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章节为例

2022-04-07

文教资料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全过程载体民主

张 毅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以下简称“习思想课程”)是高等院校思政课程体系中增加的新课程,是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新兴的高校思政课程,为了更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教学中需要发挥实践教学为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的的重要作用。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重要精神,应当注重“习思想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灵活运用实践教学方式,辅助学生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并使之运用于实践指导。

(一)“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求开展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这一重要精神提醒我们,思政课教学不能流于表面、浅尝辄止,要把蕴含在现象背后的哲理剖析给学生,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形成深刻认识。“实践教学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的重要途径。”[2]对此,思政课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个转向:一是提高讲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把抽象的道理通过技术化手段转化为贴近生活的鲜活形象或例子,帮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二是将单向度输出转化为与学生的互动互促,通过“翻转课堂”等实践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系统讲解、实践理解,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思中行、行中思”的知行合一效果。

(二)课程的特征要求实行实践教学

“习思想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性课程[3],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教育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思政课,要求思政课教学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习思想课程”内容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理论性,缺乏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想要很好领悟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高校学生长期在校园内,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缺乏从事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因而进入高校学习阶段,需要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发挥社会实践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助推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认知中,人们对实践教学理解略有偏颇,把实践教学依附于其他理论课程,将其仅仅作为“课内实践”的思政小课堂,而未能有效发挥实践教学的应有功能。其实,如果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融合,不但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晦涩的理论学说,而且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使其将理论根植于内心,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入耳入脑入心。因此,实践教学是把道理讲深、讲透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式。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

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需具备三大基本构成要件,即人的要素(组织)、物的要素(载体、资源)和秩序的要素(制度)。其中,人的要素主要指实践教学中各类参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物的要素主要指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载体;秩序要素主要指保障实践教学得以开展所形成的制度机制。[4]因此,“习思想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思路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拓宽实践教学载体

“习思想课程”实践教学的载体主要包括课堂载体、校园载体和社会载体。课堂载体是开展教学的主渠道,除开展理论教学外,还可通过主题演讲、小组研讨、翻转课堂、案例讨论等课堂活动增强理论思维训练,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校园载体是介于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缓冲地带,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主要载体,是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尝试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验室和练习场。社会实践是带着理论问题出发,将习得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解释、理解和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并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考察参观、志愿服务等方式对理论学习进行消化与升华。“习思想课程”实践教学,必须打通课堂载体、校园载体和社会载体之间的衔接渠道,提升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丰富性与可能性。

(二)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习思想课程”实践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景观型资源、人物型资源和数字型资源。景观型资源,比如旧址、遗址、纪念设施、场馆等人文景观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价值,应当充分挖掘当地及周边的景观资源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补充。人物型资源主要是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对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典型人物的励志故事的讲解,充分挖掘榜样的思想的魅力和行为的感召力,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数字型资源是在当下数字时代不断创新和丰富的新技术,比如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等,这类数字化技术对于沉浸式课堂的打造,能够提升教学影响力和震撼力。

“习思想课程”实践教学资应重视对当地红色资源的挖掘。实践教学需要在特定时空下开展,虽可以将全国性重要旧址遗迹作为选择,但当地仍是开展实践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在找寻“习思想课程”实践教学资源时,应当充分重视当地红色资源的利用。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史的见证,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培养学生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途径。

开展“习思想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借助当地红色资源和积极响应红色主题活动。以上海为例,上海2022年公布了《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该红色资源名录,主要包含两类资源:一类是重点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场所类,另一类是重要档案、文献、手稿、声像资料和实物类。这些红色资源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丰富而宝贵的教学资源。另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响应当地红色主题活动等方式,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比如《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 (2021年)第19 条规定,每年“七一”前后集中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在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要战役纪念日等节点,组织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学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红色主题活动,建立起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当地红色主题活动有序衔接的重要机制。

(三)优化实践教学制度

“习思想课程”实践教学制度主要包括指导型制度、规范型制度和发展型制度三种类型。实践教学制度是将“立德树人”教学目标与具体教学实践各要素、各环节连接在一起的运行模式。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制度呈现出价值选择的差异性:指导型制度重在总体指导,为具体操作层面预留充足的创造空间;规范型制度重在形式规范,为教学边界、实际操作提供清晰而明确的规则;发展型制度重在动态评估,能为实践教学探索提供正向引导和激励。在实践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教学制度,突破不同制度之间的局限,以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习思想课程”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先行举措和培着堪当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一招。[5]因此,要优化实践教学制度,构建分层级、多维度的制度体系,以满足“习思想课程”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四)强化实践教学组织

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是实践教学各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系方式和运行逻辑。一般而言,常见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一元模式、多元模式和开放模式:一元模式是指由单一部门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实践教学任务的推进,比如学工部、团委、院系等;二元模式是指通过多部门分工合作,协同推进实践教学任务;开放模式是指与校外实践教学合作单位或部门形成的内在联动、有机合作的高层级组织形态。在构建“习思想课程”实践教学中,必须强化校内外组织建设,形成向外拓展、向内聚焦的开放式组织模式。在机制构建上:在校内组建由校级党政领导牵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工作小组,负责教学方案、教学计划等制定工作;在校外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建立长效的实践教学合作机制共建“大思政课堂”,其中“引进来”是指聘请校外合作基地的人员作为“名师”,定期进校授课,“走出去”是组织学生到合作基地参观和学习,通过交流互访,提升“习思想课程”的教学质效。

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章节内容实践教学的方案设想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结,也是“习思想课程”中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我们有必要从实践视角帮助学生感受全过程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实用性。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素中,教学制度、载体和组织具有共通性,无须赘言,因此下文重点围绕实践教学资源对如何开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章节实践教学作一点设想。

丰富的民主实践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中国的民主》白皮书(2021年)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6]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贯穿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根据景观型资源、人物型资源和数字型资源的划分标准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章节的教学资源做如下梳理。

(一)景观型资源:基层民主的实践场所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教学的景观型资源主要指国家和社会践行全过程民主的重要场所或空间。以上海为例,上海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首提地”和“最佳实践地”,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全过程和环节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在民主实践场所方面,包含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首提地”的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海市长宁区古北市民中心、各区设立的人大代表“家、站、点”以及社区自治的“议事厅”等景观型(场所型)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立法联系点感受民主立法,参观人大代表“家、站、点”感受民主监督,参观社区自治的“议事厅”感受民主管理。总而言之,让学生在“行中思、做中学”,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魅力,领悟其精髓。

(二)人物型资源:民主实践的从业人员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教学的人物型资源主要指参与民主实践具有丰富民主经验的代表人物。在制度设计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主体上的广泛性,每一位公民都依法享有民主权利,但也有专门人员重点从事民主实践相关工作,比如各级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专家型资源。可以充分借助此类人群对民主实践方面的工作经验和真实感悟,帮助学生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运行过程。在操作层面,遵循“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思路,即可以聘请此类专家到学校交流,或者通过人大代表“家、站、点”制度或申请庭审旁听等方式了解人大代表与人民陪审员的相关工作,通过观察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

(三)数字型资源:民主实践的数字化平台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教学的数字型资源是指能够帮助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数字化平台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手段和资源。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人们的交互方式,同样也改变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践行模式。数字化技术极大提升了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可能性与便利性。比如地方政府会通过网站平台、手机App(小程序)等方式开设“人民建议征集系统”,实现议题发布、建议接收、办理反馈、信息查询、公众评价等功能,有些地方把人大代表“家、站、点”以及街道辖区内其他平台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网络、微信平台等方式予以推广,拓宽社情民意表达和反映的渠道。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借助数字化平台的便利性,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国家与社会治理的过程,进而实现从理论学习到指导实践的跃升。

猜你喜欢

全过程载体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