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2-04-07张丽宏郭宏伟郝美玲闫忠红
张丽宏,郭宏伟,郝美玲,闫忠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服务人才[1]。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以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为主要特征的终身学习能力也成为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学生适应新形势下不断更新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需求的关键能力。通过查阅文献和实践总结发现,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是影响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要素之一[2]。本文基于中医学专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必要性分析,梳理传统考核评价方式的弊端,以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总结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构建与实践效果,以完善技术应用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1 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讲求整体观念下的辨证论治[3]。个体学习中医也是一个认识论和方法论贯穿行医者一生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从业者的实践能力、临床技能感悟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中提出: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4]。毫无疑问,对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更新理念,使其从“学会”变为“会学”,即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培养出来的,是保证终身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个性心理特征。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是解决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学制短和中医思维定式形成周期长矛盾的有效手段[5]。教学中如何突出上述能力的培养,笔者尝试从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出发,探索促进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2 中医药教育考核评价方式实施现状
现行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环节,对考试的评价、反馈、指导、激励的导向性作用认识不足,导致教师和学生普遍较注重卷面成绩,忽视考试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指导和改进功能[6]。在考试形式上多采用以考知识记忆为主的理论闭卷终结性考核方式,很少采用以考查技能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受传统教学“老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理念影响[7],考试内容绝大部分出自教材知识,考试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测试,缺乏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而上述这些具有可迁移特征的、能够保证终身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学习能力恰恰是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学生适应中医学科学习规律,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岗位需求的关键能力。在考核评价环节注重对终身学习能力的考核,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考核评价观,同时有利于促进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
3 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激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培育主体意识和规划管理意识[8]。具体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专业和职业认知、职业抉择、行动策略制订的实践体验类课程,对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1 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课程考核评价指标及权重
能力是保障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力的“硬通货”[9],所以,在课程设计和考核各环节注重将知识点转化成能力点进行考核设计。考虑传统考核评价体系的弊端,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明确考核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项目超市(课前)、课堂表现(课中)、“课堂十分钟”(课中)、预习或检测性作业(课后)等内容,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占比分别为60%和40%,具体考核指标和权重见表1。
表1 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课程考核评价指标及权重
3.2 考核评价指标确定依据
3.2.1 项目超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以知己、知彼、抉择、行动为关键词进行专题讲授[10],结合各专题主要学习内容,教师精心设计涵盖专题关键词的6个课题项目,由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此部分权重为15%。班级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每组成员6~7人。教师建议学生可通过自我推荐、才艺展示、兴趣爱好等方式组队。组建学习小组后,结合小组成员特长在项目超市中认领项目任务。任务认领后在指定时间内进行小组研讨、任务分工、文献检索、过程管理、归纳整理,待课程讲授专题与学习小组项目匹配时,由该小组进行课上交流展示。“项目超市”就是教师预设任务集,学习小组进行挑选,并按要求完成任务,获得相应考核分数。根据教师观察、个人或小组口头及书面总结情况,考核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表现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11]。在学业初期,充分的实践锻炼(项目任务)有助于中医学专业学生在接下来的临床实习期间临床胜任力的快速提升。
3.2.2 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和课堂参与度,权重为20%。考核体系中加入出勤率指标既是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12],也是促进学生尊重知识、严于律己等医学人文素质和医德品质的养成。课堂参与度具体指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和参加课堂讨论、状态良好,并有自己较为正确的观点输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也只有在师与生的双向互动中生成的课堂才能反馈和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授课的反思性[13]。
3.2.3 “课堂十分钟”“课堂十分钟”是学生汇报或演示小组项目作业并进行组内、组间评价的学生参与课堂时间,此部分权重为15%。此环节学生模拟教师角色进行讲述,对于要求感悟能力强、注重经验传承和实践性的中医学教育[14],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教师从小组项目汇报内容的思想性、创新性,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仪表的礼仪性及整体的感染力和应变能力等角度进行考核评价。这部分还设置一个过程性考核点,即小组内和组间就汇报内容和效果进行同伴评价。组内评价主要考核同一小组成员对该项目作业的参与情况和熟悉程度,组间评价主要考核其他小组成员对本项目作业的自我思考及对汇报小组的汇报过程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在听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教师和学生以这些活动提供的信息作为反馈,进而去修正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
3.2.4 预习或检测性作业 项目作业和“课堂十分钟”部分主要从小组合作角度出发进行团队考核,预习或检测性作业是从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角度进行个人考核评价,此部分权重为10%。结合各专题学习要点,教师结合教学设计布置预习或检测性作业,如在绪论课前布置“我的大学愿景清单”作业,目的是使学生对职业目标的澄清方法和意义有初步了解,便于后续课程学习[15];“自我认知能力探索”专题讲述后布置“我的成就故事”作业,以巩固和检测课上“成就故事提炼方法”的学习效果。此部分作业学生在钉钉班级群的“家校本”模块提交,教师一对一进行修改、评价、反馈,并展示优秀作业供学生交流学习。借此督促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总结反思,通过作业设计、提交、修改来解决问题。通过考核设计让学生慢慢领悟到,未来的基层健康服务工作就是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过程,教师致力于营造让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与明天的工作方式保持一致的学习环境。教师将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在下一次课上予以总结和评价,同时,也让学生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并作为课堂表现的考查参考点,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养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6]。
3.2.5 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考查课,所以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笔试加面试方式,权重为40%。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PPT制作、演讲等考核指标,检验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原理贯通运用能力、评价创新能力和观点输出能力等。此种考核方式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是否客观、全面,对中医学专业学习规律和相关就业环境的认知是否正确、深入,进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此种学习方法的习得有助于中医学专业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17]。
4 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实践与效果
4.1 多元化评价唤醒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多元化是指考核方式和评价主体的不唯一[18]。传统考核方式多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锻炼,主体性无法充分体现。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的项目认领、团队合作、项目汇报、同伴评价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积极性被极大调动,学习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得到激发。
4.2 形成性评价保证考核评价反馈功能的发挥
终结性考核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势,但也存在缺少反馈的弊端,不利于中医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19]。针对传统中医教育终结性考核的弊端进行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考核评价内容及标准能直接反映出考核评价所追求的问题发现、反馈和激励等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性作用[20]。根据教学活动中提供的反馈信息,去完善形成性评价,通过作业、汇报、测验收集信息越多,反馈越具有客观性,修正越具有科学性,而且此种反馈具有双向性,这种开放、有效、双向的反馈,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终身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4.3 目的性评价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目标和动力
注重思维训练、习惯养成、能力形成元素注入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探索个人兴趣、潜力与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体职业发展方向与自我价值的同时,帮助其合理制订个人规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锻炼提升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在考核各环节及时、多次给予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人评价反馈,便于纠正学生学习偏差,充分激发大学生为实现个人职业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学习过程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