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在妇产科教学中的研究
2022-04-07刘晓静高继霞杨丽娜王彦云刘海柏徐笑辉张志军
刘晓静,高继霞,沈 鹤,杨丽娜,王彦云,刘海柏,徐笑辉,张志军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599)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强调在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中,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1]。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社会对临床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不仅应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还应拥有高尚的人文素养与崇高的医德医风[2]。而科学合理的评价观念及模式对全面推进以能力和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具有积极作用[3]。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教学信息反馈,以此改善学生学习,其能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这有助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4-5]。为减少教师大班教学信息统计工作量,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的自测自评系统,且智能化教学平台可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管理[6-7]。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是推动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多通道互动的教学利器。形成性评价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设定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价任务以收集信息,以此建立评价体系[8]。本课题组借助雨课堂教学平台构建了妇产科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19级临床医学3班为对照组,2020级临床医学4班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学期前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2019级临床医学3班)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以理论笔试方式考核,试卷为百分制,100道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均为单项选择题,考试结束后使用机器阅卷。根据与未来工作岗位能力的相关性将试题分为易、中、难3个类型,易类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中类主要考核学生对疾病的分析和应用能力,难类主要考核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评价和创新能力,其中易类占15%,中类占60%,难类占25%。实验组(2020级临床医学4班)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由课前预习、随堂测试、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3个部分组成,为百分制。妇产科学理论课30学时(妇科部分),每2学时讲授一章节内容,共15个章节。课前预习部分:每章节设易类单项选择题1道,每题1分,15个章节共计15分;随堂测试部分:每章节设中类或难类单项选择题4道,每题1分,15个章节共计60分;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部分:选择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病例,通过角色扮演法采集病史并撰写记录,通过小组合作将病例分析制作成PPT汇报,共计25分(见表1)。课前预习和随堂测试由雨课堂自测自评功能计分,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由他组成员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利用雨课堂弹幕生成词云的功能计分。(2)通过问卷星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组对形成性评价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4个档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相应数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数据结果用(±s)来表示,组间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1)利用雨课堂链接功能。课前发布中国大学慕课微视频链接,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学并完成易类单项选择题,答对即得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利用雨课堂随堂测试功能。课上讲解章节重点和难点后,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测试疾病相关诊断和治疗的病例分析,中类或难类题型一般设置1~3 min作答时间,作答结束根据选项错误率和选项错误人名单及时讲解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3)选择临床上常见病例如子宫肌瘤进行病史采集,课前教师给出子宫肌瘤的主诉,课后各小组自编自导并撰写病史采集的脚本,课上由各小组选派两名成员扮演医生和患者,通过采集病史表演问诊全过程,包括现病史、月经史、婚育史、既往史和家族史。将学生采集的病史,根据已有的主诉、微视频查体、影像学图片和化验单等合成完整的病例,布置课后任务,要求每组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析诊断的依据并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案及方案分析。小组合作制作成任务汇报PPT,选派一位组员讲解。通过男女生宿舍自由组合的方式分为4个小组,每组15分钟表演时间,5分钟他组学生根据评分标准打分,由弹幕生成词云计分,小组得分即组员得分。教师点评每组病史采集的优缺点,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求强调岗位中的注意事项,小组代表分析总结病例诊断和治疗的相关原则。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评价和创新能力。
2 结果
2.1 形成性评价对考试成绩的影响
实验组学生的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考试成绩分布80~100分数段对照组11人,占11.70%,实验组22人,占22.91%,高分数段人数显著增加,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分布与比较[n(%)]
2.2 形成性评价效果的问卷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96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100%。实验组认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认为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占93.75%,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占92.71%,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占89.59%,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占84.38%,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占82.30%,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占80.21%,见表3。
表3 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满意度[n(%)]
3 讨论
3.1 雨课堂是形成性评价有效实施的智慧平台
首先,雨课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记录了学生的学习痕迹并形成各类数据,不同的数据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答题正确率等,各类数据提供的可靠依据指明了学生改进的方向,学生可以做到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从而促进自主学习积极性。其次,雨课堂具有强大的链接功能,课前预习的微视频大多由中国大学慕课提供,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而且微视频短小精悍,可从视觉和听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当代大学生快捷的生活节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再其次,随堂测试的测评分值和弹幕生成的词云,可以作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根据数据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难点,实现教师自评。而终结性评价只注重对学生成果的评价,不能反馈在学习过程中隐藏的缺点,即便考试结束后,学生也不知道自身不足和错误,只有到了实习阶段才暴露,临床思维能力已不能胜任自己的岗位需求。
3.2 形成性评价对提高学生岗位胜任能力有积极影响
在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毕业生不能胜任未来工作岗位需求的弊端日益凸显。同时,终结性评价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其忽视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致使毕业生缺乏语言沟通技巧,在人际交流方面经验不足,在实际职业岗位中易发生医患矛盾。有调查显示,造成这一问题的诸多因素有医患沟通技能缺乏、医患信任关系差和人文素养缺乏等,医患关系中医患沟通差是其主要原因[9-10],因此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已成为好医生不可或缺的条件。为了早期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在病史采集中的辩答能力,锻炼其发散性思维,表演结束后教师和学生指出不足以及时反馈改进。通过模拟门诊环境和人为创造工作场景,把疾病的诊治过程搬到课堂上来,小组合作完成病例分析报告并分享给大家,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及时弥补不足。早接触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前感受工作场景;早模拟让学生早进入工作状态,为提高临床岗位胜任能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