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22-04-06黄娜
黄娜
【摘要】近年来,如何改善传统教学工作,将传统重成绩、轻发展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助力其全面发展的新模式,已成为热议话题。在教育部的引导下,全国开展多项教育改革工作,各个学校、各个学科、各位教师更是积极参与其中。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对构筑高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问题意识
一、率先树立科学教学观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过度强调方法、技巧的重要性,而忽视对知识生成过程的把控,更没能在课堂中创造让学生自主分析、抽象思考的机会,这样很容易出现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在适应该模式后卷面成绩突飞猛进,但能力弱的学生逐步失去学习自信、不会的知识点越积越多的问题,这是基于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观念错误。为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当务之急便是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而这需要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用现代化教育中衍生出的科学教学观去展开各项教学工作。
如,在《全等三角形》知识学习中,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要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但图形有着抽象、复杂的特征,过快、过于直接的传导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吸收。所以,教师可先在多媒体中展示两个相同形状但自身旋转角度各异的A、B两个三角形运动场地,并提出问题:“小明以5km/h的速度在A场地中奔跑需一圈需要花费2分钟,其保持相同速度在B场地中奔跑一圈也需要花费2分钟,已知两块场地短边与长边的夹角度数相同,且短边长度相等,由此,你们能分析出什么?”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与具有浓厚生活化倾向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学生在颇具色彩的PPT插图与趣味性内容的引导下向“两块场地从形状上属于全等三角形”这一结果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先形成对心中疑惑的初步认知,然后再提出假设后通过运算、推理的方式去寻找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方案能够让学生参与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寻找问题解决途径,这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有良多裨益。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个体的存在,在传统教学中为保障教学效率,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每位学生在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都具备特殊新差异。比如,一个学生逻辑思维强,空间想象能力差,那么他需要的不是海量训练,而是具备针对性的抽象思维引导,借助纸质化、实体化数字或图形等具象元素进行思考,将逻辑思维带入到抽象思维中,这样才能为其后续发展提供助力。再比如,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但这种表象性特征的成因多种多样,有些可能是跟不上教师的说话语速;有些可能是对某个知识点有独到见解或看法,且这种主观思维与教师所诉内容存在某种冲突,导致其需要机会和时间去验证、消化,所以容易出现跟不上课堂进度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基础较差,有可能教师已经开始传授结论性的理论知识点,他们还在为之前导入的内容而头疼。多种现象表明,想要有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可以尝试以分层教学、课后单独引导、微课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策略,以切实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具体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学习水平上有所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忙于搬出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引导,而数学本身就是由实践经过思考后总结而出的一般性规律,数学产生和演化中独具乐趣的关键就是由问题产生的论证过程。而目前部分教师都在尽可能地缩减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拥有无穷乐趣的时间,迅速地搬出结论性内容,且惯用习题等方式以促进学生固化思维的形成。过于着重强调结论的重要性,学生也会被这种强硬的灌输模式所影响,理所应当地认为,教师所传授的、教材所明确标注的知识点,是一定正确的、不可能出错的,如果自己有与之相左的意见一定是自己错了。在这种固化思维影响下,不少学生开始变得木讷、空洞,缺少了这个年龄该有的灵气与探索欲。这其实是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
为此,数学教师应做好问题意识培养工作,逐步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重新燃起“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斗志”。依旧拿三角形学习过程来举例,在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学习中,教师会传授SSS、SAS、ASA、AAS、HL五种方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会习惯性地套用,很少有学生会去思考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去证明三角形的全等。那么,教师则可以换个思路,正好可以此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能证明三角形全等。如,当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可以SSA为例,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这样做的目的不是真的想让学生用错误方法解题,而是一来要让学生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在考虑问题时候要充分发挥主观意识;二来是巩固所学,避免在后续应用中陷入误区。通过逆向思维的运用,来强化学生“思”的能力。总的来说,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是核心素养培育下的重要环节,教师务必做好相关引导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必要性,相关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特性去思考可行的改革策略,转变思想、打破固有模式限制、提高教学针对性性,提升数学在学生生活中的占比,让数学真正成为一门生活艺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本文系河源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研究”(课题编号:hy2005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沈旭路.作业布置,前置设计--浅探初中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原则[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81.
[2]张美迪.关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57-58.
[3]孙贵英.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21(32):61-62.
[4]陈静.核心素养背景下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21(80):49-51.
責任编辑 李海涛