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4-07王思平严璐璐卢金新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护生意愿态度

王思平,严璐璐,李 岩,卢金新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广东 清远 510663)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在2020年达到2.43亿,至2025年将突破3亿[1]。老龄化社会让整个社会与家庭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需要大量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专业、舒适的照料,以此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2]。但是,现阶段我国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人员队伍发展动力不足,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数量相对缺乏[3]。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热爱养老护理事业的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护生是未来从事老年护理服务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将影响我国未来养老服务人才的质量及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既往国内外大部分研究是关于本科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的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为满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市场需求,国家对于高职护生的培养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对于这一人群是否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研究甚少,且已有的研究样本量较小。本研究旨在通过大样本探讨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人才培养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10月—11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以我校2017级至2019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的因素。按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样本量计算公式计算所需样本量:n=Z21-α/2/δ2×p×(1-p),其中,Z1-α/2=1.96,允许误差3%,参考既往研究,p=0.6,所得样本量为 1 024例,考虑到拒访率、问卷有效率,扩大5%,预期样本量为1 075例。共发放1 075份问卷,回收973份问卷,回收率9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研究方法

根据国内外关于老年护理服务意愿的相关文献,自行编制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问卷,共包含15个条目,分别为所在年级、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护理学是否为第一志愿专业、是否已开展老年护理学课程、曾经是否与老年人一起居住、是否有被老年人照顾的经历、是否有照顾老年人的经历、对老年人的态度、是否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是否看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前景、期待老年护理工作月薪、对老年护理服务的意愿。经验证,该问卷的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45,结构效度 KMO 为 0.908,Bartlett的球形检验<0.001,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中,护生对老年人态度是参考Kogan[4]的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该量表是由学者Kogan在1961年研制,2009年台湾地区学者Yen等[5]进行翻译,包含欣赏(1~17条目)和偏见(18~34条目)两个维度。采取Likert 6级评分,每个条目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值为1分、2分、3分、4分、5分、6分。偏见维度的条目采取反向计分,总分34~204分,34~62分为非常消极,63~91分为有点消极,92~119分为消极,120~148分为有点积极,149~177分为积极,178~204分为非常积极,得分越高态度越正向,得分越低态度越负向。该量表信效度检测Cronbach’s α为0.82,偏见维度 Cronbach’s α 为 0.83,欣赏维度 Cronbach’s α 为 0.81,信效度较好。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采用“毕业后您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吗?”进行测评,护生回答包括3个选项:愿意、不愿意和不确定。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经统一培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调查时向研究对象解释调查目的、意义、内容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保证其自愿参加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填写内容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回收,保证填写问卷的有效性。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验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双侧检验α=0.05,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973名高职护生中,2017级、2018级、2019级护生分别占11.2%、55.8%和33.0%;女性875名,占89.9%;年龄16~28岁,平均(19.67±1.13)岁;家庭所在地在城市和农村的护生分别占29.1%和70.9%;非独生子女占84.6%;43.6%的护生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17.9%的护生不愿从事,38.5%的护生不确定是否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

2.2 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意愿在不同年级、性别、护理学是否为第一志愿专业、曾经是否与老年人一起居住、是否有被老年人照顾的经历、是否有照顾老年人的经历、对老年人的态度、是否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期待老年护理工作月薪、是否看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前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意愿的单因素分析[n(%)]

2.3 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与不确定组相比,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组的护生,男护生比女护生更愿意(P<0.05);护理学为第一志愿的护生比非第一志愿的护生更愿意(P<0.05);有照顾老年人经历的护生比没有这种经历的护生更愿意(P<0.05);很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护生比不了解的护生更愿意(P<0.05);看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前景的护生比不看好的护生更愿意(P<0.05);期待老年护理工作月薪<8 000元的护生比期待月薪≥8 000元的护生更愿意(P<0.05)。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组的护生,没有照顾老年人经历的护生比有照顾经历的护生更不愿意(P<0.05);对老年人呈负向态度的护生比呈正向态度的护生更不愿意(P<0.05);期待老年护理服务工作月薪≥8 000元的护生比期待月薪<8 000元的护生更不愿意(P<0.05)。详见表2。

表2 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处于中下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处于中下水平(43.6%),高于谢晖等[6]40.4%的本科护生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结果。Guo等的研究也发现,38.1%的本科护生愿意在毕业后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杨玉洁等[7]发现,55.9%的五年制高职护生愿意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韩伟智[8]调查结果显示,54.5%的中高职护生毕业后更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比较后发现,高职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意愿略高于本科生。而导致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意愿不高的原因可能是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场所大多是在养老院、社区或者居家,护理的人群大部分是60岁以上慢性病较多、康复效果不好的老年人群,主要为老人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或者需要为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护生可能认为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并不足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另外,目前养老服务工作可能会与很多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养老护理员成为同事,而且未来的个人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结构不同于医院的护士。与不确定组相比,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组的护生,男护生更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是女生的2.06倍,这可能因为选择护理专业的男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更好,更容易接受为老年人服务。另外,由于男护生的比例相对较少,可能会影响检验效能。护理学为第一志愿的护生更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是非第一志愿护生的2.00倍,这说明第一志愿为护理学专业的护生对护理专业及护理事业更热爱,且对养老护理事业发展前景比较认可。

3.2 护生照顾老年人的经历影响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

有照顾老年人经历的护生更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其是没有照顾经历护生的1.79倍,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李菊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是否有照护老年人的经历和照护时间能影响护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这说明具有照顾老年人经历的护生更容易了解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等特点,能够理解尽管老年人由于衰老带来诸多不便,但是长者也有很多可敬之处,作为晚辈不应该嫌弃老人,更应该为他们提供帮助,给他们的生活增添快乐,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对于没有照顾老年人经历的护生,可以到老年护理服务机构进行见习或实习,体验照顾老年人的经历,或者组织开展关爱老年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认识和理解。

3.3 护生对人口老龄化现状认知影响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意愿

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护生更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其是不了解护生的2.85倍,这可能因为了解人口老龄化的护生更能理解养老服务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点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建设高端养老机构、为老年人量身定制高端养老项目来打造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和居家养老等一系列养老服务体系,这表明我国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可以为高职护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发展平台。

3.4 护生期待的薪酬水平影响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

与不确定组相比,期待老年护理服务工作月薪<8 000元的护生更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其是期待月薪≥8 000元护生的1.75倍。这说明期待薪酬相对较低的护生更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事业,可能因为这些护生对老年护理事业有一份热爱,能相对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组的护生,期待老年护理服务工作月薪≥8 000元的护生更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其是期待月薪<8 000元护生的0.62倍。因为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所以期待高薪的护生更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因此,在职业规划中,教师可加强指导护生客观进行职业定位,看清行业发展趋势,认清自身发展优势。

3.5 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影响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

结果显示,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可直接影响其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意愿,对老年人的态度越消极,越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且84.3%的护生对老年人呈负向态度,与成都某校本科护生大多对老年人持负向态度相似[10]。既往也有研究显示,高职护理新生对老年人的职业态度较积极,其约占60%,但缺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向,仅有19.6%的护生有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向,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意愿低可能与老年护理工作量大、与老年人存在代沟或慢性疾病种类多有关[11]。台湾地区护生对老年人态度呈中性略高水平,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越积极,越关注老年人问题,预测他们更愿意照顾老年人[12]。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对尼泊尔6所护理学院的护生进行调查,发现其对老年人有积极的态度,对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有积极的看法,更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Rathnayake等[13]的横断面研究发现,50%的护生对老年人持略积极的态度,45%持略消极的态度,29.9%的护生选择未来最不喜欢从事老年护理事业,只有5.1%的护生选择未来从事老年护理事业,且与老年人同住的护生对老年人态度更积极。Algoso等[14]对24篇关于本科护生对从事老年护理事业的文章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对老年人护理安置的看法、对老年护理工作的态度和对老年护理的经验影响本科护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

3.6 护生对老年事业发展前景的看法影响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意愿

看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前景的护生更倾向于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与娄雅晴[15]研究相似。可能因为这些护生看到了老年护理专业与未来的择业方向是对口的,发展前景是可估量的,能预见职业发展的稳定性。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护理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仅局限于从事医院临床中的老年护理工作,在社区、养老机构存在大量的职位空缺,需要大量的年轻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照护与指导。目前,在老年护理服务的人才培养方面,仍然需要更多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学校的引导和教育,增强护生对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选择动机和对老年护理的职业认同感,吸引更多护生将来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照护体验和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男生、第一志愿为护理专业、有照顾老年人的经历、很了解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期待薪酬较低、对老年事业发展前景更看好的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意愿更高。我校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择业动机处于中下水平,阻碍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优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老年照护相关课程或实践活动,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增强护生的兴趣,从而加强护生未来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动机。

猜你喜欢

护生意愿态度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态度决定一切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