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SP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07宋文娟邝美华廖慧晶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情景实验组

许 莹,宋文娟,邝美华,廖慧晶,毕 煜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现代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提出更高的标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知识与技术,还要求护理人员能够针对病人的实际需求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学基础是在校护理、助产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必备的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护理实践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要。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SP)是指学生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稳定、逼真、准确表现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理情绪变化等实际临床问题[1],改变传统实训教学中塑料模拟假人不能做出任何反应的弊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及解决病人需求的综合素质。本研究把SSP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到护理学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19级护理专业(共9个班)、助产专业(共2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2019级护理专业其中3个班、助产专业其中1个班共255名学生为实验组,护理专业其中3个班、助产专业另1个班共248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全国统一招生的学生,经比较,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已学课程的成绩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对照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拟假人操作练习,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模拟情景设计下SSP的应用,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设计标准情景案例 基于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标准及各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咨询广州市“三甲”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收集真实的临床案例资料,整合设计出本课程的20个标准临床护理情景模拟案例,包括生命体征的测量、卧床病人更换床单、口腔护理、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等实训项目的情景案例。设计后的标准情景案例再提交给临床护理专家进行审核,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1.2.2 培训学生标准化病人团队 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建立选拔标准[2],对报名者进行考核、筛选,最终建立了24人的SSP团队。在正式应用至课程实训教学前,采用标准化病人培训大纲对SSP团队实施培训,并在培训后期由临床护理专家和课题组成员组织SSP团队进行模拟情景考核,以及时发现演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考核结束后进行加强辅导。

1.2.3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中的应用(1)课前线上案例讨论。课题组成员组织SSP拍摄若干个临床护理模拟情景案例视频,布置在智慧职教云平台的课前案例讨论区,在每次课堂教学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相应的模拟情景案例视频,并进行案例的讨论分析。(2)课中线下教学演示。在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授课教师根据课前案例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详细讲解本次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然后根据每个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同,应用SSP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其具体应用模式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模式是SSP配合授课教师完成规范的情景演示,如在卧床病人更换床单实训教学内容中,采用了为术后留置多条引流管的卧床病人实施更换床单的临床护理情景模拟案例,教师通过SSP的配合进行规范的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模拟情景演示,一方面强调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操作项目的操作要点及细节,另一方面展示如何在操作过程中与病人进行沟通、如何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以及针对留置各种管道的病人在更换体位时的注意事项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形象认识。另一种模式是学生代表在课堂上完成模拟情景演示,如在静脉输液实训教学内容中,采用了为质疑新护士操作技术的急诊科呼吸道感染女性病人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临床护理情景模拟案例。经过培训的SSP根据案例剧本演示出该临床护理情景,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代表在课堂上演示如何对该案例的病人实施静脉输液操作项目,在操作过程中要求与SSP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并应对SSP的各种反应或提问。在演示过程中,授课教师及其他学生观摩其演示,并及时做好记录。在学生代表演示结束后,授课教师组织进行点评:首先由观摩学生点评其在演示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由SSP以病人的身份对学生代表在情景演示中的表现给予反馈和评价,最后由授课教师对学生代表的演示进行点评、总结,必要时可与SSP合作演示规范的情景处理流程与方法,使学生领悟、理解并反思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课后线下操作考核。在课程后段的操作技能考核中,采取SSP结合模拟情景案例考核法。学生根据考前30分钟抽取的案例,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用物准备,并为该案例中所设置的模拟情景下的SSP实施医嘱上所要求的操作项目。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完成该情景案例的整体表现,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从而得出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分数。

1.3 效果评价

1.3.1 课程成绩 通过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成绩,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护理学基础课程成绩的构建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评价由日常课堂完成情况(包括课前讨论、课中考勤及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课后练习情况等)(占10%)、操作技能考核(占40%)等组成,一共占课程成绩的50%;终结性评价采取期末理论考核的方式进行,占课程成绩的50%。其中,操作技能考核的评分标准既包括学生对该操作项目的熟练程度,也包括其在操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沟通交流能力及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1.3.2 学生评价的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本组教学法的效果评价。调查问卷共包括16个条目以及学生对此种教学方法的意见或建议,每个条目的选项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即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成绩的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日常课堂完成情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课程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成绩的比较(±s,分)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成绩的比较(±s,分)

组别n 日常课堂完成情况 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理论考核成绩 课程总成绩实验组对照组255 248 t P 84.23±4.37 83.44±3.36 2.513 0.005 85.30±2.16 84.27±3.72 4.316<0.001 79.48±6.42 78.89±6.67 1.285 0.104 82.28±3.32 81.49±3.66 2.322 0.011

2.2 实验组学生对SSP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结果显示,255名实验组学生中31.8%~44.3%对调查问卷的16个条目表示非常同意,54.9%~66.3%表示同意,详见表2。

表2 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n(%)]

3 讨论

3.1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实施操作演示或学生反馈演示均是在没有情感及反应的塑料模拟假人或临时随机抽取的学生身上进行的,由于塑料模拟假人不会做出任何反应,临时随机抽取的学生虽然会尽力配合,但缺乏操作实施者与操作对象之间的互动,所以课堂气氛显得单调沉闷。本研究在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用SSP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为学生提供更符合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仿真情景和模拟病人,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以静脉输液项目中为质疑新护士操作技术的急诊科呼吸道感染女性病人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临床护理情景模拟案例为例:课前,通过组织学生在线上观看SSP模拟情景案例视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应对质疑新护士操作水平的病人,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课中,通过线下课堂教师与SSP配合进行规范操作演示,或学生代表进行SSP模拟情景反馈演示,既增加了操作双方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又能通过演示教会学生面对抱有质疑态度的病人的解决方法;课后,通过线下操作技能中采用SSP结合模拟情景案例考核法,增加考核的难度与挑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2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在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教学中,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教师集中讲解该操作项目的操作流程及操作要点,然后再组织学生分别在塑料模拟假人上练习操作,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式地完成操作流程,而无法与操作对象进行沟通,也无法及时收到来自操作对象的反应,更无法将其作为判断操作项目完成质量的反馈。本研究通过在课前组织学生线上观看并讨论SSP模拟情景案例视频,促进学生思考在特定的临床护理工作情景中完成该项操作所需要注意的操作要点及沟通交流方式。课中,组织随机抽取的学生代表在课堂上完成模拟情景演示,要求学生代表在对特定情景中的SSP实施护理操作的同时,还需要真实、主动向SSP解释操作目的和注意事项,并能根据SSP的言行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若学生代表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操作错误或解释不当的环节,SSP可相应地做出不满反应。课后的操作技能考核采用SSP结合模拟情景案例法,既可考查学生对该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又可促使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与考核结束后的教师点评找出自身在完成操作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进行修正。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可督促学生在操作中主动思考每一个操作步骤的方法和意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程度,提高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课程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验组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提升。

3.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视人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人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护理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3]。因此,护士不仅要能关注病人生理上的改变,同时还要关注其心理、社会、精神方面的改变并尽量满足需求,从而为病人提供整体优质护理服务[3]。这就对护士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化病人在内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等课程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及语言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及职业责任感等[4-5]。而本研究结果也显示,92.1%的实验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沟通交流能力及人文关怀意识。本研究通过设计各种符合临床实际护理工作情景的标准案例,培养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运用整体护理思维,在各种情景演示中学会应对不同社会背景、经济背景、年龄、疾病及心理状态的SSP,加深学生对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理解。课中提供学生与SSP进行交流互动的机会,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哑巴”操作的现象,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实施操作过程中SSP的反应及操作结束后SSP以病人的身份对学生在情景演示中的表现做出的反馈和评价,可促使学生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病人的感受,从而培养爱伤观念及人文关怀意识,提高职业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情景实验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解读
情景交际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楼梯间 要小心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