的文章。

五四时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著作详细地进行了阐述,主要有《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除了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外,一些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也被翻译过来,如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研究》等。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等人在翻译原著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著作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使唯物史观得以广泛传播。

唯物史观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过程中,李大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到为革命事业献身为止,李大钊从未停止过对唯物史观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上也对唯物史观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尝试将其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为唯物史观的中国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李大钊在系统传播唯物史观的同时,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许多精通唯物史观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李大钊被聘至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他随即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这一门课。此后他每当在校时便为史学系和政治系的学生亲自讲授这一课程。不仅在北大授课,李大钊还通过在其他高校的兼课和讲学把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系统授予学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不少骨干党员都是李大钊的学生,如邓中夏、刘仁静、王复生等等。在参与中共一大的12 名正式代表中,张国焘、刘仁静和毛泽东也都是李大钊的学生或助手。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除李大钊外,其余先进人物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宣传唯物史观。如李达以《社会学大纲》等著作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把晦涩抽象的原理具体化简单化,使唯物史观走向了广大群众,成为了人民的哲学理论。而毛泽东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他提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指导实践,写作《实践论》 《矛盾论》等哲学理论作品,还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实践哲学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迈出了中国化的第一步。

四、结语

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5]的唯物史观,这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必然结果。他们通过扬弃进化史观,进而对唯物史观进行广泛传播,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唯物史观的人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不竭动力。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将唯物史观的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迈出了唯物史观中国化的第一步,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树立了光辉典范。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唯物史观李大钊
李大钊《青春》
李大钊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