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夹脊穴透灸干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2-04-06胡小梅职志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夹脊根型活动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确诊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3.50±8.60)岁。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3.49±8.59)岁,中医证候分型

:气滞血瘀型8例、气血亏虚型9例、痰湿阻络型6例、风寒湿型7例。对照组年龄男20例,女10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3.48±8.58)岁,中医证候分型:气滞血瘀型9例、气血亏虚型8例、痰湿阻络型7例、风寒湿型6例。两组年龄、性别、中医证候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

依据《河北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对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废弃地进行修复绿化时,对适宜复垦的矿山废弃地,实施土地复垦工程。复垦新增的耕地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增加的建设用地指标可调整到异地使用。此外,指标流转的收益可用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在此过程中,将工矿废弃地复垦与耕地占补平衡、土地转用、项目资金整合等多方面政策结合,适用了相关政策和支持政策,整合了资金和力量,有效推进了示范区建设进程。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经X线检查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且行叩顶试验均为阳性;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0医院伦审第014号),患者及家属了解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的颈椎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在研究期间采用其他非本研究方法治疗者;在研究期间不能按时来进行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嘱患者趴坐在椅子上,使其充分暴露颈后部。指导患者将手交叉并掌心向下放于椅背上,将前额贴于手背,向前屈颈,调整体位,让患者感到舒适。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验结果,取患者病变颈椎节及上下椎节的双侧颈夹脊穴,用酒精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不锈钢毫针行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1个疗程为10次。

“易水寒、鱼肠阁、河洛图这三家的刺客,我尽知之,姑娘气魄,绝非这三家可比,难道姑娘是来自大内么?”问完,将军双目炯炯,注视着小婢。

1.4 观察指标

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背景下,北京城市主副中心应该站在一体化及协同共享的角度考虑智慧交通系统的构成,重点考虑多方式立体化交通数据采集共享、交通大数据融合及交通特征数据提取、系统软硬件资源云化管理、交通态势实时监测交通问题自动诊断交通对策方案自动生成、智能化可视化指挥调度、主副中心一体化智能管控、一站式出行服务7个方面内容如图6所示.

2.3 两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前的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等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等活动度均有增大(

<0.05),观察组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等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

<0.05),见表3。

1.4.3 颈椎活动度 于治疗前后,测试患者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等6个方向的最大角度。

1.4.2 叩顶试验 患者坐位,医者用双手重叠置于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角度下进行按压,如引起颈痛和放射痛者为阳性,观察在治疗结束后,叩顶试验的阳性率以及典型症状缓解时间。

1.4.4 相关指标评估 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NPQ量表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

评估患者的颈部疼痛缓解与功能的变化情况。NPQ、VAS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高;采用田中靖久制定的颈椎症状量表20分量表(CSR-20)

对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评估,分数越高,说明生活功能恢复越好。

式(4)和式(5)阈值规则都是根据小波分解层的不同,除以一个相应的调节系数,将会增长计算阈值的时间,从而延长了阈值处理的时间.本研究中的去噪阈值由是式(6)计算并确定:

2 结果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叩顶试验阳性率和典型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叩顶试验阳性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46.67%(

<0.05),观察组患者的典型症状缓解时间小于对照组(

<0.001),见表2。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

<0.05),见表1。

1.4.1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消失,腿反射、肢体感觉以及肌力等体征恢复正常,可以正常进行日常的活动和工作,且在2周后的随访中无复发;有效: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可以进行简单日常工作,颈部在活动后仍有不适感,在随访中有复发;无效: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的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4 两组患者的NPQ、VAS、CSR-20 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NPQ、VAS、CSR-20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PQ、VAS评分均有降低,CSR-20评分均有上升(

<0.05),观察组患者的NPQ、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SR-20评分高于对照组(

<0.05),见表4。

观察组患者采用颈夹脊穴透灸:患者取俯卧位,暴露颈部,将艾条点燃放入灸箱,将灸箱放置于患者颈部夹脊穴部位进行穴位透灸,外层给予可视灸毯覆盖。患者局部潮红、出汗,感觉局部有热力渗透,并有向远处传导的感觉,患者感觉到舒适、沉重,说明有透灸效果。透灸40 min/次,1次/d,1个疗程为10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

2.5 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随人们工作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颈椎退变引起的神经根病变

。神经根是指周围神经与脊髓的连接部位,当颈神经根受压时导致颈肩背部呈放射性疼痛,上肢麻木、无力,对患者工作生活影响很大。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只要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常给予患者神经肌肉阻滞药、非甾体药物联合物理治疗等,但停药后易复发。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项强”“痹证”等范畴,治疗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去滞活血为主。临床以中医针灸为常见的治疗手段,有着疗效佳,安全性高等特点。中医认为,经脉可平衡阴阳、顺运血气,经脉功能平衡失调可致机体四肢有疼痛、麻木感,因此,疏通经络有助于调理气血、缓解四肢疼痛麻木之感

。颈夹脊穴分布在颈椎两侧,因此对颈夹脊穴进行针灸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本研究对颈夹脊穴透灸和常规颈夹脊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说明颈夹脊穴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比常规颈夹脊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要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叩顶试验阳性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46.67%,观察组患者的典型症状缓解时间小于对照组。说明颈夹脊穴透灸可以加快患者恢复的时间。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颈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提示颈夹脊穴透灸可有效增大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针灸在疏通经脉的同时,可有效松解患者肌肉的局部粘连,减轻神经根周围的水肿程度,有效改善患者的颈部功能,增大颈椎活动度。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PQ、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SR-20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颈夹脊穴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常规颈夹脊穴针刺更能改善患者的疼痛和肩颈功能。透灸可以使艾灸产生的药效传导至患者的穴位深部,而常规的针刺不能达到,且透灸产生的温热可有效温经止痛,活血化瘀,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感的同时提高神经血供状态,因此透灸的效果要比常规针刺好,起效快

。在不良反应的观察中,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安全性均可。

以砂为骨料、石膏为主要的胶结材料,水泥为辅助胶结材料,1%硼砂溶液作为缓凝剂。按照一定的配比号 573 进行试验,配比情况为胶结材料与砂的比为5∶1,水泥、石膏比为7∶3。在本试验中,取骨料的质量为1 700 g,按照相似材料配比方案计算,需要水泥 238 g,石膏 102 g,硼砂溶液 340 g。

综上所述,颈夹脊穴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好,可显著降低叩击试验阳性率,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肩颈疼痛,改善患者的肩颈功能。

[1] 陈应东,侯国黎,许三恩,等.后路全内镜下椎间孔环形减压治疗伴骨性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30(5):473-476.

[2] 张景春.不同能量体外冲击波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及颈肩疼痛的疗效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增刊1):78-80.

[3] 蔡萧君.沿腋神经走行取穴与常规取穴行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7,38(4):335-338.

[4] 陈岩,高希言,史智君.透灸法理论探讨与临证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2):2628-2630,2707.

[6] 杨可.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6):1788-1791.

[7] 李亚军,李盛华,宋渊,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证型规范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7,30(8):49-53.

[8] 林咸明,罗亮,周慧,等.颈肩同步牵引结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5041-5044.

[9] 沈文骏,符文彬.岭南传统天灸散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20,37(12):1380-1384.

[10] 周俊合,李灵杰,卢璐,等.不同精灸灸度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4):1653-1656.

[11] 刘胜,刘玲,海兴华,等.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颈部、上肢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92-97.

[12] YANG F,LI WX,LIU Z.Balance chiropractic therapy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6,17(1):513.

[13] 徐晓楠,方钰发,王妍.中医阴阳与免疫的关系初探[J].四川中医,2019,37(2):25-27.

[14] 董佩,王慎军,魏连海,等.针刺治疗原发性抑郁症选穴组方规律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2):48-51.

[15] 潘伟东,吴加利,罗卫平.针刺颈夹脊穴及颈三针联合正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3):28-32.

[16] 孙鹏,李建,樊炜骏,等.基于Zelen's 设计桂葛灵仙汤联合颈夹脊穴透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痹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9):58-63.

[17] 张雪琳,陈新旺,高希言.透灸法临床应用集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2):2880-2884.

猜你喜欢

夹脊根型活动度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颈夹脊”源流考略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