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2-04-06中,周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侧芬太尼剖宫产

谭 中,周 瑜

(1. 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重庆 404100 ;2.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 404100)

临床上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常用的麻醉方式有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全身麻醉等。产妇在接受剖宫产手术时,其血流动力学指标会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且麻醉药物还可经胎盘屏障转移至胎儿体内,对胎儿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临床上在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应为其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在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同时尽量减轻对母婴的不良影响。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属于局部麻醉的一种。研究指出,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 能显著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且对其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较小[1]。基于此,本文将40 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术中对此类产妇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 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20 年3 月至2021 年2 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4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单胎妊娠;具有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对椎管内麻醉有禁忌证;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对麻醉药物过敏;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病历资料缺失。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产妇20 例。对照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为(34.55±6.34)岁,平均孕周为(37.05±2.34)周,平均体重为(72.10±8.05)kg。研究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为(34.02±6.17)岁,平均孕周为(37.51±2.42)周,平均体重为(72.78±8.26)kg。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在两组产妇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并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全身麻醉,方法是:为产妇静脉推注2 mg/kg 的丙泊酚(浓度为2 mg/mL)、1 μg/kg 的瑞芬太尼(浓度为1 μ/mL)和O.8 mg/kg 的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成功后,对其进行喉罩通气,术中持续为其静脉泵注0.05 ~0.1 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缝皮时停止用药。对研究组产妇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 联合全身麻醉。先对其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方法是:指导产妇取仰卧位,完成常规的消毒铺巾后用超声探头(由美国SonoSite 公司生产)从腋中线开始进行扫描,一直扫描至肋缘和髂嵴部位,确定双侧腹横肌平面的位置。在超声的引导下,经肋缘下入路将局麻针穿刺至一侧腹横肌平面内,注入0.375% 的罗哌卡因20 mL,使痛觉阻滞平面达到T8-L1平面。以同样的方式对另一侧腹横肌平面内的神经进行阻滞。完成上述操作后,对该组产妇进行全身麻醉。对其进行麻醉诱导和机械通气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2],术中持续为其静脉泵注0.03 ~0.05 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缝皮时停止用药。术后对两组产妇均进行常规的镇痛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的时间、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2 h、4 h、12 h 及24 h,比较两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VAS 的分值为0 ~10 分,产妇的评分越高表示其术后疼痛越严重。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及10 min 的新生儿Apgar 评分。新生儿Apgar 评分的分值为0 ~10 分,新生儿的评分越低表示其窒息及呼吸抑制的程度越严重。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24 h 及48 h 的神经和适应能力(ACS)评分。NACS 评分的分值为0 ~40 分,新生儿的评分越高表示其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的抑制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各项指标的比较

两组产妇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的时间、手术的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各项指标的比较(± s)

表1 两组产妇各项指标的比较(± s)

组别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的时间(min) 手术的时间(min) 术中的出血量(mL) 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μg)对照组(n=20) 8.20±2.5445.45±6.16390.81±31.25102.45±10.17研究组(n=20) 7.67±2.1344.30±6.52383.17±30.3078.52±9.14 t 值0.650.680.849.42 P 值0.5210.4940.401<0.01

2.2 两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VAS 评分的比较

术后2 h、4 h、12 h 及24 h,研究组产妇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VAS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两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VAS 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VAS 评分术后2 h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对照组(n=20)3.18±0.774.63±0.624.38±0.514.06±0.53研究组(n=20)2.01±0.643.61±0.563.15±0.492.03±0.48 t 值6.376.709.5716.01 P 值<0.01<0.01<0.01<0.01

2.3 两组产妇新生儿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及10 min 的新生儿Apgar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24 h 及48 h 的NAC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新生儿情况的比较(分,± s)

表3 两组产妇新生儿情况的比较(分,± s)

组别新生儿Apgar 评分NACS 评分出生后1 min出生后5 min出生后10 min出生后24 h出生后48 h对照组(n=20)6.78±1.457.85±1.348.91±1.0137.20±6.6138.12±6.04研究组(n=20)7.77±1.528.52±1.209.80±1.4237.25±6.4638.01±6.30 t 值2.552.112.100.020.05 P 值0.0330.0400.0410.9800.954

3 讨论

进行剖宫产手术时,若产妇对椎管内麻醉有禁忌证,则通常对其实施全身麻醉。研究表明,与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椎管内麻醉相比,对其实施全身麻醉的风险更大。近年来随着瑞芬太尼等半衰期短麻醉药的广泛应用,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但此药在与其他麻醉药物联用时仍会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胎儿造成影响。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 是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腹横肌平面,阻断经过此平面的感觉神经,从而达到镇痛效果的一种局部麻醉技术。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 在腹部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效果较好。但将该麻醉方案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研究来证实[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少于对照组产妇,术后2 h、4 h、12 h 及24 h 其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及10 min的新生儿Apgar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 联合全身麻醉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术中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 联合全身麻醉可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减轻对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对胎儿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影响,同时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 还可有效提高产妇术后的镇痛效果,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4-7]。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镇痛效果和药效持续的时间均优于普鲁卡因,能在用药后的24 h 内持续发挥镇痛作用。

综上所述,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 联合全身麻醉能显著减少其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缓解其术后疼痛,预防其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且对其胎儿娩出的时间、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等均无明显影响。

猜你喜欢

双侧芬太尼剖宫产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芬太尼,滥用才是毒品
类鸦片止痛药在英国泛滥成毒
腰椎TLIF单边固定与双侧固定对比研究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