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陆军驻训官兵消化系统疾病谱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2-04-07张贯军李明阳张益喆李豪慧宋宏文
张贯军,李明阳,林 帆,张益喆,李豪慧,宋宏文,李 宾
我国是全球消化系统疾病流行性最高的国家,约30%的人群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军人作为特殊群体,在作战、驻训等情况下,承受巨大身体及精神压力,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既往研究发现,官兵胃肠炎、应激性溃疡、功能性腹痛及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疾病最常见。十九大以来,国防建设进入新时代,但有关军人驻训期间疾病谱的研究甚少,故本研究旨在调查驻训官兵消化系疾病谱,寻找疾病防治策略,保护官兵身体健康,减少非战斗减员。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01—05月纳入中部地区3200名陆军官兵,根据既往的研究报道,我国一般人群的消化系疾病发病率约为30%。以此作为参考的基础患病率,准确度±2%,样本量估算为2017人。故本研究满足样本量要求。
1.2 调查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中部地区7省,随机抽取1个整编制部队,再随机抽取一个2019年来参与外训的营连级单位,对所属45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对官兵进行专业知识宣讲,确保调查对象能理解问卷中所涉疾病名称及范畴。对有患病史人员,军医逐一核实问卷,查验既往就诊病历、诊断证明书,对反复发病者,按人数计算。
1.3 调查问卷设计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经过消化科专业、流行病学及统计学专家共同论证,多次修改形成最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4个方面:(1)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学历、单位驻地、军种、军龄、职别、吸烟、饮食习惯、家族史及非甾体药物使用史等,其中非甾体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布洛芬等常见药物;军龄分层参考我军战士调衔年限时间;年龄分层参考我军体能考核标准的军人年龄分层。(2)训练及教育情况:每日军事训练时间、强度、消化疾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等。(3)消化系统疾病及相关症状: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溃疡、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胰腺炎、肝功能异常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纳差、反酸等。(4)治疗情况:就诊医疗机构、检查项目、治疗效果等。
1.4 调查问卷质量控制 预调查方法检验问卷质量,在2020年3月1-15日对某部队100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8份;将回收数据录入SPSS 26统计软件,对问卷内的量表应答式问题进行可靠性分析,Crobach α系数为0.86,调查问卷信度良好。对问卷内的量表应答式问题进行效度分析, KMO值>0.6,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性<0.01,被检验题目的载荷系数秩>0.05,该问卷效度良好。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为基层军医,前期进行对应专业培训,统一标准,对有争议的问卷,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2名副主任医师进行判读,确保问卷真实性和有效性。
1.5 统计学处理 问卷信息录入SPSS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问卷调查 2021年中部地区陆军共发放问卷3200份,回收3070份,有效问卷3055份,有效率为95.5%。官兵年龄:18~30岁2586人,31~40岁410人,41岁以上59人;官兵军龄:2年以内773人,2~5年795人,6~10年899人,10年以上588人;官兵身份:指挥军官230人,技术军官249人,士官1774人,义务兵802人。
2.2 官兵驻训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及疾病情况 共有896人存在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为29.3%,其中腹泻最常见,占比13.7%。共有507人外训时曾患消化疾病,患病率为16.6%,其中胃炎、肠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肠病较常见(表1)。
2.3 不同组别的驻训官兵消化系统疾病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段、军龄、身份、吸烟量、家族史、外训时间、不规律三餐、训练强度、腹部受凉、不洁食物史和防治知识宣讲的组间官兵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而不同非甾体药物使用情况的官兵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0.05,表2)。
2.4 官兵消化疾病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提示军龄、军官身份、驻训时间、腹部受凉、训练强度及不洁食物史可能是官兵发生消化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表3)。
3 讨 论
陆军体能训练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若疾病无法缓解,可能会加重官兵心理负担,从而发展为身心疾病,严重影响战斗力。新时期我军练兵备战气氛愈发浓厚,但官兵备战期间的消化系统疾病谱研究较少。故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中部地区陆军外训官兵消化系统疾病谱情况,寻找相关疾病防治策略,保护官兵身体健康,减少因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非战斗减员。
3.1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了3055名陆军官兵的相关资料,896名官兵驻训时存在消化系统症状,其中腹泻最为常见,占比为29.3%;507名官兵驻训时曾患消化系统疾病,其中胃肠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肠病较常见。胃肠炎发病率超过15%,远高于其他疾病,这与既往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相似。针对官兵胃肠炎、消化道溃疡的预防,除注重卫生饮食、改善官兵不良生活习惯外,应对有消化系统症状的官兵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筛查,Hp通过定植、分泌毒素及有毒性作用的酶,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故对Hp感染的官兵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可有效减少胃炎、消化道溃疡复发。在中国Hp的平均感染率高达55%,军人作为聚集性生活群体,相互传染的风险更高。美国一项对退伍军人队列研究表明,Hp感染后5年的癌症发生率为0.37%,发现Hp感染时年龄越大,癌症风险越高,故针对年轻军人群体的Hp筛查,对保障军人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中部地区如湖北、陕西等地,雨季和高温期长,长期的高温、高压工作环境是功能性肠病的高危因素,且陆军官兵驻训时间较长,睡眠质量和时间受到影响,而睡眠障碍亦与官兵功能性肠病发生紧密相关。
3.2 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军龄、军官身份、外训时间、腹部受凉、训练及不洁食物史可能是官兵发生消化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新时期部队训练任务加重,工作节奏快,军龄长的老兵和军官可能承担更大的责任压力,故军龄长、军官身份可能成为了消化系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似。姚欣等发现服役年限长的官兵功能性肠病的患病风险明显升高,美军的一项研究亦证实军人的功能性肠病发生与压力源有关,服役年限是其中压力源之一。但于洪波等在空军基层单位的调研结果显示,功能性肠病的患病风险高峰呈现在18~25岁和超过41岁两个年龄段。这似乎提示不同军种的疾病发病特点有所区别,仍需进一步验证。长时间的驻训及高强度训练均可使官兵处于持续应激状态,应激状态下黏膜局部发生微循环障碍,导致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增加糜烂、溃疡的风险。应激状态亦可导致下丘脑、室旁核和边缘系统等神经中枢紊乱,增加功能性肠病等发病风险。国外部分研究认为,吸烟与功能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无明确关系;本研究同样发现,吸烟并不增加外训官兵消化系疾病患病风险;但国内有研究证实吸烟量是消化系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仍有待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3.3 基层医疗的发展及需求 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军人工作性质特殊且部分单位偏远,官兵更多时候仅就诊于卫生所,需继续加强基层医疗设备,提升医护诊疗水平,加快5G远程内镜推广以及便携式内镜研发,深入基层卫生所将是各部队医院的消化内镜中心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
3.4 本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本研究属于回顾性调查研究,无法判定消化系统的症状与疾病发生顺序,疾病诊断以既往就诊病历为准,各级军队医院诊疗水平有差异,存在误诊或者漏诊,出现调查偏倚可能。下一步将对官兵进行随访跟踪,进行较大规模的前瞻性调查研究。
综上所述,在基层部队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工作中,需重点关注军龄长、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的军人等。在野外训练中,规律的健康饮食、充足的保暖装备、适当的减压和合理的训练时间可能会降低官兵消化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减少非战斗减员,提高部队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