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针刺联合膝关节康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2-04-06肖俊敏李敬道岳松博
胫骨平台为膝关节承重及运动基础,常由击打、冲撞等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临床常通过手术以复位骨折,但由于其属于关节内骨折,手术后易出现膝关节僵硬、畸形、关节粘连、创伤性关节炎等症状,且恢复期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可缓解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但长时间训练会出现多种并发症
。传统中医认为针刺疗法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一定程度可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状况、促进其膝关节恢复
。本研究选取72例在新郑天佑中医院实施胫骨平台骨折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穴位针刺联合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离心肌力训练在术后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72例在新郑天佑中医院实施胫骨平台骨折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按照1∶1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4.25±7.59)岁;病程35~97 d,平均病程(62.37±10.78)d;骨折分型: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13例,Ⅳ型3例。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5.39±7.21)岁;病程36 ~98 d,平均病程(64.88±10.23)d;骨折分型:Ⅰ型7例,Ⅱ型13例,Ⅲ型14例,Ⅳ型2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批准文号:20220121),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胫骨平台骨折相关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
;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单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多处骨折患者;意识模糊者;依从性差,不能耐受针刺治疗;关节炎、骨肿瘤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术后3周给予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离心肌力训练,训练前进行5 min拉伸运动,采用角度速度谱训练法对患者膝关节伸肌、屈肌进行等速向心、离心肌力训练,共60°/s、90°/s、120° /s、150° /s、180° /s、180° /s、150° /s、120° /s、90°/s、60°/s 10个角速度,按照顺序每个角速度重复10次,共进行两组,每个角速度间隔30 s,每组间隔3 min。
2.3 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比较 术后3周,两组膝关节肿胀程度、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术后11周,两组膝关节肿胀程度、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3。
2.2 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比较 术后3周,两组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术后11周,两组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2。
2 结果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常采用关节内固定手术治疗,但易破坏关节面,造成关节腔积液、周围组织肿胀,关节粘连,影响患者膝功能恢复
。近年来,常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关节活动康复训练等改善术后患者膝关节病理变化,等速向心、离心肌力训练可改善膝关节肿胀,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增强关节稳定性,但长期训练容易导致畸形愈合、下肢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不良反应
。中医在治疗骨科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已在恢复胫骨平台骨折术中广泛使用。
以往的河道整治工程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对河道加以影响和作用。一是采用固化的方式,通过固定边岸的方法影响河流的流势。二是控制水流的方式,影响河道上游与下游水势的变化。三是通过几何断面设计的方式,利用河流冲击形成自然的断面。护岸材料的铺设会影响河道自然变化;改变河道的形态及坡度虽然利于航运的进行,但限制了水体生物的物质传导;断面的几何设计改变了河岸的断面结构以至于改变了水体生物生存的环境及它们的食物来源。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畸形,可正常行走;有效: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畸形幅度≤10°,可正常行走,但时间较长会有疼痛感;无效:患者膝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畸形幅度>10°,需用支持物协助行走。显效率、有效率纳入总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术后3、11周关节活动度:采用等速测力系统测定3次患者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计算平均值。③比较两组术后3、11周膝关节评分:对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3项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④比较两组术后3周、术后11周疼痛标志物水平:于清晨抽取5 mL患者空腹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西门子ADVIA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测定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神经肽Y(NPY),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⑤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下肢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不良反应。
1.3.2 观察组 术后3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针刺,取穴:膝眼、委中、梁丘、上巨虚、鹤顶、阳陵泉、阴陵泉,采用75%酒精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采用1~15 cm毫针,斜刺入皮肤1寸,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2)改善滑坡区域滑动土层性质。一般来说,主要采用的是焙烧法和爆破灌浆法,进一步实现对滑坡区域斜坡地质情况的改善。由此,增加斜坡重力平衡条件。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5。
②晴雯听了这话,不觉又伤起心来,含泪说道:“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第三十一回)
2.4 两组患者疼痛标志物水平比较 术后3周,两组PGE2、SP、NP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术后11周,两组PGE2、SP、NPY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4。
3 讨论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1。
中医认为骨折可致经脉紊乱、气血凝滞、肝肾受损,《素问·痹论》曰骨痹同“血凝不流,筋屈不伸,寒气入侵”有关,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因筋骨损伤、气滞血瘀,长期卧床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患者关节粘连、僵硬、挛缩,应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补肾益肝为治则
。《灵枢·官针》中提到“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表明穴位针刺可松弛骨骼肌,改善关节功能障碍。本研究选取膝眼、委中、梁丘、上巨虚、鹤顶、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针刺梁丘穴可疏通经络、舒肝和胃;针刺阴陵泉穴具有消肿利尿之效,针刺阳陵泉穴可固本培元、舒筋止痛、健脾和胃
。且相关药理学表明,针刺穴位可显著缓解下肢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增加膝关节稳定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1周,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0.05),提示穴位针刺联合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离心肌力训练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增加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PGE2、SP、NPY水平与机体疼痛感密切相关,PGE2为细胞生长因子,可刺激神经根异常放电产生疼痛感;SP可促进谷氨酸等物质释放,参与痛觉传递;NPY为疼痛的应激重要标志物,参与痛觉信号调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1周,两组PGE2、SP、NPY水平明显高于术后3周,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0.05),提示胫骨平台骨折术可加重患者疼痛感,而穴位针刺联合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离心肌力训练可抑制疼痛标志物分泌,缓解术后疼痛。进一步研究表明,穴位针刺联合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离心肌力训练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3 抗凝强度 本研究采用低强度抗凝标准,选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瓣环植入、生物瓣膜置换、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控制 INR 1.6~2.2;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机械瓣膜置换 (double valve replacement,DVR)INR控制在1.8~2.5。
(本文系2016年3月3日在樱花园实验学校参加英华教育办学发展暨《走向英华》首发座谈会上的发言,经本人审阅修订。)
综上所述,穴位针刺联合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离心肌力训练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增加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许岩,段德宇,刘国辉,等.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1,23(2):116-120.
[2] 翟生,黄涛.关节镜辅助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20(10):901-905.
[3] 尉睿.多元化康复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863-865.
[4] 何芬,林俊达,陈晓琳,等.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应用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2):218-220.
[5]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1):3-7.
[7] 闫亮亮,韩朝永,桑宝权,等.关节镜下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0,9(12):888-892.
[8] 徐文铭,余阗,蒋顺琬,等.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实用骨科杂志,2020,26(11):982-986.
[9] 张修库,王党军.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结合离心肌力训练对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肌肉力量及膝关节性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6):57-61.
[10] 赵丹.BIODEX 等速持续被动模式下向心离心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6):670-671.
[11] 贾文萍,臧传艳,张红倩,等.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河北医学,2021,27(5):805-810.
[12] 荆丽波.手法配合中药熏蒸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8):123-124.
[13] 林雪华.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22):200-201,227.
[14] 王娟,程冲.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行针灸联合常规训练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1):157-160.
[15] 石武谛,柯雯昙.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疼痛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19,21(3):47-51.
[16] 杨晓峰,李彬,陈颖.不同钢板内固定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血清SP NPY TNF-αIL-1β 水平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9):1491-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