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脑利钠肽的水平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相关性研究

2022-04-06杨延成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低钠血症脑炎病毒性

杨延成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山东 聊城 252600)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所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性病变[1]。儿童是此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脑利钠肽(BNP)也叫B 型利钠肽,是一种神经激素,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具有利尿、扩张血管及促进排钠的作用[2]。研究发现,BNP与抗利尿激素(ADH)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BNP 可对ADH 起到抑制作用,降低ADH 的浓度,避免其在下丘脑中浓度过高[4]。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BNP 的水平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为此,本文将60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与20 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浆BNP 的水平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8 月至2021 年6 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60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与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20 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这60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均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等得到确诊,均住院接受治疗,其病程均不足1 周,且其监护人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排除病历资料缺失、患有先天性疾病、中途退出本研究或同期参与其他临床试验的患儿。根据60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钠的水平,将其分为低钠血症组(血清钠的水平<135 mmol/L,n=30)和血钠正常组(血清钠的水平≥135 mmol/L,n=30),将20 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儿童中, 有男12 例( 占60.00%), 女8 例(占40.00%);其年龄为3 ~9 岁,平均年龄为(5.78±1.67)岁。在低钠血症组患儿中,有男18例(占60.00%),女12 例(占40.00%);其年龄为3 ~10 岁,平均年龄为(6.04±1.80)岁。在血钠正常组患儿中,有男16 例(占53.33%),女14 例(占46.67%);其年龄为2 ~10 岁,平均年龄为(5.91±1.75)岁。三组儿童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三组儿童进行血浆BNP 检测的方法是:采集其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将血液标本置于抗凝试管中。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浆,采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血浆中BNP 的水平。对三组儿童进行血清钠检测的方法是:采集其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将血液标本置于无抗凝剂的试管中。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采用火焰光度分析法测定血清中钠离子的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儿童血浆BNP 的水平。观察并比较三组儿童血浆BNP 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即分别比较其入院第1 天、第3 天及第7 天血浆BNP 的水平。观察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即观察其入院第1 天、第3 天及第7 天血清钠的水平。总结血浆BNP 的水平与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istic 系统学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向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儿童血浆BNP 水平的比较

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浆BNP 的平均水平为(184.88±66.26)pg/mL,血钠正常组患儿血浆BNP 的平均水平为(85.17±50.94)pg/mL,对照组儿童血浆BNP 的平均水平为(46.67±36.05)pg/mL。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浆BNP 的水平高于血钠正常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正常组患儿血浆BNP 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图1。

图1 三组儿童血浆BNP 水平的比较

表1 三组儿童血浆BNP 水平的比较(pg/mL,± s )

表1 三组儿童血浆BNP 水平的比较(pg/mL,± s )

注:a 与血钠正常组比较,P <0.05 ;b 与对照组比较,P <0.05 ;c 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血浆BNP低钠血症组(n=30)184.88±66.26ab血钠正常组(n=30)85.17±50.94c对照组(n=20)46.67±36.05

2.2 三组儿童血浆BNP 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

入院第1 天、第3 天及第7 天,低钠血症组患儿与血钠正常组患儿血浆BNP 的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血浆BNP 的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第3 天及第7 天,对照组儿童血浆BNP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 天及第3 天,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浆BNP 的水平均高于血钠正常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正常组患儿血浆BN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 天,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浆BNP 的水平高于血钠正常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正常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血浆BNP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三组儿童血浆BNP 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pg/mL,± s )

表2 三组儿童血浆BNP 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pg/mL,± s )

注:a 与本组入院第1 天相比,P <0.05 ;b 与本组入院第3 天相比,P <0.05 ;c 与血钠正常组相比,P <0.05 ;d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e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f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血浆BNP入院第1 天入院第3 天入院第7 天低钠血症组(n=30)184.88±66.26cd130.65±7.21acd70.34±11.50bcd血钠正常组(n=30)85.17±50.94e60.07±4.16ae45.75±10.63bf对照组(n=20)46.67±36.0544.71±35.6442.19±28.80

2.3 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

入 院 第1 天、 第3 天 及 第7 天, 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18.04±3.91)mmol/L、(127.34±14.74)mmol/L和(135.41±8.25)mmol/L。与入院第1 天相比,入院第3 天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的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第3 天相比,入院第7 天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的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mmol/L,± s )

表3 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mmol/L,± s )

注:a 与入院第1 天相比,P <0.05 ;b 与入院第3 天相比,P <0.05。

组别血清钠入院第1 天入院第3 天入院第7 天低钠血症组(n=30)118.04±3.91127.34±14.74a135.41±8.25b

2.4 血浆BNP 的水平与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

在低钠血症组患儿中,死亡及发生深度昏迷的患儿有5 例(占16.67%),好转出院的患儿有25 例(占83.33%)。在血钠正常组患儿中,死亡及发生深度昏迷的患儿有1 例(占3.33%),好转出院的患儿有29 例(占96.67%)。低钠血症组患儿死亡和深度昏迷的发生率高于血钠正常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762,P<0.05)。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多由肠道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 和B、埃可病毒等)感染所致,此外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等也可引起此病。儿童是病毒性脑炎的高发群体。此病患儿在早期接受对症治疗及抗病毒治疗后可痊愈,少数患儿的病情进展迅速,可发生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或死亡。BNP 是心脏分泌的利尿钠肽家族的一员,包含32 个氨基酸残基[5]。BNP 具有促进排钠、排尿的作用。BNP 可对抗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收缩血管作用,促进血管舒张[6]。此外,BNP 可对ADH 起到抑制作用,降低ADH 的浓度,避免其在下丘脑中浓度过高。病毒性脑炎患儿普遍存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可对下丘脑造成压迫或引起脑损害,导致下丘脑功能异常,最终可导致心室过度分泌BNP。BNP 的过度分泌可对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产生影响,提升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加快机体水钠代谢的速度,并对肾髓质内集合管重新摄取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可导致血液中的钠离子减少,引起低钠血症[7-8]。而低钠血症又可加重脑损伤,引起脑水肿或脑疝。因此,临床上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治疗时,应重点关注其血浆BNP 的水平,积极预防其发生低钠血症。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BNP 水平的升高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其发生低钠血症,影响其预后。

猜你喜欢

低钠血症脑炎病毒性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低钠血症该如何治疗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